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12期

永远的一课

作者:杨 格




  我很庆幸,那天我没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我上了永远的一课。
  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雪恶狠狠地寻找袭击的对象,风呜咽着四处搜索,从屋顶、从看不见缝隙的像墙壁鼠叫似的“吱吱”而入。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一屋的跺脚声。
  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中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栽了下来。往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一反常态: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惊异地望着欧阳老师。
  “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几十双眼睛在问。“因为我们要在操场上立正五分钟。”即使欧阳老师下了“不上这堂课,永远别上我的课”的恐吓之词,还是有几个娇滴滴的女生和几个很横的男生没有出教室。操场在学校的东北角,北边是空旷的菜园,再北是一口大塘。那天,操场、菜园和水塘被雪连成了一个整体。矮了许多的篮球架被雪团打得“啪啪”作响,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我们挤在教室的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站定,脱下羽绒衣,线衣脱到一半,风雪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到操场上去,站好。”欧阳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三列纵队。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褂,衬褂紧裹着的他更显单薄。
  我们规规矩矩地立着。五分钟过去了,欧阳老师吃力地说:“解散。”就在我还未能透彻地理解欧阳老师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考取了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起那一课,想起欧阳老师课后的一番话:“在教室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叫你们站半个小时,你们也顶得住,叫你们只穿一件衬衫,你们也顶得住。面对困难,许多人戴了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我很庆幸,那天我没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我上了永远的一课。
  
  编辑点评
  
  主题点评
  人们常把人生比作“课堂”,因为不论是知识的获取,经验的积累,还是思想品格的陶冶成长,都是在这个课堂中感受、领悟和提升的。有时,那精彩、生动的课堂实践真会给你打下深刻的思想烙印,让你久久难忘,甚至会时时警醒、鞭策你,教你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本文作者怀着深深感悟之情,以形象生动的笔触回放了自己在学校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一次感悟最深,并给予自己顽强生存智慧的“永远的一课”。一群在优裕条件下哺育出的孩子,突然面对风雪严寒的侵袭,只知道乱哄哄地跺脚,读书的心思都被冻住了。为了把孩子们从困境造成的心理阴影中引领到光明世界中去,老师身体力行,带领同学们到室外去锻炼自己的意志。文章的主题昭示了一个清晰的道理:当困难降临的时刻,任何畏缩与逃避都无济于事,只有以顽强意志,勇敢地面对,才有可能充分发挥主观能量,从困境中闯出一片晴空。
  
  选材点评
  本文的主题是为人师者勇为表率,在带领学生坦然面对困难挑战的心理锻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成熟。为了充分表达这一主题,作者紧紧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比如,为了突出困难环境的真实性以及其给学生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文中先描写了课前教室内“乱哄哄”的无序状况,接下来具体描写了室外环境,突显天气的恶劣,使困难程度不断迭加。这些材料的选择,都为人物品格精神的展示设置了背景,起到烘托人物、表达中心的作用。笔墨集中的情境描写是本文选材的一大特点。
  
  布局点评
  本文是按照事件的起因——经过——结局为线索布局谋篇的。层次清晰,结构完整,中心明确。
  开头部分,以感念极深的心情,引出对“永远的一课”的回忆。
  中间部分,具体记叙、描写记忆中“永远的一课”的难忘情景。其中包括两层主要内容:
  先是描写暴风雪袭来的时刻,同学们“乱哄哄”跺脚,无心上课的窘迫状况。
  其后,写欧阳老师的出现,并具体记叙描写他带领学生室外锻炼的情景。
  结尾部分,写这一课给自己以后的人生带来的巨大影响。文章于篇末点题,凸显主旨。
  
  语言点评
  本文的语言简洁流畅,没有那些冗词赘句的华美堆砌。同时,恰当得体而又形象生动的情境描写,成功地再现了生活的真实,渲染了恶劣的环境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有力地烘托出欧阳老师为人师表,善于言传身教的光彩形象。文中许多描写是成功的,比如:“操场、菜园和水塘被雪连成了一个整体。矮了许多的篮球架被雪团打得‘啪啪’作响,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
  
  微瑕指正
  文章的主题重在启悟人们面对困难所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尤其对于现实生活中多在“温室”中长大的青少年,主题的积极意义是明显的。但,同时应该注意不要把思想认识绝对化,亦即单纯片面的强调主观作用,不顾客观实际,也是盲目的。
  
  写作建议
  本文成功的原因不外乎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深入思考,同时,还在于作者善于在细心观察生活的基础上,以娴熟的文笔再现生活的生动。建议同学们,无论课业怎样忙,都不要忘记写日记和随笔,把生活中的瞬间感动及时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