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3期
习作《智斗》升格指津
作者:刘步春
那是一个星期天,正好是我的16岁生日。下午,我去买陶瓷玩具。街上琳琅满目,在向阳路的一个地摊上,我很快搜索到一对小娃娃,挺靓的。
“老板,这对小娃娃多少钱?”
老板马上笑脸相迎:“不还价,25元。”
我说:“老板啊,你真当我是孩子好欺侮,开口就要这样的价?”
“好,小姑娘,看在你是学生的分上,便宜点,20块钱好了,我只赚两块钱。”老板说得十分诚恳。
“老板,你看这对瓷奔马身上的色彩,有点褪色了,而且似乎不是一对的。”我努力寻找降价的理由。
“好吧,18元,照进价卖给你,算是为人民服务。”老板显得很爽气。
“老板,我今天带的钱不多,能不能再少点?”我慢慢跟他周旋。
“小丫头,亏本的生意我不做。”老板的脸马上“晴转多云”,换成一副杀鸡宰牛的模样,伸手夺过我手中的小娃娃,“18就18,少一分也不卖。”
“不卖就不卖。”说罢,我转身要走。
老板马上变得和颜悦色:“小姑娘,看在你是学生的分上,我再优惠一点,15元。好了,要就要,不要就走路。”
我见这一招还真灵,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努力装出十二分的无奈:“老板,我身上只有10元钱,不买了。”说完真的转身就走。
老板一见,急了,连忙说:“好吧,10块就10块。”
我停下脚步,转过身来,从老板手里取过小娃娃,暗自高兴。可当打开钱包准备付钱时,我愣住了:里面只有一张50元的票子。我满脸通红,递过钱,结结巴巴地说:“老板,这里只有我10块钱,其余40元是我同学的。”
老板讪讪地笑了,递给我40元钱,冒出一句:“小丫头,真精。”
一场“智斗”结束了,接过钱和瓷奔马,我心中升起一股自豪,啊,我也学会了讨价还价,我长大了!
病文诊断
病文所选择的材料是有意义的,作者的叙述也是具体而生动的。不过,病文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一是未能深入挖掘材料,文章立意不够深刻;二是叙述单调,只有言行的实录,而缺少心理的描写和揭示;三是平铺直叙,章法简单。四是所买物件前后不一。
我真不敢长大
那天是星期日,正好是我16岁的生日。16岁,再不是与小狗小猫为伍的年龄了。下午,我准备到地摊上买几件“大气”的工艺品来替换房间里陪伴了我多年的布娃娃。走出家门,来到大街上,满街的摊贩,满耳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在向阳路的一个地摊上,我搜寻到了一对瓷奔马。这对瓷奔马栩栩如生,色泽柔和,让人顿生爱意。
“老板,这对瓷奔马多少钱?”我探问价钱。
老板是一位30多岁的汉子,他马上笑脸相迎:“不还价,25元。”
他说得是那样坚决,似乎没有半点儿讨价还价的余地。25元是不是被宰了,我并无多大把握,甚至觉得像这样漂亮的工艺品,40元一对也不算贵,但是几次陪母亲购物的经验告诉我,砍价是购物必不可少的程序,不会讨价还价的人就是白痴。店主要100元,最多还他50块,胡乱地砍价,砍得越离奇越能证明你是个明白人。
“老板啊,你真当我是孩子好欺侮,开口就要这样的价?”我装出十分老练的样子。
“好,小姑娘,看在你是学生的分上,便宜点,20块钱好了,我只赚两块钱。”老板说得十分诚恳,可是经验告诉我,商贩的诚恳常常是装出来的。
我记起了3年前买布娃娃的情形来。那一次,我相中一只布娃娃,老板要价15元,我嫌贵,她向我露底:进价每只13元,别人卖20元,她只卖15元。她得意地说:“他们半天卖不出一只,我一天就可以卖出几十只,这就叫薄利多销。”我感受到了她的真诚,一下子用30元买了两只。可是晚上妈妈带回来同样的两只布娃娃,总共才花了10元钱。这位“崇尚”薄利多销的老板不但骗取了我的钱财,而且也欺骗了我的感情,从此我不再轻易相信任何商贩。显然,眼前这位卖瓷玩具的老板又在演着这种伎俩,我还会上当吗?
