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9期

创新作文的立意要“求真”

作者:佚名




  近年来,语文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展开求异思维的翅膀,让写作活动在自主、创新、求真的多维空间里自由翱翔,取得很大成果。许多手法出新、彰显思想个性的创新作文纷纷走台亮相,呈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倡导作文个性化创新,实质上是顺应文章写作的自有规律,尽可能为学生个性解放与思想情感的真实、自由表露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一定意义上讲,是放飞健全人性,助其返本归真。同时,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假、大、空、废”的正本清源。陶伯英先生说的好:“求真、求诚是作文之本,健康的个性是说真话、抒真情,崇尚真善美,摈弃假恶丑,远离虚情假意的。”
  那末,何为“求真”呢?大而论之是指说真话、讲真理,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就学生作文而言,即文章立意必须力求彰显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健康的审美追求,做到观点正确、抒发真情实感。 因为伪理谬说经不起时间检验;“虚情假意” 的煽情也不会让人真心感动。所以说,作文“求真”方为正路。
  现就一篇学生例文浅谈一下关于创新作文在立意上“求真”的问题。最近看了一篇学生文章《不以成败论英雄?》,反诘式的题目已略显文章大意。文中表达了作者对“不以成败论英雄”传统观点的大胆质疑,闪现出求其异思维的亮点。但掩卷而思之,觉得文章观点似有失真之处。
  试想,若以成败论英雄,世上哪里去找永不言败的英雄呢?遍观华夏五千年历史,几乎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都在草莽中崛起,都在历尽磨难、饱尝失败之后赢得即得的成功。就是已获成功者,许多成而复败的悲剧不也在频繁上演吗?不说楚汉之际项羽、韩信的悲惨收场,不说三国时孔明等人的“出师未捷身先死”,更遑论南宋危局中的岳飞等人的“仰天长叹”,中外近代史上此类人物又有多少?拿破仑未免滑铁卢“折戟”,肯尼迪难逃暗杀的子弹,红色政权的开国元勋刘少奇、彭德怀不也同样在“痛打落水狗”的口号声中倒下?可见,在人类活动中,成败与祸福总是相辅相成、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从长远观点看,恒定的成功与不变的失败几乎都不可能存在。即使是出类拔萃的俊杰之士也不可能所向披靡,事事必成,永不言败。由此可见,作文的观点确有失真之处。
  既然不能以成败论英雄,那末,什么样的英雄观才能让人们接受呢?拙见以为,真正的英雄,当属心系天下苍生的人中精英,即凡为天下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而舍身忘我做出奉献的人,无论贵贱贫富,皆可称其为英雄。人生中的成败只是过程而非本质。
  综上所述,作文的个性化创意,不是简单地标新立异。在写作上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联想,开拓创新,但同时离不开缜密思考、辩证分析与正确判断。议论性文章要尽可能做到持论公允,观点正确,绝不可悖反生活常理与客观事物的一般性规律;不应一味地为了“创新”和“求异”而对历史积淀下的睿智之见轻率鲁莽地“戏说”,以致把一些有益的生活哲理弄得面目皆非。说到底,文章立论一定要“求真”。诗圣杜甫有言:“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写文章,不仅是成文立言的个人行为,更是关系传播道义的“经国之大业”,不可造次而为。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生作文与做人都应从“求真”做起,都不可小视所应担当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