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11期

禽兽的悲哀

作者:宋 翊




  人,自认为是万物之中的杰作,因为人性已从动物群中分离出来,且高悬于众生之上。而“野物”们,依然蒙昧未开,即使经人驯养,也仅显示一下本能而已。于是,有人把行恶造孽者称为衣冠禽兽,将罪责自然地推给动物。
  禽兽不能申辩,就成为野蛮、贪婪、残忍的化身。然而,在人们如是说的时候,是否自审呢?报上披露过一个宰狗的场面,居然把狗皮活活剥下来,像脱一件衣裳,再牵着系在狗鼻子上的绳子玩耍。血淋淋的剥皮狗如一团红肉,哆哆嗦嗦地在地上乱走。痛楚已经让狗麻木了,充血的眼中溢出无限的柔顺和乞求。禽兽们尚保持原朴的习性,而人心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现出来的残忍却集成祸水,横流世间。
  人类走向文明了,人有了楚楚衣冠,自诩有了通视天地的思想,有了道德和良知,他的智慧可以更有效地去行善,也可以更有效地去作恶。为了一己之私欲,他要处心积虑,运用谋略去战胜同类,这同类中有他的朋友、同事甚至同胞。记得前苏联一位小说家曾说过:“世界上任何一只狗都不会把普普通通的忠诚看作是什么特殊的品格,而人们却偏要将其提到丰功伟绩的高度,这是因为并非所有的人都像狗那样具有忠诚不渝的品德。”的确,被物引诱的人,常常轻而易举地放弃先祖的遵奉,在名利场上明争暗斗。何必诅咒恶人为衣冠禽兽,其实,人的天敌不在动物那儿,恰恰是在人群里!
  传说上帝要淹没恶贯满盈的史前人类时,让义者诺亚造方舟。并嘱咐:“你同你的妻,与儿子儿妻都要进入方舟,凡有血肉的活物,每样两个,一公一母,好在你那里保全生命。你要将各样食物积蓄起来,好做你和它们的食物。”古老的经文里,就暗示了人与动物共有的权利,而且还用了“它们”这个词。上帝在这里强调了生命的共存和生灵之间的平等,保护禽兽,原是上帝之爱的一个组成部分。
  法国人道主义思想家史怀泽在非洲兰巴雷内建立丛林诊所,义务治病。一天,他驾船在奥戈维河行驶,看到母河马托起河马幼仔游动时,产生了对生命敬畏的概念,于是把他同情的范围扩大到所有生命。而人类对动物的伤害,不是以文明战胜了野蛮,恰恰是以理性的野蛮对付天然的兽性,这才是可怕的野蛮!
  作者自述
  小时候常读《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这一观念在我心中深深地扎了根。随着时间的推移,见闻也随之广博,可耳畔却经常响起这样不和谐的话语:“你蠢得像头猪。”“他真是条狼。”……心中不免疑惑:为何要让动物来承受责骂?这些错误乃至罪恶,不都是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所犯下的吗?人们吃动物的肉,剥动物的皮,蒸煮炖卤煎炸,想尽办法来满足自己的肠胃,末了倒打一耙,这不有点荒天下之大谬吗?于是,先前心中人类性本善的那座圣坛有些摇撼起来,幸而周遭还是好人占大多数。可心中还是不免为动物悲哀;还是有不少人拿它们当替死鬼。心潮澎湃下,便提笔将胸臆一吐为快,遂成此文。
  
  编辑点评
  
  主题点评
  文章从一些人以活剥狗皮来取乐助兴的事例,引出了当今时代几乎普遍漠视的“人性”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功利主义的刺激作用,人们渐次远离对人性、道德、良知等精神层面的追求。比比皆是的所谓励志类书籍中,教给青少年的不是如何自我人格的完善;相反,到处是如何巧运心机,善用权谋,从而在竞争中战胜对手的人生“策略”。其种种说教的本质就是,只要能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由此,我们可以理解社会的诚信危机为何如此严峻;由此可以明白,为什么许多人为官不廉,为富不仁,为民不善,从而导致群体性冷漠、麻木,甚至缺乏基本的同情、理解之心了。
  小作者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注意到这一严肃的社会现象,从人们活剥狗皮的具体事件入手,层层深入地探究人与自然、特别与其它动物之间的关系,并指出问题的症结在万物之灵的人类自己身上,在于人性的变异。文章的主题具有较深刻的社会意义。
  
  选材点评
  本文的选材主要集中于中心议题——现实生活中的“人性”品质上。为了表达这个中心,作者从不同生活侧面选择材料,用来说明当今人性的严重败坏,从而引起人们“救疗的注意”。首先,作者以特写镜头展示了人们活剥狗皮的骇人场景,使人震惊于个别人的残忍。接下来,以苏联小说家的故事揭示了人的忠诚品质不如一条狗的现实。然后,引用诺亚方舟的传说,宣示了人与其它动物“众生平等”的道理。最后,以人道主义思想家史怀泽的事例,归结出文章的主题,使内涵更加深入。
  
  布局点评
  这篇议论性杂文基本是按照提出问题——论证分析——得出结论的脉络组织材料,架构成篇的。层次清晰,结构完整,中心明确。
  开头部分,展示人们活剥狗皮的特写镜头,引出人性“残忍”的话题。
  中间部分,引用前苏联小说家关于狗的“忠诚”的话题及诺亚方舟的传说,反衬人的“忠诚”品性的蜕化,并昭示了人与自然生命平等的道理。
  结尾部分,以人道主义思想家史怀泽为例,归结出人类要“敬畏生命”的结论,同时批判了人类在现代文明外衣包装下的“野蛮”行径。
  
  语言点评
  文章的语言犀利、尖刻,有较浓的杂文味道。文中善用细节描写,以“特写”方式展示人们残害动物的恶行,给人较强的情感冲击。恰当运用对比、反衬等修辞手法,比如以狗的忠诚,反衬人性的“不忠诚”。以河马对幼仔的关爱,反衬人类对同类的残害,从而突出个别人不如禽兽这样严峻的现实。文中,不少语句内涵深刻,发人警醒,比如,“人类对动物的伤害,不是以文明战胜了野蛮,恰恰是以理性的野蛮对付天然的兽性,这才是可怕的野蛮”。
  
  微瑕指正
  关于“人性”的话题,容量较大。小作者仅从虐狗一事说起,切口比较小,比较容易把握。作为杂文来说,有一定揭露与批判作用。作为议论文来说,对主题的论证与深入开掘还显得不够,还不能切中问题的实质。
  
  写作建议
  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可以为学生写作开掘取之不尽的素材源泉。同时,也是近年来应试作文话题的丰富库藏。希望同学们时刻牢记这一写作的根本,在指导教师帮助下,不断在写作的路上突飞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