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12期

话题“考试”作文导写与示例

作者:许 昆/编




  作文题目
  请以“考试”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
  
  导 写
  “考试”这个题目很宽泛,与北京的高考试题“包容”、上海的高考试题“忙”一样,没有修饰语,没有限制词,只是一个词语,那么我们不妨就从“考试”的含义入手,打开思路。“考试”字典上的解释是“通过书面或口头提问的方式,考查知识或技能”。这是严格意义上的考试。为此,我们可以写学生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各样的考试(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会考、中考、高考),老师要参加职称考试,工人要通过技能考试等。还可讲考试的作用,谈考试的利弊。这样写容易泛泛而谈,很难写出新颖别致的文章。其实,人生处处是考场,生活时时在考试。我们完全可以跳出学生考试的圈子,利用独特的视角写人生的考试,如:爱情考试,事业考试,家庭考试,道德考试等。通过一件小事,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通过一个动作,反映一个人的道德水平都可。在文体上完全可以跳出传统文体的圈子,大胆创新。
  
  ●例文一
  
  考试——一张关于“考试”的帖
  龚长平
  主题:关于“考试”的讨论
  发帖者:版主
  内容: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讨论“考试”这个话题。无论你是采鸟还是大虾,只要会打字,都来说两句,以飨广大考生。
  1楼回复者:流泪的花儿
  回复主题:没有考试就好了!
  要是没有考试该多好呀!那样我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痛苦了。高考失败后,我看到的是老师同情的目光,感受到亲邻的不屑,家人的失望。
  我很沮丧,以前那个阳光灿烂的少年现在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和任何人说话。那个整日春光满面的话匣子消失了。
  哎!要是没有高考我就不会落到这地步,真希望没有考试!
  2楼回复者:一屋阳关
  回复主题:不能没有考试!
  怎能没有考试呢?流泪的花儿,我很同情你的遭遇。但考试不能没有的。考试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人们通过考试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学识、能力和思想。如果没有考试我们怎会知道一个人的真实水平呢?虽然考试给你带来了痛苦,但你也不该封闭自己,要振作起来,在下一次考试中取得成功。
  你应该看到它的正面作用,不要因为自己失败了就否定它。考试还是了解自己知识深浅的一种途径。每次考试离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就会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时间去探索无止境的知识宝库,我们需要及时发现自己的疏漏,不放过一处错误,把知识的楼阁建得美丽而坚固,历经风雨不会倒塌。如果没有考试,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是很难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的。我们的知识能否经得起未来的考验将会成为疑问。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考试,我认为更不能没有考试。
  3楼回复者:清风
  回复主题:考试无处不在!
  生活中到处都有考试:学生要参加中考、会考、高考;老师要参加职称考试;医生要参加技能考试等。人生中还有许多考试:爱情考试,事业考试,家庭考试,道德考试等。社会上这些有形的考试和无形的考试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我们。我们是逃避不了的。因此,我们要正视所有的考试,尽情地展现我们的魅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不在人生的大考小考中失败。
  4楼回复者:……
  5楼回复者:……
  ……
  发帖者(版主)回复:
  看过各位网友的发言,我感慨良多。高考是人生中的一重大转折,成败与否关系到前途的好坏。“流泪的花儿”你要振作起来,重新站起来。
  人生处处是考场,生活时时在考试。我们要能在享受成功的同时,培养承受失败的能力。正确地对待考试。
  
  点评
  用论坛发帖形式来写作文,形式新颖。令读者眼前顿时一亮。该篇文章就是如此。作者巧妙地采用发帖的形式,把本来难以驾御的材料,不同人对考试的不同的看法通过论述来表明,扣题紧凑。另外,各楼的回复,足见作者的精心与严谨。文中所选的回帖非常典型,从高考落榜生写起,真实地反映了考生的心态。后两楼的回复,更是针对他的看法发表评论,在劝戒中阐述人生哲理。而且,网友的名称也富含韵味。最后,版主的回复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之功效。
  
