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7期

怎样使高考作文“有文采”

作者:王荣刚




  “有文采”是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之一,即讲究作文语言的艺术性。它要求考生作文用词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有情感,有画面,有文学性。
  那些语言干瘪,缺乏美感,不生动、不形象、没文采的文章,不能引起评卷者的兴趣,往往入低档作文。
  那么,怎样使作文语言有文采呢?
  
  一、用词生动形象
  
  选用含义具体富有形象感的词语。
  例1:“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鲁迅《药》)
  例2:如果我们惶惶不可终日,始终感到没有一个合适的位置,那么周围的一切就会变成主人,我们得跑前跑后地伺候着,我们得忽左忽右地奉承着,我们得上窜下跳地迎合着,我们得内揣外度地恭维着。
   (《位置》)
  例3: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2005四川高考《永远的苏武》)
  达标训练1:“火更大了,烟弥漫在整个房间里,通红的火____要____着楼板了。
  (这里选用“火舌”比用“火焰”、“火苗”更形象,更具有表现力。一个“舔”字,则生动地写出了火焰将要燃着楼板的情景,给人以形象具体的感受。)
  达标训练2:“夜晚,大都市总是繁华,外面的世界 精彩,但无论刮风下雨,夜校的第一排坐着的总是他。”
  (当今世界正以飞快的节奏发展着繁华,“无法不”三字,使我们体察到潮流的奔涌、时光的紧迫,由此反观这位坚持上夜校的建筑工人(他),我们更能把握到他的脉搏,倾听到他的心声,更能为他那种执着追求的精神所感动。由此可见文字表述该有多少讲究!)
  启 示
  讲究用词,用字传神,使表达准确、贴切、生动,语言因此而有文采。
  
  二、善用修辞手法
  
  修辞是语言的“魔水”,是使作文语言“有文采”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比喻,恰当的比喻会给文章带来可观的姿色。
  例4:春天必然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渐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张晓风《春之怀古》)
  例5:面对社会浊气,屈原选择莲的高洁,吟唱道义的湘流九歌;面对尔虞我诈,伯牙选择竹的清幽,共奏诚信的高山流水;面对官场黑暗,陶渊明选择菊的芬芳,孕育心灵的露蕙春晖……
  极速时代,屈原渺茫了,大而无当之文如日中天,诚实本分之作被视若草芥;物欲横流,伯牙困惑了,合作是利益的躯壳,诚信只是欺诈的筹码;官场臃肿,陶渊明真真正正心“死”了,有几个官儿“不为五斗米折腰”拿着菊花对山犯傻?倒是把“菊花”换成“情人”,“小蜜”更能令他们趋之若骛。
  (2002年高考《千年一叹》)
  
  达标训练
  1.学海无涯,好问是_____。
  (2006四川高考)
  2.那是老北京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似一段_____,激越铿锵,余韵悠长;如一壶 _______,馥郁芬芳,回味无穷。
  (2006北京高考《北京的符号》)
  3.空中飘雪花,一朵一朵优雅地落下,绽放出那绝世的美与温柔。那是______,亲爱的我也忘了洗头,可为何落下满地的忧伤?(2006湖北高考《三生有幸》)
  
  启 示
  巧用修辞,恰当的修辞能使语言生动、形象,文采斐然。
  
  三、注意句式变化
  
  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语言就会变化多姿,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
  例6: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失败和痛苦。爱迪生品读那一千多次失败,最终成功地发明电灯;越王勾践品读丧国的失败与苦涩,卧薪尝胆,一举灭吴,一雪前耻;兰斯·阿姆斯特朗品读癌症的痛苦,却变得更加坚强,不仅战胜了病魔,更回到了深爱的自行车赛场。失败与痛苦是一种磨砺,一种考验,让真金在火炼中焕发光彩,让凤凰在浴火中涅槃。品读失败与痛苦,不仅是品读失败的教训,更是一种敢于面对的勇气。
  (2006安徽高考《品读人生》)
  (这段文字句式灵活多变,长短句相间,整散句结合,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流畅悦耳,令人拊掌击节。)
  例7:历史是一段长长的有始无终的距离,它贯穿着人类的血脉,沉淀着先人用生命写给后人的启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风波亭上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历史的书页中,化作了民族的魂,随着日月的更替,让人们深味着其中的永恒。
  (2006山东高考《距离产生美》)
  (提示:注意句子的长短、整散变化)
  例8:南国之秋,当然是有它特异的地方,比如二十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
   (郁达夫《故都的秋》)
  (提示:注意句子尾字平仄变化)
  例9:意气,成就生命的不屈与坚韧;
  意气,谱写生命的华丽与壮美;
  意气,铸就心灵的乐观与自信。
  将意气之歌,在生命中唱响,唱出生命绚丽的华章;
  将意气的帆,在生命中张扬,到中流击水,看时代风光;
  将意气的剑,在生命中磨亮,披荆斩棘,不怕前路漫漫,我自力创辉煌。
  (2006湖南高考《谈意气》)
  (提示:注意音韵)
  
  启 示
  注重节奏,注意音韵,可以使句子组合匀称谐调,语调起伏跌宕,韵律抑扬有致,因而使语言有文采。
  
  四、引用名言警句
  
  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恰当用名言警句,对丰富文章的语言,增强表达效果很有必要。有些同学喜欢引用名言警句做文章的“题记”或开头,使之统摄全篇,显得奇绝超凡,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文章不可能字字珠玑,而那些闪着智慧光彩、蕴含着丰富思想的语句则往往给评卷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10:选择古典,深切体味着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选择古典,用心感受着杜工部“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空旷与豪迈;选择古典,让李后主的那一腔愁绪化作“一江春水向东流”,只留下心灵的静谧;选择古典,让易安居士小舟“载不动”的“许多愁”化作一场春雨洒满人间,涤荡、净化着人们的心灵。选择古典,选择真、善、美,让心宁静,让心平和。
  (2002年高考《选择古典·让心宁静》)
  例11:“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既然你选择了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有背影”“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生活是惟一的一件旧衣服,脏了就洗洗,破了就补补,无论如何你得穿上它”等等。
  只要引用恰当,不要牵强附会,都有非常突出的效果。
  
  五、巧用文言、口语
  
  文言句式言简意丰,典雅端庄,口头语言自然鲜活,明白晓畅,巧妙使用都会增加文章色彩。
  例12:“任何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一点长处。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一得之功,一技之长,或许正是别人之短。别人难能者,我能之,岂非得天独厚也哉?我是冬瓜苗,决不打算结辣椒,冬瓜虽不红,却比辣椒大,各自显神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