“老板,你看这对瓷奔马身上的色彩有点褪色了,而且似乎不是一对的。”我努力寻找降价的理由。
“好吧,18元,照进价卖给你,算是为人民服务。”老板显得很爽快。
他越是爽快,我越觉得他说的话不够可靠。“老板,我今天带的钱不多,能不能再便宜点?”我慢慢跟他周旋。
“小丫头,亏本的生意我不做。“老板的脸马上”晴转多云”,并伸手夺过我手中的瓷奔马,“18就18,少一分也不卖。”
明眼人一看便知道他的“凶狠”其实是一种心理攻势。你有长枪,我有短剑,在他“强硬”地表态之后,我立即还他一句“不卖便罢”,转身就要离开。
老板马上和颜悦色地说:“小姑娘,看在你是学生的分上,我再优惠一点,15元。好了,要就要,不要就走路。”
我见这一招还真灵,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努力装得很无奈:“老板,我身上只有10元钱,不买了。”说完我转身就走。
老板一见,急了,连忙说:“好吧,好吧,10块就10块。”
我停下脚步,转过身来,从老板手里取过瓷奔马,暗自高兴。可当打开钱包准备付钱时,我愣住了:里面只有一张50元的票子。我满脸发热,递过钱,结结巴巴地说:“老板,这里只有我的10块钱,其余40元都是我同学的。”
老板讪讪地笑了,递给我40元钱,冒出一句:“小丫头,真精。”
拿着瓷奔马,走在回家的路上,想着自己刚才的“表现”,我倍感得意,不由得想起了《沙家浜》里“智斗”那场戏,心中产生了一种阿庆嫂战胜刁德一后的快慰。可是在高兴之余,我又觉得自己丢失了什么。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后夸我:“到底16岁了,静儿长大了,不再天真了。”天哪,成长竟要以丢失真诚为代价,我真不敢长大。
★升格点评
升格文较好地解决了病文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小中见大,主题更加深刻。在16岁生日那天,“我”学会了与人周旋,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讨价还价,使精明的小老板败在我的手下。这样的故事固然有趣,但是究竟能给人怎样的启发和思考呢?具有什么社会意义呢?升格前的文章写出了“我”“成功”之后的高兴,似乎在昭示着为人无须太老实,必须学会讨价还价。这样的立意显然是浅薄的,甚至是错误的。升格后的文章写出“得意”之余的困惑:“成长竟要以丢失真诚为代价,我真不敢长大。”这样的立意就要深刻得多。
二、展示心理,人物更为丰满。原文对“我”的言行记录得较详细,但较少涉及“我”的心理;升格后的文章在保留“我”的言行的同时,又增加了描写心理活动的文字。在“我”第一次还价之前有一段“不会讨价还价的人就是白痴”的心理展示;在老板“诚实”地说出“底价”之后,在“我”努力寻找降价理由之前,有一段关于买布娃娃的回忆;还有“我装出十分老练的样子”“他越是爽快,我越觉得他说的话不够可靠”“明眼人一看便知道他的‘凶狠’其实是一种心理攻势。你有长枪,我有短剑,在他‘强硬’地表态之后,我立即还他一句”“我见这一招还真灵,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努力装得很无奈”等心理提示。这些心理展示和心理提示,不仅写出了“我”说什么、做什么,还写出了“我”为什么会这样说、这样做,这样人物形象就更为丰满了。
三、截取穿插,章法曲折有致。原文的时间跨度为一个下午,记叙方式是顺叙。且严格按照时间先后展开叙述。升格后的文章写到几次陪母亲购物,写到三年前买布娃娃的经历,时间跨度超出了一个下午,但文章仍从这一天下午写起,以上的内容只作为回忆穿插其间,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结构紧凑,曲折多变,章法不再单调。这样处理,不但生动地写出了今天“我”的所作所为,还具体地再现了“我”的所作所为的原因。
另外,开头交代今天是“我”16岁生日,结尾通过母亲之口点出“我”16岁了,不仅形成首尾呼应,而且还突出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