  ●例文二
  
  考试
  潘林
  考试,你是学子心中绷得最紧的一根弦,拨动你,奏出了眼泪与欢笑。
  考试,你既无情,又残酷。在古代,你总是集喜剧悲剧于一身。你可以让孔已己终生潦倒,你可以让范进一时发疯。在现代,有人得你青睐,从此离开贫穷,将命运改变;有人屡遭白眼,从此一蹶不振。你是否知道,你圆了一个高中学子的梦的同时,也碎了一个落榜学子的心。你让蟾宫折桂者风光无限,你让名落孙山者失魂丧魄。
  考试,你祸及同学关系,影响情绪。一次小小的你都能让平时亲密无间的同学因你而互相猜忌、欺骗,你丝毫不亚于虎呀!一次小小的你可以让一个人因为你而精神处于混乱之中,无心学习;另一个因为你精神高度兴奋,也无心学习。你决定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你让人们学会了弄虚作假,你让社会变得污浊。许多人为了你,使尽浑身解数,做了些本不该做的事情(例如替考)。为了得到你的垂青,让芸芸众生丑态百出!
  考试,现在的你不再那么铁面无私。原来,无论腰缠万贯的富贾,还是权倾天下的官员,在你面前,都必须将头衔抖落得干干净净,被一视同仁。而现在的你往往被权势和金钱操纵着。不学无术的富贵弟子也能登上大雅之堂;而坚忍不拔的求学者往往难享辉煌。你并没有让有希望的种子破土而出,反而让他们久年埋藏地下。
  考试,你是那么的狭隘。仅从单方面选拔人才,无法综合评定人才。以致培养出一批高分低能的人。考试,你到底有多重,压得学子们鼻子上架起了眼镜,背上驮着厚厚的习题集,参考书。让学子累得喘不过气来,忍受你种种的煎熬。
  你无情,有人对你已经麻木,有人对你更加敏感。不知该以何种心态面对你。你是暴风雨:积极乐观的人期盼你来得更猛烈些。而另外一些人则会被摧残得不成样子。你通常以试金石的身份出现,检测人们。考试,无论你是怎样的,我都会不惜挥泪催马,与你进行千百次的厮杀。即使在你出现的一瞬间,我没有采摘到成功的玫瑰,我也会倾注全部心血,让它悄然吐出深谷幽兰般的芳香。
  
  点 评
  本文文从字顺,用语流畅。采用第二人称的手法,直接抒发了对考试的看法。全面表达了自己的见解。真实地反映了学子的心声。但文章也有偏激之处,不可效仿。
  
  ●例文三
  
  考试
  赵忠祥
  我又进入了电视演播室——在广播大楼西翼四楼一个面积不大的房间。这里灯火通明,令人眼花缭乱。这80多平方米的演播区就是原来最大的播送室。用木板隔成的控制室靠在大厅的西南角,播出人员、导演们挤在里面切换画面,调节音响。这就是早期中央电视台的心脏。轮到我站在摄像机前了,我的面前除了机器,还有亲自坐镇拍板的梅益局长等领导同志。指令从那间小木屋传出来,一会儿让我说几句话,回答几个问题:一会儿又要我转过身去,向左、向右。由于我受过业余剧团的训练,应付这次考试并不感到紧张,相比之下那三个一同来考试的伙伴还不适应这里的气氛,显得紧张。如果电视台要我们两个男生两个女生,那该多好,因为在考试期间,我们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如果只挑选一个人的话,我相信那就是我。
  从暖烘烘的大楼出来,迎面一阵寒风,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头脑清醒了许多。我盘算着今后的前程,快18岁了,高考迫在眉睫,我留恋校园的生活,如果电视台需要我怎么办?去,还是不去?刚才李伍副局长还动员我,希望我投身到电视事业中来,电视在中国刚刚起步,这里需要人。“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我眼前浮现出教室墙壁上的一行大字。就这么办吧。回到学校,一路上冻得够呛,也饿得够呛。宿舍的灯已经熄了,同学们可能已进入梦乡。我轻轻推开门,十几个同学都坐了起来,他们像关心自己的命运一样,真切地关心着我的命运。“怎么样?”在黑暗中我已觉察到他们探询的目光。我无法告诉他们准确的消息。一位同学跳下床,冷得他抖动着身子,从封好的煤炉上拿了一个烤得焦黄的窝头,因为烫手,他两手急速地倒换着递给我,“你饿了吧,趁热吃吧,你再不回来我就吃了。”我接过窝头,不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这情义是宴席上体味不到的。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我要离别可爱的学校了,我无言地望着朝夕相处的伙伴,我舍不得离开这些情同手足的同窗学友,我将只身一人走向一个陌生的新世界。
  “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每当我遇到挫折,每当我感到孤独,每当我面临困境,我总情不自禁地想到我那充满温情的母校,希望重新再现那充满幻想、充满欢乐、充满友谊的时光。这一不可名状的深情经常注入我播过的解说词中,直至今日,在那抒情语句的字里行间,仍可寻觅到当年的种种情愫。她伴随我一次次昂首走过人生的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