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6期

作文素材金库

作者:欣 宇




  蔡元培鞠躬
  
  一位外国学者赞颂蔡元培说:“世界上大学校长很多,但没有一个校长能对一个国家产生如此大的影响。”的确,在原北大校长蔡元培身上,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一种不可言传的人格魅力。
  1916年9月,北洋政府邀请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当时北大的名声不好,是著名的“官僚养成所”。许多人都劝蔡元培不要去北大,但蔡元培认为做大学校长不是做官,“我不去整顿,谁去呢?”他是抱定整顿和改革北大的宗旨和决心,出任北大校长之职的。1917年1月4日,蔡元培在人们的热切期望中就任北大校长。
  蔡元培到北大的那一天,北大师生照例列队相迎。像往常一样,工友们向新来的校长鞠躬。出乎人们的意料,蔡元培立即给工友们鞠躬还礼。这么一个名人大校长给工友鞠躬,这在当时是不可想像的,此举震惊了北大校园。蔡元培对所有北大中人,都一视同仁,从无尊卑之分。老北大的人,不论师生员工,都称蔡元培为“蔡先生”,几十年来一直如此,从不称他的名号和职称。反映了北大的人对蔡先生的景仰和热爱。
  林语堂1967年在《想念蔡元培先生》一文中说:“蔡先生就是蔡先生。这是北大同仁的同感。”言下之意,似乎含着无限的爱戴及尊敬,也似乎说天下没有第二个蔡先生。别人尽管可有长短处,但是对于蔡先生大家一致认同,再没有什么可说的。
  适用话题: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平民意识,平等理念,平凡做人。
  
  守信的章子
  
  秦军攻打齐国,齐威王派章子为将应战。章子与秦军对阵,军使来往频繁。章子把军旗换成秦军的样子,然后派部分将士混入秦军。这时谣言四起,说章子投降秦国了。
  但是,齐威王听了这些谣言却置之不理,没什么反应。就在谣言还在满天飞的同时,传来了捷报,齐军大获全胜,秦军大败溃退。
  这时,有大臣问齐威王:“大王怎么知道章子不会降秦呢?”
  齐威王回答说:“章子的母亲由于得罪他的父亲,就被他的父亲杀死埋在马棚下,当寡人任命章子为将军时,寡人曾勉励他说:‘先生的能力很强,过几天率领全部军队回来时,一定要改葬将军的母亲。’当时章子说:‘臣并非不能改葬母亲,只因臣的母亲得罪父亲,而臣父不允许臣改葬。假如臣得不到父亲的允许而改葬母亲,岂不是等于背弃亡父的在天之灵。所以臣才不敢为亡母改葬。’由此我断定,章子竟不敢欺骗死去的父亲,难道他还能欺骗活着的君王吗!”
  适用话题:诚信的回报,不欺人者不见欺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观念。《礼记》的“诚者,天之道也;诚者,人之道也”,哲人的“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是在说诚信的重要。
  
  我曾是名偷车贼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年仅18岁的飞行员罗杰·约翰逊在伦敦逗留两天后,必须在翌晨返回8英里外的波尔勃鲁克空军基地。这时,他正为找不到适当的交通工具而焦急万分。
  突然,他瞧见附近篱笆边上有一辆已经生锈的自行车斜倚着,于是他毫不犹豫地骑上车子就赶路。最后,他终于及时到达基地,并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直到战争结束,这辆自行车始终伴随着他,又一同回到美国。约翰逊前后共获得6枚空军奖章,两枚星形勋章及1份总统嘉奖状。但是,在他的心底里一直怀着抹不去的歉意,那就是要把这辆自行车归还原主,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他时常自责:“实际上当时我是干了一件偷窃的事情,而当地的人民对我却是如此的友好。”
  时间飞快地过了近半个世纪,约翰逊决定汇寄1.9万美元,向英国著名的“兰苓”自行车厂定制100辆新车,并将它们捐赠给波尔勃鲁克区的孩子们。当他在1992年5月出席赠送仪式时,他对前来欢迎他的孩子们说:“感谢你们的热情……我曾是一名‘偷车贼’,我现在表示忏悔……”
  适用话题:良知与忏悔,感恩与回报。
  
  坚守你的高贵
  
  300多年前,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莱伊恩受命设计了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他运用工程力学的知识,依据自己多年的实践,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一年以后,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要求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
  莱伊恩自信只用一根坚固的柱子足以保证大厅安全。他的“固执”惹恼了市政官员,险些被送上法庭。莱伊恩非常苦恼,坚持自己原先的主张吧,市政官员肯定会另找人修改设计;不坚持吧,又有悖自己为人的准则。矛盾了很长一段时间,莱伊恩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不过这些柱子并未与天花板接触,只不过是装装样子。
  三百多年过去了,这个秘密始终没有被人发现。直到前两年,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花板,才发现莱伊恩当年的“弄虚作假”。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国的建筑专家和游客云集,当地政府对此也不加掩饰,在新世纪到来之际,特意将大厅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对外开放,旨在引导人们崇尚科学精神。
  适用话题:恪守原则,坚守自尊自信与信念。
  
  女清洁工的名字
  
  护士学校开学的第二个月,教授给我们来了个突然的小测验。不过我是个用功的好学生,这些问题对我来说轻而易举,直到我读到最后一道题:“每天清扫学校的女士叫什么名字?”我料定这是教授给我们开的玩笑。
  那个女清洁工我见过几次,她高个子,黑头发,五十来岁。可是我怎么可能知道她的名字呢?我交了卷,没有答最后一题。下课前,一个学生问起最后一题是否记分,被告知“绝对会记”。教授说道:“在你们的职业生涯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每个人都是重要的。他们都值得你们去注意、关心,哪怕仅仅是微笑一下,问个好。”这次小测验令我刻骨铭心。我也得知,那位女清洁工的名字叫多萝茜。
  适用话题:关注人生,关爱他人;见微知著,以小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