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9期
力避旁骛斜逸,集中凸现主旨
作者:严维民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不管身在城市还是乡村,也不管今夜是否见到月光,月光总会引起我们一些回忆,引发我们一些遐想,带给我们一些思索……
请以“_________的月光”(横线上必须补上适当的修饰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原文
李白的月光
○ 南通市考生
一轮圆月,只是那样安安静静地照着,就照出了中国五千年来文学的半壁江山。它总是阴晴圆缺,东升西落,而诗人们秀口一吐,便常常为我们留下一个永恒的月色。杜甫的月光深沉忧郁,李商隐的月光相思缠绵,苏轼的月光旷达超脱,而李白的月光更是千姿百态、气象万千,将豪放飘逸挥洒到极至!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上的月光,皎洁地照耀着冲波逆折之回川,照耀着百步九折萦岩峦,也照耀着年轻气盛的李白。自小便是才气横溢,心高气傲宛如天成。他是天之骄子,上天独独把天下之才分了大半给他一人。
他成功了。一首《蜀道难》轰动天下。他被尊为谪仙。他入宫,与帝王贵妃为伴。他写无数的妙语绝句,享无尽的荣华富贵,受无上的浩荡皇恩。皇宫上的月光,淡淡的照下来。
美艳倾城的杨贵妃,雕梁画栋的宫殿,锦衣玉食的生活。月光依旧,只是一切都好像是水中的浮萍,飘飘荡荡,没有着落。
李白开始怀念蜀道中的月光。那时的他是有抱负的。他要用自己的才华报效这盛唐。可现在呢?终日困在宫内,歌舞升平,皇上只需要他出现在良辰美景、佳人佳酿之处,在赏月看舞、寻欢作乐时命他写诗助兴。难道他李白就是为了这些才来长安的吗?月光下,李白喝下了第一壶烈酒。
从此,谪仙真的成了谪仙。酒似乎驱散了他报国无门的苦闷,也似乎让他变得不食人间烟火。
李白不再想清醒,他只要醉,醉到忘记一切。
御花园里,奇花异草。李白手执一壶,对着一轮圆月高诵:“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一种潇洒,那一种文人风流,那一种飘逸如仙,成了永恒的神话。只有月亮还淡然地悬在空中,静静的看着地上的一切。后人有时会羡慕那轮月,它历经千年,亲眼目睹了李白的风采。这样想来,李白的月光和着微熏的醉意,其实无处不在,难怪曾醉倒后世无数的人啊!
再后来,李白逍遥地行走在名山大川之中。我常常想象他带着一壶酒和一支笔,在月光下大声吟诗:在三峡,在桃花潭,在无数美景前。李白的月光永远淡然又孤傲地照耀着,连同那些闪着永恒光辉的诗句,永远定格在历史中。
传说,李白一次醉后,看见水中一轮圆月,恍然中想去捞,结果溺水而亡。我想这是上天让月带回谪仙。谪仙原就不属于这个尘世。他终于回去了,回到凡人仰望不到的地方。
只剩下月光,淡然的孤傲的月光,飘着墨香和酒香的月光,永恒的月光。
谪仙,你在天上,也可像在地上一样看见月光吗?还会手执酒壶吟那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吗?
我问月光,月光无语。
★升格指导★
这是市统考阅卷老师推出来的一篇佳文,58分。文章写得大气,叙事、写景和抒情相结合,有诗一般的意境。可是,细细审察材料和主旨的关系,我们便发现,文章虽然基本上给“李白的月光”定了位(豪放飘逸),但所叙之事和所写之景(蜀道之旅、长安之梦、月下独酌……终而羽化登仙)却显得旁骛斜逸,比较散漫,未能很好地凸现李白月光的特征和内涵,从这个角度看,此文最多只能给45分。要想让此文升格,须针对上述问题采取如下写法:1、紧紧扣住李白月光的特点和内涵,改写材料或干脆舍弃部分材料,抓住某一重点,将笔尖深入到人物内心深处,从不同角度反复展示人物与月光的神交之处。2、其中诗歌和酒是调剂月光的,不能少。3、联想和想象要有更高的审美情趣。4、议论有独到的见解。
升格作文
诗仙的月光
○ 天星湖中学2005届6班 严逸凡
一轮圆月,总是那样安安静静地照着。一千多年过去了,帝王贵胄、荣华富贵,一切都被月光消解得干干净净,只有任情恣性的诗仙似乎还在青冥的天空把杯盏碰得叮当作响,笑声不绝于耳,和着月光与酒香一起飘洒下来……
千古一醉。快哉,诗仙!
诗仙有幸,因为他是诗仙;诗仙不幸,也因为他是诗仙。他心里的确充盈着月光做成的救世情怀。然而,他又不能泯灭自己的个性俯首为奴。于是,他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一次次破灭。在浩浩唐风里,诗仙,常常借着月光,将他对理想的讴歌,对未来的向往,对人生的礼赞,都融入到酒里,飘荡在诗中……
诗仙醉了,“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月光倾泻下来,醉了的诗仙蘸着盈盈的月光,尽情地挥洒着他的真性情,奔放着他那狂放不羁、乐观自信的思想,抒发着他对现实的愤懑。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所以,他傲然放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醉中的诗仙与月对望。月光的高洁,月光的冷傲,月光的洒脱,月光的飘逸,成了诗仙咏之不尽的情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些诗句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诗仙的心里流出来的。孤独的月亮阅尽了千古风流,可是她,就那么淡淡地超然地挂在天上,人间的一切似乎全在眼里,又似乎全不在眼里。这样的月洒下来的光,融进诗仙的酒杯,怎不使醉中的他凡心顿释,俗念全消。月在酒里,酒催诗生,一个飘飘然的诗仙独酌在千古月下。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月,真的不解饮吗?非也。在诗仙的眼里,月就是诗仙,诗仙就是月,所以只有月知其情,只有月会其意。而月光从月而来,当然亦即从诗仙心里流泻而来,弥漫着诗仙浪漫的忧伤。自身的影子呢,又将诗意的寂寞,充溢于诗仙的心头,再渗透到茫无涯际的月光之中。诗仙醉了,醉在这如水的月光中。“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诗仙,愿长醉在千年的诗酒风流之中,因为他有月光相伴。
诗仙,逸兴满怀地在奇山秀水间飘荡,以他独特的文化人格魅力俯视人寰,傲视众生。
他的豪气、飘逸、孤傲、忧伤,所有的仙风道骨和浪漫情思全都在美酒与诗歌中,化做盈盈的月光,充塞在天地之间……
升格评点
文题把“李白”换成“诗仙”,妙哉!因为“诗仙”是李白酒、诗、月的三位一体,是李白飘逸孤傲的代名词,有直揭主旨的效果。不拘原文,大胆取舍,删去蜀道之旅和羽化登仙等材料,只一笔带过长安之梦,重点写月下独酌。在手法上借助相关诗句,发挥联想和想象,从不同视角反复议论抒情,将美酒、月光与人物的内心深处沟通交融一起,凸现了一个通身仙风道骨、月光神韵无处不在的诗仙形象,诠释了在我们民族的千年时空中绵延不绝的李白的月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