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9期

人物独白法

作者:雷其坤




  人是万物之灵长,具有细腻的情感、丰富的思想。通过人物独白,让人物说出他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想法,可以对人物进行细腻的心理刻画,让人物直抒胸臆,坦陈心迹,淋漓尽致地揭示人物最隐秘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更真实更直接地了解人物性格,往往能取得真切感人甚至震撼人心的表达效果。
  独白方式产生较早,柏拉图所倡导的“心灵的自我谈话”实际上就是独白。独白在戏剧文学中运用较多,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王子复仇前用许多内心独白来揭示他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独白在小说中的运用也是常见的。高尔基《母亲》中,尼洛夫娜在被敌人发现后,她内心也曾产生忧惧与动摇,就是通过内心独白的方式来表现她内心的自我斗争的。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意识流小说,它的主要技巧就是内心独白,英国小说家乔伊斯在长篇小说《尤利西斯》中把这种技巧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这种写法,可以不必有过渡、照应,也可以省去一些必要的交待,显得简洁;如果文章通篇是人物的内心独白,更显得别致。
  
  ● 例文一
  
  接电话
  
  喂!喂!——你哪里?王庄——我是乡政府!我姓张——嗯,什么事?——稻田里发现大量的病斑——什么病?不知道?怎会不知道?你是谁?——是村上的专职植保员,那你在干什么?——对,问你——嗯,年轻人,要好好钻研啊,不要一切都依靠乡里嘛——什么?实在没办法啦?那乡里有办法藏着?——不什么!就是这意思,说到天边也是。年纪轻轻的,平时多学习一些,临到要紧关头就能派上用场了,懂吗?——喂!你在听吗?——在听,这就好。嗯,还有什么事?——找人?找谁?——噢,农技站啊,你打农业公司的电话——公司打不通?等会再打嘛——我是乡政办啊——什么什么?麻烦我去叫,那我麻烦谁?——病情急?病情急就好乱差人啦?还有个组织观念没有,嗯?真是乱弹琴——梆当——?电话挂上了。
   (摘自《中国青年报》)
  这篇小小说,通篇都是人物独白,通过乡政府一个工作人员接电话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官僚主义者形象——高高在上、不愿为民服务还动辄拿架子训斥人。只写接电话者的语言,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行文简洁,巧留“空白”,耐人寻味。
  
  ● 例文二
  
  父亲备忘录
  
  听着,孩子,我有一些话要说,虽然你睡得正熟,一只小手掌压在脸颊下,你的额头微湿,蜷曲的金发贴在上面。我偷偷溜进你的房间,因为刚才在书房看报的时候,内心不断地受到苛责,终于带着愧疚的心情来到你床前。
  我想了许多事,孩子,我常常对你发脾气。早上你穿好衣服准备上学,胡乱用毛巾在脸上碰一下,我责备你;你没有把鞋子擦干净,我责备你;看到你把东西乱扔,我更生气地对你吼叫。
  早餐的时候也一样。我常骂你打翻东西,吃饭不细嚼慢咽,把两肘放在桌上,奶油涂得太厚等等。等到你离开餐桌去玩,我也准备出门,你转过身,挥着小手喊:“再见,爸爸!”我仍皱着眉头回答:“肩膀挺好!”
  到了傍晚,情况还是一样。我走在路上,偷偷观察你,看见你跪在地上玩玻璃弹珠,脚上的长袜都磨破了。我不顾你的颜面,当着别的孩子面前叫你回家。并对你吼道,长袜子是很贵的,你要穿就得爱惜一点!想想看,孩子,这话居然出自为人之父的口里!
  记得吗?就是刚才,我在书房里看报,你怯怯地走过来,眼里带着惊惶的神色,站在门口踟蹰不前。我从报端上望过去,不耐烦地叫道:“你要什么?”
  你不说一句话,只是快步跑过来,双手揽住我的脖子亲吻。你小手臂的力量显示出一份情爱,那是上帝种在你心田里的,任何漠视都不能使它凋萎。你吻过我就走了,趴哒趴哒地跑上楼。
  孩子,就是那时候,报纸从我手中滑落,我突然觉得害怕。我养成了怎么一个坏习惯啊!挑错、呵斥的习惯——这就是我对待一个小男孩的方法!孩子,不是我不爱你,只是我对你期望过高,不自觉地用自己年龄的标准去衡量你了。
  其实,你的本性里有许多真善美。你小小的心灵就像刚从山头升起的阳光一样无限,这可以从你天真自然、不顾一切跑过来亲吻、道晚安的动作看出来。孩子,今晚其余的一切都不重要了,我在黑暗中跪到你床边,深觉愧疚!
  这是一种无力的赎罪。我知道你未懂得我所说的这一切。但是,从明天起,我会认真做一个真正的父亲!要和你结为好朋友,你痛苦的时候同你一起痛苦,欢乐的时候同你一起欢笑。如果说出不耐烦的话,一定会咬到舌头。我会每天告诉自己:“他只不过是个男孩——一个小男孩!”
  我实在不该把你当成大人,孩子,像我现在看到的你,疲倦地蜷缩在床上,完全还是婴孩的模样。记得昨天你还躺在妈妈怀里,头靠在妈妈肩上,我要求的实在太多太多了。
  (作者:李文斯敦·朗德 选自《处世的艺术》)
  父亲带着自责、愧疚的心情来到儿子床前,面对着熟睡的儿子,“想了许多事”。全文都是父亲对儿子的内心独白。父亲深深的愧疚、自责,对儿子深深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深深打动读者的心。
  
