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10期

话题“感恩”作文导写与示例

作者:王庆升 欣 宇




  文题设计
  
  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的感恩情怀与传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滴水之思,当涌泉相报”的经典词语,集中反映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
  西方世界有一个“感恩节”,在这一天,很多人相聚一起感谢上苍的仁慈和恩惠。西方还有谚语云:幸福,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位深爱你的爱人,一帮信赖的朋友。感恩为幸福之首,是因为不知道感恩的人,永远不会幸福。人,惟有学会感恩,感谢生活,感谢父母,感谢一切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人,才会更加热爱生命,关爱他人,收获平和与快乐。
  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经历,抒发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评述世态人情,等等。
  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以“感恩”为话题作文,要调动起生活的积累,回忆起曾经牵动我们感恩情怀的人或事,情或景,并选取其中内蕴丰富,值得反复咀嚼、玩味的材料,来组织文章。记叙类作文,要合理布局,精心描摹,努力做到细节具体,力求以情动人。这样,叙写,可以条分缕析、细节突出;议论,可以叙议结合、画龙点睛;抒情,则可以情满字间、感人心脾。否则,所议之论、所抒之情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让人望而生厌。议论类作文,要注意立意选材,大可以到感恩情怀与国家、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小可以写家庭感恩意识的培养。但有一点,选材不论大小,都必须观点明确,尽力做到论证充分有力,论据详实丰富。
  
  ◆例文一
  忘记“感恩”的人们
  晓 宇
  
  穿孝的白桦哭遍了整座树林。
  这儿谁死了?谁?莫不是我自己?这是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冬天》。在清明,这样一个春天,引用这个句子,是为一个船工奏一曲《安魂曲》,然后,哭我们自己。
  这个船工,叫肖楚红。
  4月1日,肖楚红在衡山县九观桥水库的漩涡中救下了六名游客和一名船工,在苦苦的支撑之后,自己却被吞没于巨大的漩涡。这名船工,来不及也没有理由为自己悲伤。可是,我们现在有理由为他悲伤,为一个好人悲伤。
  肖楚红以沉入水底换取了别人的重生,生死一隔,受到恩惠的人却转瞬割断恩义的脐带,无声无息地消失于茫茫人海。肖楚红遇难后的几天,获救者无人来吊唁。人已殁,水犹寒。
  更有甚者,为了逃避对于恩情的心理负担,为了躲避对于死者亲人可能的补偿,获救的船工悍然否认被救的事实。他说,当时并不危险,肖楚红并不是去救人,而是去抢客源。
  九观桥水库沉下去了舍生取义的躯体,浮起的却是苟活者的身影。无聊让人生厌,无耻让人愤怒。不堪的是,我们却要与这些流言相伴。我们愤怒,难道人心竟然麻木到险恶?难道世俗竟然恶俗到叵测?前来与获救船工杨德春“对质”的现场船工尹金莲,这个性格温和的妇女一边讲述一边流泪,她说:“这些游客这么做是没有良心的。”
  在经历与尹金莲的“对质”后,杨德春说:“我不晓得怎么讲。危险么,看起来是危险的样。有没有必要救?我不好说。”怎么说?我们只能说,不该死的已经死了。而良心何在——她还在善良的人们心中。
  另一个获救者,与肖楚红同镇的游客成吉伟已被找到,他说没去吊唁的原因是他母亲不知道肖家人怎么看待这件事情,怕他遭到危险。难道还有什么让我们在恩情面前也恐惧得止步吗?人皆有子,死去的肖楚红难道不是人子?我们怎能像抹去蛛丝网一样轻轻地抹去死者的恩情、重生的记忆?
  一同获救的,还有成的舅妈、姨外婆与四岁的表弟,另外两名“可能是衡阳市某铁路学校的学生”。载着获救游客出去的船工刘华元说,“两个学生上岸后一边哭一边说,那个船工死得好惨,那个地方再也不想去了。他们当时打了电话给他们的父母,父母得知他们脱险后,要他们赶快回家。”可是我们今天想说的是——你们必须站出来,因为我们不能接受一次恩义的背弃与良知的沦丧。我们怎么可以背过身去,擦干恐惧的眼泪,就当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如果是这样,这就几乎是一场精神上的“毁尸灭迹”。在人生的天平上,有人已经为你死去了,你因此而活着,你都不肯在死者面前流一滴感动的泪水,还有比这更为冷酷的心么?
  死者的家属说:“我们只要他们来家里看看,说句感谢的话,我们心里也舒服些,也不要他们做别的什么。”这微末的要求,是为让他们在亲人离去的苦痛中站起身来,寻得活着的安慰。因为如此,我们只要你们流几滴感动的眼泪,因为更多的人心,因为更大的世道。
  郁达夫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有了英雄而不知崇仰的民族,是一个可怜的奴隶之邦。”那么,一个不知道感恩的民族呢?施恩不为图报,市侩的用心做不出真正的恩义。但受人活命之恩,则不能不以良知相报,因为这是恩义得以循环的人类之道。
  在失去一个好人的生命之后,我们不能再失去一个民族恩义的重量——我们、所有人不能也不愿意生活在一个忘恩负义的世界里。
  为俄罗斯民族喊魂的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说:“我的交响乐多数是墓碑。”在我们看到恩义价值被毁的迷茫同时,我想以此为我们也许正在失去的恩义树一座碑,不为埋葬,只为重生,这世界将会给我们一次抱头痛哭的机会。
  
