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9期
生命的绿洲
作者:招斯喆
城市是繁华、希望、生气以及欲望的象征,包裹着人们蠢蠢欲动的希冀,弥散着纸醉金迷的气息,充斥着光怪陆离的颜色。它们一方面渲染着城市流光溢彩的面孔,一方面又复杂化城市人的心态。
城市人的心态虽谈不上饱经沧桑,却是盘根错节,千丝万缕。然而这其中也有主流情感,“回归大自然”的口号是最遂人心的一个。蜗居城市的居民本就怀着哀叹芸芸众生的情愫,而且生存压力、竞争的残酷无时不刻的鞭打他们,就如同对待万念俱灰的人一般,在其死念缠身时推其入崖。不过,这决不能算是解脱,因为没有顿悟的人,即使是死也挣脱不了痛苦的束缚。何况人是要生存的,于是城市人便找到了回归乡村这样一条出路。
乡村,一度满载着贫穷、落后的地域,一跃晋为希望的乐土。原始的风土人情给予了城市人放纵深情,远离渲嚣的寄托。这是城市人的希望,也是乡村人的希望,城市人的钞票大把大把流进了投资者和当地农户的腰包。接着愈来愈多的文学作品以踏青和游山玩水为主要内容,媒体也争相报道相关内容。诚然,大流所趋,无可厚非。但是城市人的心态在这些过程中悄悄发生了扭曲。家家户户一并叫嚣着,坑骂着城市的无耻、肮脏、利欲薰心,颂扬起乡村的恬静纯和。
与此同时,大家也更深切地认为生活是那样的不如意,理所应当的认为城市是物质世界,而精神世界应交给城市以外的区域。于是乎,他们一边埋怨着,又一边把自己向物欲的方阵推,结果是阴霾越积越厚。试问,为什么我们要给自己的城市下这样灰暗的定义呢?纵使钢筋水泥可以锁住我们的身形,我们正确的心态却可以放飞心灵。有时候,生活的痛苦是由我们自己造成的。例如城市人,他们生活的根基是城市,虽然偶尔向往乡村生活也是在情理之中,但他们不该肆意诋毁原本的家园,更不应该选择逃避放弃和蔑视的心态,以至于生活陷入恶性循环中。若人人将抱怨的心态转化为一种积极心态,愿意去面对城市的残缺,且更善于捕捉城市的闪光点,积极聪明地去设法改善现有的生活,力求物质与精神平行而动,或许不会出现对乡村过盛的迷恋,对城市过分的失望,对生活过少的希冀。
我们生活的氛围好比一块沙漠,有烈日的煎熬,有绿意的流失,但也隐藏着源源不断的地下水,如果心态坦荡地接受一切,并发掘水源,就会拥有一个美好的开始。如果心态豁达,将沙漠在心中变格为绿洲,相信,沙漠也可以变成鸟语花香的天堂。
美好的心态是生命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