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6期

致鲁迅先生

作者:宁夏考生




  先生:
  您还好吗?
  想想您走了这么多年了,临走前一句“忘记我”却使我们更深的记住了您,更真心地怀念您啊!
  先生,您不会想到有这么一天吧,您可以用来刺穿敌人胸膛的文章现在几乎已无人阅读了,您夜以继日为擦亮枪膛而读的那些书现在已寥寥无几。
  对,现在的我们情况不一样了,外无列强侵略,内无军阀混战,生活似乎祥和安逸,您是不是这样想的?不管是否,看看如今的现状,国家拼命想让有钱人读书,读书人有钱,喊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培养知识人才,我不需怀疑,可有钱人有多少是靠知识换来的?您的名望大,蔡元培先生赏识您,可以白给您三百大洋月供,可现在是这样吗?
  读书似乎已成为只有知识分子才能干的事。许多人忙于拼命养家糊口,哪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去读书?您的《阿Q正传》中阿Q那一个“圈”代表了他的命运,也说明了他的人生结局。看在眼里的我,知道社会中的阿Q大有人在。尽管过了这么多年,不知该向谁说,猛然想起曾用文字激起中华民族斗志,用笔打向敌人子弹的您,心中便伤感了起来。
  说说我前不久的一次经历吧。在书店中我买了一本您的《朝花夕拾》,被同学撞见。他扭住我的手便大笑起来:“装什么你,还鲁迅呢,看得懂吗,你?”先生,我看不懂您的文字,还看不懂您对天的呐喊?
  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读无用书的人,读死书的人越来越多,现状就是:许多人前面读书是为了学到一门技术,一门使自己温饱的技术,然后充分利用“无奸不商”这句话发家,发家后要回的只有面子,美其名曰:享受生活。而读书,学生才干……
  反观青年人呢?在学校则罢,能读好混文凭的书就已经是人中龙凤了,对自己生活有感悟的书时读时不读,读后也被社会否定无几。而读不好混文凭的书的人要么从此堕落社会,从此与书本无缘,要么家中自有妙计,继续混文凭。
  先生,有时想想,除了那一张文凭,读书干吗?而奇怪的是,既然人们不爱读书,那网上的阅读量怎么增加了呢?网络当然方便,可如同不论出什么样的高科技笔都替代不了铅笔一样,它替代不了书本。
  先生,人们越来越不喜欢读书了,您回想中国人因为您的文章而觉醒的时候,对此会感到伤心吗?
  
  ×××
  2006.6.6
  
  简 评
  前几年用书信体作文的同学较多,这几年又似乎少了,突然又看到一篇书信体作文,的确是又有几分亲切感。小作者聪明地采用了明里是信告鲁迅先生,而实质是针砭时弊的独到方法,叩问鲁迅先生,而抒胸中块垒。社会的向前发展,物质经济的极大丰富和兴盛,也带来了人们的浮躁、媚俗以及追名逐利的陋习。生活在现实之中的小作者,以极大的社会责任感而大声地疾呼:不可浮躁对待读书,更不能不读书,鲁迅先生的读书忧国,才是我们的榜样。一个民族的强大,才是我们幸福。如果读书仅是为了炫耀、装饰,亦或是混张文凭,那岂不又滑向了民族悲哀的边缘?在天有知的鲁迅先生,您可伤心?您可答应?您可赞同我的大声疾呼?
  
  (李弗不 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