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11期

心烛之光

作者:黄海洋等




  点亮心烛
  高 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多云黯淡的午后。
  英国小说家西雪尔·罗伯斯照例来到郊外的一个墓地,拜祭一位英年早逝的文友,就在他转身准备离去时,竟意外地看到墓碑旁有一块新立的墓碑,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
  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能使一支小蜡烛失去光辉!
  炭火般的语言,立刻温暖了罗伯斯阴暗的心,令他既激动又兴奋。罗伯斯迅速从衣兜里掏出钢笔,记下了这句话。他以为这句话一定是引用了哪位名家的“名言”。为了尽早查到这句话的出处,他匆匆地赶回公寓,认真地逐册逐页翻阅书籍。可是,找了很久,也未找到这句“名言”的来源。
  于是,第二天一早他又重回到了墓地。从墓地管理员那里得知:长眠于那个墓碑下的是一位年仅十岁的少年,前几天,德军空袭伦敦时,不幸被炸弹炸死。少年的母亲怀着悲痛,为自己的儿子做了一个墓,并立下了那块墓碑。
  这个感人的故事令罗伯斯提笔疾书。很快,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
  几天后,文章发表了。故事转瞬便流传开来,如希望的火种,鼓舞着人们为胜利而执着前行的脚步。
  许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还在读大学的布鲁克也读到了这篇文章,并从中读出了那句话的隽永与深刻。布鲁克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几家企业的高薪聘请,毅然决定随一个科技普及小组去非洲扶贫。
  “到那里,万一你觉得天气炎热受不了,怎么办?”
  “非洲那里闹传染病,怎么办?”
  “那里一旦发生战争,怎么办?”
  面对亲友们那异口同声的劝说,布鲁克很坚定地回答:“如果黑暗笼罩了我,我绝不害怕,我会点亮自己的蜡烛!”
  一周后,布鲁克怀揣着希望去了非洲。在那里经过布鲁克和同伴们的不懈努力,用他们那点点蜡烛,终于照亮了一片天空,并因此被联合国授予“扶贫大使”的称号。
  蜡烛虽纤弱,却有熠熠的光芒围绕着它。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这样的蜡烛。当一个人在气馁失败,甚至感到有些绝望时,不妨激活自己点亮心烛。黑暗消失了,留下来的却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
  
  一件小事的震动
  索尔·贝娄[美]
  
  八月的一天下午,天气很热。我住处的前面有一群孩子正在起劲捕捉那些五彩缤纷的蝴蝶,这使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件往事。
  那时候我住在南卡罗来纳州,12岁的我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关到笼子里玩,乐此不疲。我家住在树林边上,每到黄昏,很多画眉鸟回到林中休息和唱歌,那歌声悦耳动听,没有一件人间的什么乐器能奏出这么优美的乐曲。我当机立断,决心捉一只小画眉放到我的笼子里,让它为我一个人唱歌。
  果然我成功了。那鸟先是不安地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扑去十分恐惧,后来就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站在笼子前,我听着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声,兴高采烈,真是喜从天降。
  我把鸟笼放到我家后院。第二天我发现有一只成年的画眉在专心致志地喂小画眉。不用说这定是小画眉的母亲,果然在她的呵护下,小画眉一口一口地吃了很多类似梅子的东西。我高兴极了,真不错,我竟找到了一个免费的保姆。
  次日再去看时,我大惊失色:小鸟竟已经死了,怎么会呢?小鸟难道不是得到了最精心的照料了吗?我对此迷惑不解。后来著名鸟类学家阿瑟·威利来看望家父,在我家小住。我找到一个机会,把事情说给他听。他听后做了解释。他说,当一只美洲画眉发现她的孩子被关在笼子里之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梅,她似乎坚信,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这话犹如雷鸣似的给我巨大的震动,我好像一下长大了。原来这小小的生物对自由理解得竟是这样的深刻。从此,我再也不把任何活物关进鸟笼,一直到现在,我的孩子也是这样。
  
  真理需要坚持
  黄海洋
  
  一天,在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
  一位学生举起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面前走过,并叮嘱道:“大家再仔细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
  这时已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上,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人全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走到这名学生面前问:“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闻到吗?”那个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也没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个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许多时候,我们已经接近了真理,但因为缺少自信,而离开了真理。柏拉图坚持真理的勇气就缘于对事实的坚定信念。通往真理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要想不被假象所迷惑,关键就看我们能否对真理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