首页 2007年第7期

哈佛大学的选择和中国教育评价的难忍之痛

作者:吴兴人




  美国哈佛大学近日在上海招生,上海复旦附中的一个名叫汤玫捷的学生最终被哈佛选中,成为全球极少量被哈佛提前录取的优秀学生之一。
  这个在复旦附中400名学生的考试成绩中排名一百名之外的女生,何以能被哈佛大学看中呢?“玫是指一种绚丽的宝石;捷,是取捷报频传的意思。”在自我介绍时,汤玫捷顽皮而灿烂的笑容与独特的表达能力让人记忆深刻。复旦附中校长谢应平评价汤玫捷说:“汤玫捷的成绩并不是最好的,在学校属于中上水平。但她的社会经历、沟通与领导能力无人可及,是典型的学生领袖型人才。”
  谢应平举了一个细节:“学校一次文艺演出,口才与表达能力堪称一流的汤玫捷无疑是最佳主持人选,在老师和同学大力推荐之下,她却执意要把机会让给别的同学,而自己却担任起最繁琐的后勤工作。在学校,她总是把最好的表现机会让给其他同学,自己甘做绿叶陪衬。工作中她就像一块磁铁凝聚并影响着周围同学。”汤玫捷小学时担任上海电视台少儿频道摄影记者;初中时独立创办网站,高中时荣获上海高中生辩论赛最佳辩手称号。此外,她还在艺术类、文史类、科学类等多方面荣获市级、国家级奖项,是上海被授予市、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荣誉最多的学生之一。
  再举一例:2003年9月,汤玫捷赴美国西德威尔高中交流学习一年。在入学一周后的一场校际曲棍球比赛中,作为替补上场的汤玫捷,赛场上一路带球狂奔,在与对方守门员近距离对峙中勇敢地反击得手,这个极富“美国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进球让她赢得了全场喝彩。事实上,汤玫捷比赛前四天才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做曲棍球。她后来成为校曲棍球队的主力,经常随校球队一起参加比赛并频获佳绩,彻底颠覆了中国留学生的“图书馆”印象。
  打动哈佛大学的,并非汤玫捷名列前茅的学习成绩,而是她的发展潜力和超出普通学生一大截的综合素质。哈佛大学招生部的一位负责人向新华社记者透露:“哈佛之所以选择汤玫捷,三分之一是看中她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较好的学术功底,三分之一是因为她有着丰富的社会经历和极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交际沟通能力。此外,通过老师的推荐信,哈佛被汤玫捷的勇敢、热情、风趣、幽默,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所打动。”
  哈佛的眼光,无疑是很厉害的。哈佛不欢迎死读书的书呆子。他们把上海出色的尖子人才招去了。重分数,又不唯分数是从;重成绩,更看重的是能力。他们真是不拘一格选人才。在哈佛大学,这样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不胜枚举。有音乐天才与数学蠢材并举的学生,有从未上过高中却拥有数个化学奥林匹克金奖的学生,也有在公益与慈善事业中默默奉献的学生……总之,每个学生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及常人无可比拟的特质,但事实证明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这所大学培养出的人才闻名于世,选好苗是一个重要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