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10期

商朝词典

作者:张 浩




  秦·唐·镜子
  
  昔日的秦王宫,今天已是一座摄影城——英国摄制组正在拍摄资料片:《商王朝的生活》。导演是位70多岁的英国老人,头戴太阳帽,顶着酷暑,指手画脚,吵吵嚷嚷。于是上前搭话,他阔嘴一张,吐出4个拗口的词:“商、秦、唐、镜子。”我明白:他是说,商,这个三四千年前的中国王朝,是后来大秦大唐的镜子。于是陪这位洋老头瞎忙活,在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在这十数个王朝的废墟上,把玩一面古老的镜子……
  
  狐狸精
  
  坏女人的俗称,源自商纣王的宠妃——妲己。她是千年粉面妖狐,化做人形,托身商王朝宫院,“好一张女儿脸,好一双女儿眼,一身光华,一身曲线,专把帝王魂儿牵。”商纣王受妲己迷惑,施暴政、制酷刑、残害忠良,最后火中自尽,失国家失天下。
  其实妲己是冤枉的,是女娲娘娘指使她这么干的:纣王在女娲宫写淫诗惹怒了女娲,纣王的气数已尽。论公论私,女娲都饶不了纣王。
  时过几千年,到了唐玄宗时代,贵妃杨玉环又成了狐狸精,史称“妖姬”。最冤枉的是狐狸这种长相聪明(或曰奸诈)的哺乳动物,至今仍在西安的夜晚,在骊山上哀嚎;它们的皮毛成了现今好女人或者个别坏女人的富贵标志。
  
  周易·八卦
  
  《周易》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奇书,也称“未来学”、“玄学”,位列中国十三经之首;阴阳八卦是江湖艺人谋生的手段,相命测字的依据。《周易》和八卦的创作者是商王朝的西伯侯姬昌,他得罪了纣王,被流放河南,闲来无事,把伏羲的八卦研究成实用的64卦,玄机参透,灭纣兴周,史称周文王。
  从某种意义上说,周文王也发明了电脑:八卦的基本线型“-”和“—”,为后来的电脑的“1”和“0”二进制运算程序,奠定了思维基础。
  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没敢烧这本书,以至流传至今。
  
  鹿台
  
  商纣王的皇家别墅。高四丈九尺,方圆三里,琼楼玉宇,殿阁巍峨;玛瑙砌就栏杆,明珠装成梁栋。据说纣王在此宴饮,幻想招引仙女下凡陪乐。鹿台别墅的图纸设计者是坏女人狐狸精妲己。
  鹿台后来成了商纣王的墓地:周武王姬发大兵逼近,纣王端坐鹿台,自焚而死。一代暴君,死也要摆个帝王的架子。
  鹿台修了7年,秦始皇陵修了35年,这些帝王真是疯了!
  
  炮烙
  
  狐狸精妲己发明的一种刑具,铁质柱状,高二丈,圆八尺,有上、中、下三个火门,中间烧上炭火,将人犯脱光衣服,铁索缠身,捆绑在铁柱上,半顿饭工夫,人犯便成灰烬。
  商纣王称道:这是治世之宝啊!
  其实,炮烙炮的是商朝社稷,烙的是纣王江山。
  
  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
  
  中国的一句歇后语,年龄同商王朝一样久远。意思有点“愿打愿挨,买卖不成情义在”的味道。
  姜子牙又称吕尚、姜太公、姜太师、姜丞相。他本是商王朝的一个道士,原居昆仑山修炼,生来命薄,仙道难成。73岁时被师傅撵下山,辅助周文王,讨伐商纣王。道士参了政,历史又多了一层神秘。
  这老爷子稳坐渭河岸,长袖飘风,一根直竿,一条直线,一枚直针,钓鱼取乐,疯疯傻傻,口中还哼叽着:“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一派豪气。
  翻开历史,你就会发现:其实,商王朝600多年岁月,就是这个钓鱼老汉给画上了句号。
  游丝路,这商王朝的故事,就是回荡在耳旁的一个沧桑而古远的音符。
   (指导教师 侯守斌)
  
  编辑点评
  
  主题点评
  商朝,史称殷商。这个三四千年前的中国王朝,经历了600余年由盛到衰的历史,给后人留下许多值得深思的话题。后代统治者,史家、文人,都企图从殷墟遗址残留下的陶皿、铜剑、甲骨碎片中寻觅宅的真实面目。从历史遗留的残篇断简中探索其后历代王朝兴衰更替,竟有着惊人相相似的共同规律。难怪那些聪明的为政者感喟:“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美国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如果我们不向历史学习,我们就将被迫重演历史。”这并非耸人所闻!历史不会重演。变异的历史——“返祖”的现象却在人类社会中重复出现过。它并非从前历史的再现,可同以往的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回顾重温商朝以后的三四千年华夏历史,真是如此啊!
  本文小作者精心撷取与商王朝灭亡密切相关的历史人物和轶事片断,引领读者在轻松把玩这面古老的镜子中感悟那个朝代的黑暗现实、沧桑巨变以及其顷刻间瓦解的深刻内因。隐含在故事中的深邃主题给人留下深远的思考余地。
  
  选材点评
  这篇散文是紧紧围绕商王朝“这面古老的镜子”所包蕴的主旨内涵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商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围绕这个中心主旨,文章选写了惑乱朝庭、使纣王昏聩的妲己,选写了导致纣王失去人心的暴政与酷型——炮烙,选写了顺天意应民心的周文王,选写了展示纣王穷奢极欲的“皇家别墅”——鹿台,选写了相时而动、助文王伐纣的关键人物——姜子牙。
  文章以明确的主旨统摄全篇,保证了形散而神不散。
  
  布局点评
  开头部分,交代写此文的起因,并借洋导演之口揭示了商王朝对秦、唐乃至后代统治者们的借鉴意义。为开启下文作好铺垫。
  中间部分,抒写了与商王朝灭亡密切相关的重点人物和历史轶事。
  
  结尾部分
  以轻松的结语,简洁收束全篇,余韵无穷。
  
  语言点评
  文章的语言基调活泼、诙谐,以举重若轻的漫笔手法展示商王朝的一些重点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给人一种“把玩一面古老的镜子”的轻松感,如同鉴赏一件历史文物。文中的词句多具感情色彩,褒贬隐含在谐趣之中,同时不乏深刻内涵。比如:“其实炮烙炮的是商朝社稷,烙的是纣王江山”,又如,“商王朝600多年的岁月,就是这个钓鱼老汉给画上了句号”。
  
  微瑕指正
  结尾部分收束比较匆促,没能照应主旨,使首尾圆合。
  
  写作建议
  本文的出彩之处,主要是思路开阔,语言有个性。对众所熟知的素材,作者能巧妙构思,并追求语言个性化的表达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旧瓶装出的新酒,味道自然与众不同了。
  希望同学们在追求写作风格的创新中从此文中有所启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