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8期

论文学的师承

作者:陆文夫




  文学创作恐怕不能像祖传秘方、特种技艺那样可以父子相传,师徒授受;恐怕也不能开什么作家培训所。看一看我国作家的小传便知道,读过大学的人很少,这当然有其历史的因素。即使在那些为数不多,受过大学教育的作家们之间,学文学的人也很少。多的是学医的,学工的,学历史的,学法律的,学新闻的。他们当初也没有立志想成为作家,只是对文学有着爱好与兴趣。从教育与培养的角度来看,可算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因此,尽管有些青年人给作家写的信都很真挚而诚恳,可是至今却没有一个作家敢开办学馆,广收门徒。
  严格地讲,作家并不是个人培养出来的,也不是哪个单位培养出来的。他们接受了时代的整个社会的培养,受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熏陶,经历着各种生活和政治的磨练,发展为文才能成为有希望的作家。个人可以而且应该做一些工作,但不能把这种工作夸大为全体。相反,如果个人的工作做得不适当,褒之过褒,贬之过贬,还容易造成偏激、狭隘的门户之见。我不大相信莫泊桑就是福楼拜一个人培养出来的,因为从他们的作品来看,二者是不相同的。这其间除掉个人的素质之外,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因素在里面?学创作和学车工不一样,学车工需要拜一个师傅,由师傅教你看图纸,再实地操作给你看。久而久之你便学会了,能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就算出了产品。但此种产品充其量只能和你师傅的产品一模一样(不能两样)。文学作品就不同了,它决不能和你的师傅的产品一模一样,否则就是雷同,就是模仿,就是抄袭,就犯了文学的大忌!所谓的文学流派,也只是某些在艺术见解上,在所反映的生活范围上大致相同,而他们的作品决不是如出一辙,否则就没有什么创作可言。把文学艺术作品通称之为创作,这不是什么普通的习惯用语,而是具有很精确的涵义。
  当然,创作也不是什么神乎其神的东西,不能认为它比做工和种田高级。做工要做得好,种田要种得精,也需要有创造性,也很复杂,也不容易!不同的是在于一般的做工也能生产出合格的零件;一般的种田也能种出小麦和稻米。产量和成本暂且不去管它,那产品总会有使用价值,总会为社会所承认的。作品则不然,如果不是创作,是模仿,是抄袭,那就不仅没有使用价值,还会造成时间和纸张的浪费。社会不仅是不承认,还要加以限制和反对。从这一点来看,创作确实不能拜师学艺,不能得之真传,越真传越是倒霉!作家们也不能仿效孔老夫子,广收三千门徒,培育出七十二贤,因为孔老夫子传授的是一种比较固定的教义。
  文学作品是由思想、感情、生活、技法等等组成,通过语言文字来加以体现。语言文字的本身是一种工具,学会使用这种工具已经很不容易,何况那思想、感情、生活、技法等等更是千变万化,千头万绪!没有哪个能人可以在如此广阔的领域里都能为人师。即使是一个文学的大师,也不可能是生活的全知,离开生活而谈文艺,无异是缘木而求鱼。据说电子计算机是全能的,有人已经用电子计算机写出了小说。可是此种小说有一个缺点:无情!文艺作品恰恰是以情动人,无情的作品只能归之为技术,不能归之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