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6期

捕捉生活的细节,传达真挚的情感

作者:杨万元




  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一起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奥数测试费,所以父亲昨晚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今天早晨在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个落到我的鼻子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静谧而空明。
  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了。最后终于在一条城乡结合部的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有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您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气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钞拾了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一声:“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得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里哩。”
  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那个什么测试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眼看快到学校,我终于忍不住说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测试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真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了啦。”
  到学校门口了,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还会飘走似的,他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神情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什么?爹?”
  “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
  
  赏 析
  
  说实在话,读过这篇短文后,我的内心久久难以平静。为这位伟大父亲的忍辱负重,为他艰辛地生活,却依然没有放弃梦想的坚韧与执着。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史上,有多少这样渺小却又伟大,猥琐却又崇高的父亲?不正是他们凭着对生活不灭的希望,凭着对子女无尽的关爱,生命才得以延续,梦想得以实现?
  当然,本文能够打动读者心灵的,除了文章所饱蘸的情感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显得细腻而真实,故而也就能分外使人感动!
  文章描写“我”和父亲一同上街路上的情景:轻微的冷风,越来越清晰的山脊的轮廓。雪花的飘飞,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静谧而空明。这段描写很有生活气息,我们几乎能够感受到“父亲”心脏跳动的声音,那“白而软”的东西,逐渐清晰的山脊的轮廓,父亲扁担的颤悠和沉重不一的脚步声,恰如一幅水墨山水画,但画面的背后,却显示出父亲的无奈和“我”的心酸。读者读到这里是否也有一种感动,为这些“小”人物千百年来与厄运抗争的遭遇和他们的坚韧、顽强?
  另一个是父亲弯腰拾钱的画面,风雪的裹挟,怔怔地站着的父亲,鼻气变得忽粗忽细。
  这个细节太富有感染力了。“我”准备捡钱,被父亲拉开自己亲自去捡,从后面父亲给我的叮嘱来看,那个人丢钱的举动给了父亲很大的伤害。但,父亲宁肯自己委屈,也不愿意让孩子稚嫩的心灵承受这份无法承受的蹂躏。这是怎样的一种舐犊之情?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在父亲身上的那种可贵的自尊:他捡钱是那样的艰难,捡起来后又是那样慎重,“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这是在金钱面前折腰啊!一个经历了若干苦难的人,一个有眼光的父亲,却不得不在区区五元钱上折腰,对父亲而言,这是怎样的一种心灵折磨!然而父亲并没有因此而忿忿然,只是说了一声“多谢”便默默地离开。或许,这其中还有许多父亲不愿意说出的内心的苦楚!但,仅此一幕已经分明袒露了中国农民式的坚忍与宽容的性格。
  “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什么?爹?”“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本文的结尾,让人深思。可怜的“父亲”并不是不明白所遭受的屈辱,也清楚地知道遭此屈辱的原因,因为他是农民,是一个“穷人”,尽管这些没在文中点明,但从父亲如此决然而然的支持“我”读书可以窥见父亲心中的真正想法。他希望“我”读大学,渴望我有钱,但是,有钱了不能如此的对待穷人。这是“父亲”给我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值得珍藏的关于人格尊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