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8期

可贵的逆向思维

作者:罗小军




  作家首先必须是个思想家,以他(她)独立的人格魅力,独到的眼光,对各种社会观象,对人性和人生予以叩问,才能写出撼人心魄的作品,这是毫无疑问的;一个真正的富于良知的作家,决不会人云亦云。
  文中那位“十佳教师”的事迹,几乎代表了一种普通的社会现象:如何点燃自己,照亮别人;如何牺牲自己,拯救众生;如何的“雷锋”、“王杰”、“董存瑞”。是的,我们的社会需要有人前仆后继去追求真理,为真理而作出牺牲,这种舆论导向是道德建设的基础,无可厚非。但事物总之是具体的,在战场上你不杀死敌人,敌人就会杀死你,有时候你投降做叛徒也来不及。而在和平年代,我们的宣传总把一些事情极端化,譬如文中指出的“夸耀一个老师身患重疾置生死于度外,毫不吝啬地抛洒生命;夸耀一个校长因为春季来临工作紧张便不去为老父亲送葬;夸耀一个母亲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习,在自己的婆母临终前都不满足她看一眼孙子的愿望……”这类宣传是司空见惯的,铺天盖地的,为了强化“斗私批修”,舆论导向总要“挖掘”这类非人性的东西,以“假、大、空”来感召世人,以为就可达到某种政治设想,乃至使恶习繁衍至今。当那位“十佳教师”说到:“那一届学生十分争气,有一半学生考上了省重点高中。虽说为了他们的成功我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我觉得值!他们的成功是我一生的安慰与自豪!”作者为人世竟有如此一个母亲,“我的心,在那一刻碎了!”作者的心所以“碎”,就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方老师,竟可笑地认为送走几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就可以抵消她对一个无辜女孩所犯下的罪过……最可怕、最可恨的是把这件事视为‘卖点’的评委们,他们究竟想通过方老师这个让人椎心泣血的故事标榜什么?”这种非人性的行为理念为何竟然长期受到人们的接纳与欣赏?人的生命是平等的,对任何一个生命个体都没有漠视、麻木的理由。这就是本文的主旨所在。能够以人性的善恶美丑来重新权衡这种扭曲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这就是作者与众不同的逆向思维,她的良知成就了这篇振聋发聩的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