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4期

半边钱

作者:驮 驮




  这是贫困家庭供养孩子上大学的真实写照,文字本身对我们不应该只是刺痛……
  
  大学学费每年要五千元。
  “我连假钱都没得一张。”爹说。
  吃饭时,爹不是忘了扒饭,就是忘了咽,眼睛睁得圆鼓鼓的,仿佛老僧入定,傻愣愣地坐着。“魂掉了。”妈心疼地说。
  “在这边住茅草屋,去那边也住茅草屋算了!”突然,爹说,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和妈商量,但那语气又不像是在和谁商量。说完,扔下筷子,放下碗,径自出去。
  我知道,爹准备卖掉为自己精心打造多年的寿方。在我们土家族聚居的大深山里,做寿方是和婚嫁一样重要的事情,老人们常满脸严肃地对后生小子们叮嘱:“宁可生时无房,不可死时无方(棺材)。”山寨人一生最大也是最后的希望,便是有一副好寿方。
  爹的寿方因为木料好,做工好,油漆好,在方圆几十里数第一。听说爹要卖,穷的富的都争着要买。当天下午,一位穷得叮当响的本房叔叔以1500元的高价买走了爹的寿方——爹最后的归宿。
  “不反悔?”叔叔又一次喜滋滋地问。
  “不反悔。”爹咬着牙说。
  当我离家上学时,加上叮当作响的十来个硬币和写给别人的两三张欠条,竟有“巨款”四千五百元!另外,三亲六戚这个十元,那个二十,学费算勉强凑齐了。
  爹送我,一瘸一瘸的——在悬崖烧炭摔的。
  四天过后,到了千里之外的南京,报了到。于是,爹厚厚的“鞋垫”变薄了。他脱下鞋,摸出剩钱,挑没人的地方数了三遍,三百二十六元零三分,他全给了我。我老蜷在床上,像只冬眠的动物。生活费还差一大截儿,大学还有四年,我没心思闲逛。
  八月的南京,三四十度,很“暖和”。爹和我挤在窄窄的单人床上,我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又好像一整夜都没睡着。当我睁开眼睛时,天已大亮,爹早已出去了。
  中午爹才回来。尽管满头大汗,脸上却没有一点血色。
  “给,生活费。”推推躺在床上的我,爹递给我一叠百元纸币。
   我困惑地看着他。
  “今早在街上遇到一个打工的老乡,问他借的。”
  爹解释,“给你六百,我留了二百块路费。我现在去买车票,下午回去。”说完,又一瘸一瘸地、笨拙地出去了。
  他刚走,下铺的同学便问我:“你爸有什么病?我清早在医院里碰见了他。”
  我明白了:父亲在卖血!
  下午,我默默地跟在爹后面送他上车。
  买了车票,他身上仅剩下三十块。
  列车缓缓启动了。这时爹从上衣袋中摸出一张皱皱巴巴的十块钱,递给站在窗边的我。
  我不接。爹将眼一瞪:“拿着!”
  我慌忙伸手去拿。就在我刚捏着钱的一瞬间,列车长吼一声,向前疾驰而去。我只感到手头一松,钱被撕成了两半!一半在我手中,另一半随父亲渐渐远去。望着手中污渍斑斑的半截儿钱,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仅过了半个月,我便收到爹的来信,信中精心包着那半截儿钱,只一句话:“粘后用。”
  
  编辑点评
  
  主题点评
  近年来,由于贫富差距的相对拉大,而社会救助能力的相对不足,一些出身贫寒的学子上大学难的问题日显突出。甚至个别贫困家庭在孩子考上大学之后,因支付不起高额学费,最终导致家长因绝望而轻生的事,在近年的媒体中也时有披露。
  世代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们,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子女上大学上,这一点并没有错。但是如果不顾一切地走极端,后果也是可怕的。
  换个角度去看,孩子上了大学,也并不等于从此以后万事大吉了,有许多因此而引发的生活问题会带来巨大的困扰。单算上大学的成本,一个学生一年的学费要上万元而不止,三四年下来,总计要四五万元。按照贫困地区一个农民家庭的年纯可支配收入三千元计算,全部付清这笔巨款要十五年左右的时间。作为学生的父母,要节衣缩食、拼命挣钱还债。这还不算,孩子大学毕业之后,接踵而来的是找工作、谈恋爱、成家、买房……常常是旧债未还清,又要添新债。望子成龙的家乡父老,盼来的结果却是家徒四壁、贫病交加、债台高筑,日趋晚年的日子雪上加霜。由此可见,处于贫困地区的弱势群体,要通过孩子上大学的途径改变未来命运,确实是要历尽艰辛的。
  本文作者笔下所展示的贫困地区的一位农民,为了凑足儿子的学费,不仅卖掉自己的“寿方”,还要背地里去卖血换钱,从一定角度反映了贫寒学子上学难的主题,表达了自己对弱势群体的深切关注之心。
  
  选材点评
  文章的主题反映的是贫困家庭孩子上大学难的社会现实。为此,作者注意到选材的多侧面与典型性。不仅使文章内容充实,富有感染力,而且给人留下清晰深刻的烙印。比如,文章重点描写了父亲为凑足学费而忍痛卖掉“寿方”的过程,情节典型。另外,作者又详细描述了父亲为了弥补学费的空缺而背着儿子去卖血的感人情节。最具智慧的选材在于文中“半边钱”的典型情节设计,对于全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较好地凸显了文章的主旨。
  
  布局点评
  本文是按照事件的起因——过程——结局的线索布局谋篇的。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开头部分,写孩子考上大学,父亲为学费问题而忧心忡忡。
  第二部分,写父亲忍痛割爱,卖掉“寿方”为儿子凑学费。
  第三部分,写父亲为了弥补学费的不足而偷偷去卖血。
  结尾部分,以父子手中各攥“半边钱”这一特写镜头画龙点睛,凸显主题。
  
  语言点评
  本文的语言质朴流畅,简洁生动。比如文中传神的人物描写:“吃饭时,爹不是忘了扒饭,就是忘了咽,眼睛瞪得圆鼓鼓的,仿佛老僧入定,傻愣愣地坐着”。
  
  写作建议
  本文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典型情节的设计,尤其是文中所写的被撕开的“半边钱”很好地凸显了主题。这种表现手法很有借鉴意义。平时的写作中可以多加揣摩,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