  ◆例文二
  说一声谢谢怎么那么难
  肖复兴
  
  在报上看到有关救火英雄胡茂东的报道,这位在大火中冒着生命危险一连救出十几个人的英雄,事后竟然无人过问,贫病交加,沦落街头,女儿只好为他乞讨。让他最为伤心的,不是自己这样悲惨的命运,而是被他救活的那些人中,竟然没有一人对他说声“谢谢”。
  说一声“谢谢”,怎么就这么难?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德报恩。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人要心存感恩之情。但是,看来这样的古训并没有渗进我们现代人的血液。
  蜜蜂从花丛中采完蜜,还知道嗡嗡地唱着道谢;树叶被清风吹得凉爽,还知道飒飒地响着道谢。看来我们还不如蜜蜂和树叶。
  美国曾经流传有这样一则传说,一个村子里,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饭,母亲端上来的却是一盆稻草。全家都很奇怪,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母亲说:我给你们做了一辈子的饭,你们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感谢的话,称赞一下饭菜好吃。那和吃稻草有什么区别?这样的人只配吃稻草!连世上最不求回报的母亲都渴望听到哪怕一点感谢的回声,而我们却和那些吃稻草的人一样,遗忘、淡漠、麻木,乃至忘恩负义,才使得对别人说一声“谢谢”变得那么难!
  我还想起前两年在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湖南洞庭湖畔两姊妹在小时候一次落水,被一个好心人救起,那人没有留下姓名就走了。两姊妹和她们的父母,觉得生命是人家救上来的,却连一声“谢谢”的话都没有对人家说,发誓一定要找到这个恩人。他们整整找了20年,两姊妹的父亲去世了,她们和母亲接着千方百计地寻找,发誓一定要把这句“谢谢”的话当面对恩人说出来。也是说一声“谢谢”那么难,可是再难,她们坚持了20年。水滴石穿,心诚则灵,她们终于找到了这位恩人。当两姊妹跪在地上向恩人说这声“谢谢”的时候,她们俩和那位恩人以及过路的人们都禁不住落下了眼泪。
  这件事情让我很难忘怀,两姊妹漫长20年执著的感恩行动告诉我,到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对有恩于你的人表示感谢。在对别人说一声“谢谢”的那一瞬间,你自己和整个世界变得是多么的温馨美好。然而,我们现在远不如那两姊妹和她们的母亲。
  我也很难忘记几年前的一件事情。那天,我在崇文门地铁站等候地铁,一个也就四五岁的小男孩,从站台的另一边跑了过来,因为是冬天,羽绒服把小男孩撑得圆嘟嘟的,走路很困难,简直就像个小皮球轱辘了过来。他是问我到雍和宫坐地铁哪边近。我告诉他就在你的那边,他高兴地又跑了回去,我看见那边有他的妈妈在等着他。空旷的站台上没有几个人,等了半天,地铁也没有来,我走了,准备上去打个“的”。我已经快走到楼梯最上面的出口处了,听见小男孩在后面“叔叔,叔叔”地叫我。我不知道他要干什么,站在那里等他,看着他一阶阶楼梯爬上来,一脑门子热汗珠儿地跑到我的面前,我问他有事吗?他气喘吁吁地说:“我刚才忘了跟你说声谢谢了。妈妈问我说谢谢了吗?我说忘了,妈妈让我追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