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1期

风起风落话浮沉

作者:虞雯静




  以前看一部电影,背景是战争年代,导演恐怕是崇尚暴力美学的,一颗手榴弹掷出去能拍出一枚高炮的威力。枪林弹雨里,男主人公要上战场,临行前与女主人公上演依依惜别的戏。挺俗套的片子,但终究还是有一句台词让人唏嘘,他说:怪就怪我们在这个浮沉乱世遇上了。那时觉得“浮沉”这个词是动荡的,且不能自主。后来读张爱玲笔下的香港和上海,觉得创造“浮生若茶”这个词的人真有学问。沸腾的水在杯里,你觉得它没有波动,端一脸平静无虑的表情;而只需加些茶叶,你就会明白无波的水面下藏着怎样的汹涌暗流。那些富商,那些纨绔子弟,那些舞妓,那些名媛淑女,都备好了自己的交际手段,削尖了脑袋往纸醉金迷里挤。在那个年代,涌满骚动的人群,仿佛一把发霉的茶叶,在和平的表面下甘愿浮沉,且舞得疯狂,舞得迷醉,散出的尽是难掩的铜臭与争斗的硝烟。所以“浮沉”也可以是名利欲望的漩涡,噙着诡异的笔,用浮年的资本引诱你沉沦。然而又有一些人却是在漩涡浮沉中奏出了自己另一番坦荡超然的人生乐章。
  不由就想起了一位具有伟大胸襟、巨人气魄的文人——苏轼。苏轼的一生,仕途浮浮沉沉,他对政治有着豪迈雄心,认为新党过于激进,旧党过于迂腐。他想有一些事物涌现,并且是适量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可是这样的中立意见被政坛所排挤,他被谪贬了,从黄州、杭州一直到密州、惠州、海南,亲友的疏远更令他仅能自尝寂寥。
  然而他是胸襟广阔的,他包容了所有的黯然与不幸,他自足于随意的漂泊生活。漂到黄州,有“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不屑。漂到杭州,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惬意。漂到密州,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壮志。漂到密州,有“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豁达,东坡先生渐渐地在漂泊中回归了平静,并将自己的人生停驻在古典文学的浪潮之中。
  又想起了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自负人,他是那么想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而宫廷的勾心斗角让他厌恶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也没有实现的机会。于是他又一袭白袍傲然地走了,且行且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毅然地跨出了浮沉的漩涡。
  另外,还有陶渊明、白居易等,都在看清了浮世的本质后选择了平静的沉淀。
  于是又想到了被命运的枷锁困住了身体的霍金,陷入令人窒息无助的黑暗世界的海伦·凯勒……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是静水一潭,而是时时翻滚惊涛骇浪,人生仿佛飘累了的叶子,承载了太多的疲惫,学会平静旷达地对待隐藏在生活背后的琐碎的小事,是非审之于心,毁誉听之于人,成败安之于数,人生才能坦荡超然,才能“水”落“石”出。
  浮浮沉沉中,你可曾参悟到落石自然的轻松与愉悦。
  点 评
  文章从某一影片中人物对白起文,荡开去写“浮沉”,由张爱玲笔下的人,到大文豪苏轼、李白、陶渊明、白居易,到霍金、海伦。最后适时地用简洁的文言点题,主题突出,但语言表达与平日习作比较,缺乏立体感,缺少靓句。
  (指导教师 南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