  ● 例文三
  
  伉俪曲
  
  老头子太不像话了!
  她气得咬牙切齿,把世上所有诅咒的话都想了一遍,哪一句对他来说都不合适——不,哪一句都不够她解气,所以她想来想去,想到最后,还没拣出一句最中意的话来……
  老头子太气人了!
  世上还有这样的人吗?星期天,他不休息,转呀转的,老在那医院里转;节假日,他去值班,说是“让年轻人好好玩一玩”;儿子结婚,一餐最简单的陪客饭,他只吃了一半;女儿出嫁半年了,他还说不清女婿的家在哪条街……
  这不,今年春节,全家大团圆,儿女们来拜年,独独缺少他这一家之长,连给孙女外孙分分“压岁钱”这件小事,也要“有请你这奶奶兼外婆一手包办”——哼,老没老样,60多岁的人了,竟学会了嬉皮笑脸!……
  别看你挣一溜奖状,一面面镜框,谁稀罕!我看都不喜欢看!真的,不照这镜框倒罢了,一照,唉,年年是我这孤老婆子独个儿冷清清守门台!
  60多岁的人了,拿我当小孩子哄着,买这个电戏匣子,说是为我;买这个电视机子,也说是为我,我个人怎舍得耗恁多的电?虽说那里头,看倒是好看,乐也挺逗乐,可我一个人跟谁乐去?想笑也没个对脸的!
  看,这元宵节他又不回来,和医院里的病人团圆哩!瞧这些菜,热了冷冷了热,元宵都冻成冰蛋蛋了!好好好,你眼中还有我这个老婆子?
  哼,不管他了!我来打开电戏匣子,听听电戏匣子唱一段,省得人气得牙疼!
  呀!怎是老头子的声音?他在和谁说话?电台的记者,哎呀呀,记者睬……仿他?嘿,你这个记者同志,你“睬”他做甚?你要“仿”他,将来你媳妇儿也要气死气活的!
  这个记者同志,你还尽夸他!“妙手回春”?“待病人胜亲人”?哎哎,我家这墙上挂的、写的,尽是这些话儿哩!莫不是你也来我家看过?可我怎么就不记得你?
  听听,老头子怎么回他的:“……我老伴呀,老说我是……哈哈……”
  这老头子,就是没记性!你说不上来?是忘了!哎,记者同志,你怎么不来问问我?我骂我那老头子呀,是个“有家的和尚”,你说对不对哩?
  (作者 叶文玲 选自《语文报》)
  此文的妙处在于:通过“老婆子”的心理独白来塑造“老头子”的形象。作者要歌颂“老头子”的高尚品质,但全文根本就没有让这位老医务工作者出场,而是从侧面着笔,通过“老婆子”的心理独白来表现“老头子”的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和敦厚、幽默,塑造出栩栩如生、可亲可敬的人物形象。“老婆子”的“咬牙切齿”、“诅咒”、“气”、“骂”,看似刻骨仇恨,其实蕴涵着深深的情意和自豪。实际上,“老头子”离不开她这位“贤内助”的理解和支持,功劳也有她的一半。“伉俪曲”充满情趣,和谐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