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8期

极限曲培兰

作者:陆文虎




  曲培兰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球衣破了,球裤也破了;胳膊肘破了,膝盖也破了;衣服湿了,头发也湿了;身上脏了,脸上也脏了。
  
  虽然已经是许多年前的旧事了,但是,我记忆犹新,一切恍如昨日。
  那时,我还是北京101中学的一名学生。有一天,我们听说国家女排要来学校作训练表演,老师和同学们都异常兴奋,大家早早地就来到运动场,上千人把那里围了个水泄不通。我们听说当时的日本女排有个教练叫大松博文,用超强度的魔鬼训练法把日本女排训练成了奥运冠军。中国女排今天就是要表演类似日本魔鬼训练的极限训练。那时候,日本女排在训练中创造了连续滚翻救球400多次的世界纪录。为了赶上和战胜日本女排,国家女排决心先要在训练中超过她们。虽说是表演,却没有降低一丁点儿难度,实际上是一场真正的“极限”训练。接受训练的运动员名叫曲培兰,我至今也不知道她是国家女排随机指定的,还是专门挑选出来的最优秀运动员。
  穿着一身红色运动服的曲培兰出场了,两名男教练负责扣球,一个累了换另一个,两人轮流休息。每一个球扣下来,曲培兰就一个箭步扑上去把球救起来,接着做一次滚翻;刚爬起来,第二个球又扣下来,她又扑上去救第二个球。动作潇洒、轻松愉快、全无失误地滚翻几十次后,曲培兰开始出汗,脸也红了。连续滚翻100多次后,她的脸开始发白,救球的动作也渐失潇洒,可以看出已经很疲劳。滚翻200多次后,曲培兰的体力逐渐不支,有时,球救起来了,人却爬不起身来。滚翻300多次后,她已达到极限,每一次扑救似乎都要用尽全身力气,但是,她总是能够站起来,迅速凝聚新的力量去迎接下一个扣球。
  滚翻400多次后,曲培兰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球衣破了,球裤也破了;胳膊肘破了,膝盖也破了;衣服湿了,头发也湿了;身上脏了,脸上也脏了;看不清她的手,想必早已伤痕累累;她已经极度疲劳。她机械地滚翻、站起来,再滚翻、再站起来,却始终没有倒下。两名男教练在每人经过200多次的大力扣球后也已精疲力竭,同时,看到曲培兰每一次都拼尽全力的情景,他们实在不忍再继续扣下去。眼看训练无法继续下去,国家女排只好换了一位女教练。女教练眼里噙着泪水开始扣球,一个,又一个。曲培兰用快散架的身体坚持滚翻,又挣扎着站起来,就像是一个不知道屈服、也不知道疲劳的机器人。看着看着,每个人都被感动了,许多女同学哭了,男同学则攥紧拳头好像在施以援手。全场人声鼎沸,齐声计数,呐喊声发送着无穷的力量。
  超过日本女排创下的世界纪录了,曲培兰并没有停下来,她艰难地继续滚翻扑救,一个又一个砸下来的球被救起来。终于,曲培兰做了第500次滚翻,第500个球被救起来了。全场吹呼,曲培兰松了一口气,她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结束了当天的训练。很显然,曲培兰躯体的力气早已消耗殆尽,驱动她完成每一次滚翻救球动作的完全是意志、是精神。精神向体能发出挑战,并且取得了胜利。今日观之,“极限”训练未必科学,未必必要,但在当时,确是制胜的不二法门。
  在现场,所有的人都热血沸腾,所有的人都忘我欢呼。我们和曲培兰之间产生了一种完美的互动:我们的呐喊在那一刻鼓舞了曲培兰,曲培兰的壮举则激励了我们一生。此后几十年里,一直没有机会问问曲培兰当时的感受。但我想,那时她一定不会像许多电影中人物那样,想说大话,想喊口号;她应该是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坚持。
  1981年11月17日,中国女排战胜美国队,夺得世界冠军,举国欢腾。当时,我正在厦门大学读研究生,业师郑海夫教授谓:“前人云,一事能狂便少年。你缘何不喜极而狂?”我回答:“已狂过了。”便给他讲了曲培兰的“极限”训练故事,郑老听后唏嘘赞叹不已。后来,我曾与排球名将陈招娣成为同事,我们谈到曲培兰时,她也对前辈极表崇敬。
  少年时期的这次心灵震撼,使我受益匪浅。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我也曾身处逆境,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我也曾遭遇过生命危险,但是,极限曲培兰总是鼓舞着我。我深知,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难关,坚持就是胜利。
  
  编辑点评
  
  主题点评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本来智商相差无几的几位同学,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出现相差悬殊的奋斗结果。本来默默无闻的某一位,突然有一天令人瞠目地捷足先登。
  一些寻常之人,为何能做出非常之事?名人说过:“耐心和勤奋,如同信心一样,可以移山”。是啊,在这个浮躁而繁华的世界里,意志和毅力尤其是你制胜的重要法宝。它帮助你抵御种种诱惑,让你时刻保持清醒;它支撑你在巨难面前咬紧牙关,挺直做人的腰杆;它让你在关键时刻紧紧把握住生命的分分秒秒,一步步攀登成功的巅峰……。池田大作说:“人生恰恰像马拉松赛跑一样……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成为胜利者。”
  本文具体描述了排球运动员曲培兰以顽强毅力挑战训练极限的感人场面,从而向人们解读了中国女排取得辉煌成果的奥秘,主题昭示了“坚持就是胜利”、意志的力量使一切皆有可能的人生哲理。
  
  选材点评
  本文取材于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次震撼内心世界的往事,即亲眼目睹女排运动员曲培兰的“极限训练”过程。
  为了突出中心,表现主题,文章剪材上十分重视详略取舍,把写作重点放在描写曲培兰挑战极限的接球训练场面上,突显了训练强度之大,反映了曲培兰的意志和毅力之坚强。为了渲染气氛,文章还辅以教练、观众等人物情态的侧面烘托以及必要的抒情议论,使主题深化。
  
  布局点评
  这篇叙事散文是按照事件的起因——经过——结局为线索架构成篇的。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开头部分,简要交代女排运动员曲培兰参与“极限训练”的动因。
  中间部分,具体描述曲培兰在“极限训练”中的非凡表现以及教练与观众们的反映。
  结尾部分,写曲培兰精神的激励作用,尤其对自己的影响。
  
  语言点评
  文章的语言自然、简洁且形象生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现手法综合运用,使行文脉络清晰、形象真实感人。比如,中间部分对曲培兰的动作与形象描写十分到位,随着情节推进而不断变化。同时,以教练与观众不同情态描写的侧面烘托,使情节波澜起伏,不断推向高潮,比如,“看着看着,每个人都被感动了,许多女同学哭了,男同学则攥紧拳头好像在施以援手……”
  文末的抒情兼议论使主题进一步深化,彰显了曲培兰“坚持到底”的意志与精神之可贵,发人深省。
  
  写作建议
  本文可学习借鉴的写作技巧很多。除了对人物形象描写刻画的成功,不要忘了侧面烘托的重要作用。细读一下,品味这种手法的妙处。希望能把这种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