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7期

此时无声胜有声

作者:北京考生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当我左耳充斥着电视里《超级女声》节目中歌迷的尖叫,右耳忍受着《两只蝴蝶》的摧残,我不禁怀念唐诗名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美好意境。
  “啪”的一声——停电了,仿佛顺应我内心的请求,世界顿时安静下来。我不禁苦笑,只有停电,世界才如此宁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多么可怜,当我们身边到处播放重金属音乐,当我们的大脑被激情、躁动、狂热占领高地,当我们开始接受类似《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之类的歌曲,当世界名曲被篡改得面目全非、已然失去了那原始的优雅,我不禁想念那个坐在树荫下,一边摇着扇子一边听60年代那种留声机流泻出来的音乐的日子。我发现我竟找不到一个安静的环境,街上车流如洪水,各种“紧急拆迁”“疯狂甩卖”令我厌恶;家中妈妈的《两只蝴蝶》、妹妹的偶像正“哼哼嘿嘿”令我烦躁。现在正好,让我清净一下,让我沉醉于这无声的片刻,我不禁想呼喊:此时无声胜有声。
  我很“佩服”《超级女声》这个节目,它让我明明白白地看到原来专业与非专业没有“界限”;我很“佩服”《红楼梦中人》的选秀,原来还可以这样招募演员——甚至这些演员中一大部分人连《红楼梦》都没翻过,没有对角色的了解,只有外在的华丽,又如何将这一经典再现;我很“佩服”那些热衷“摇滚”的狂热青年,他们“热衷”于自己的爱好,有的竟可以在夜深人静时为广大居民“高歌一曲”,多么“无私”的奉献精神啊!
  本来,我是不太反感一些网络歌曲的,那毕竟是人们自己热爱的,是人们自己的歌,可它们制作粗糙、唱功不佳,又实在让我不敢恭维。我不强调哪个好,也不想消灭流行,我只是认为,当粗俗的、浮躁的、娱乐大众的音乐压倒了那些经典、纯粹、使人心灵宁静的音乐时,我们是否该反思一下:社会中的浮躁是不是有些过多了?娱乐性质的节目的升温,是否正折射出我们内心的躁动?
  我憧憬“看不见”“听无声”的境界,可是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了。呜呼哀哉!我也只能在这停电的片刻享受无声的世界。但真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简评
  
  唐代李翱在《答朱载言书》中说:“故义深则意远,意远则理辩,理辩则气直。”《此时无声胜有声》一文,无疑是一篇很有思想深度的、“理辩”而“气直”的佳作。作者选择“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作为立论点,面对过于喧嚣的现实世界,情真意切地展示了内心深处的忧思与无奈,读来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可贵的是,作者的思维是辩证的——“我不强调哪个好,也不想消灭流行,我只是认为……”一段文字,很好地避免了偏激与片面。
  更值得赞赏的是,作者善于“聚焦”,构思新巧,精心撷取了停电瞬间这样一个“点”驰骋自己的思绪;而标题的别有意蕴和富于杂文味的语言表达,同样让人刮目相看。
  (唐惠忠 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