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6期

题材:清新脱俗见韵致

作者:石修银




  文章应有新鲜的题材,如此,方能予人清新怡人的审美愉悦。一些同学题材陈旧,一写老师就写老师带病挑灯改作;就写老师摸黑为“我”补课;就写雨中送“我”回家;就写自己有错,老师找“我”和蔼谈话,端上一杯热茶……老师的形象单一雷同,失却浓郁的生活气息,失却审美价值。
  如何使题材散发脱俗的气息,展现审美的韵致?就描写老师此一角度,看看有何脱俗之招。
  
  一、个性描写法:近乡情感更怯,不敢问来人
  面对生活,每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演绎。展现展示人物的个性,就是展现人物形象的丰满与真实,就使文章散发浓郁生活气息,有着亲和力。
  ●文例:王老师是傻老师,我们都这样说,有时他也这样说。这次他要到省城开会。临走,他说:“我要十天才会回来,校长批给我十天的假,要参加两个会。”“那好啊。”我们乐了。他收住笑容:“啊呀,不得了,你们巴不得我走。”“不是,不是,”我们笑了。一个同学说,“你快去快回。”“这就对了,”他脸上顿时有了阳光,“不过,我想我去不了这么久,另一个会在旅游区开,我不想去。”“要去!要去!”我们齐声说。“好,我至少去五天吧。”他点点头,“二天坐车,二天开会,一天看看我生活学习了四年的省城。好吗?”他憨厚地笑笑。可他才去四天,就又出现在教室门口了。“怎么就这么快回来了?”我们大为惊奇。“没意思,”他摇摇头,“牵挂你的人是我呀。”
  “你真傻。老师,”班上的调皮鬼林大海说。王老师一怔,有点尴尬,“还有一个会,没什么内容,就是玩玩风景,没意思。”
  “有玩还不好呀!傻!”同学们乐了。
  “是呀,傻瓜,我真是傻瓜!”他看看我们,恍然大悟。
  [作者习作《我的傻老师》片段]
  这就是有个性的老师。对学生的调侃,有脸红,有尴尬,有宽慰的自得,更有事业的挚爱,对学生对教学的挚爱,展现出一个立体丰满的形象。文章也就有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也就脱俗清新而有亲和力。
  
  二、侧面落笔法: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避绕常见的正面描叙,文章也就有了新鲜的切入角度,也就有了清新脱俗的气息。
  ●文例:我不想当老师,如同不愿做一只呆傻的小蚕。只为营造他人无尽的的幸福,就可将生命屏弃不顾。即使看看旁人身着华服,依旧保持着惯有的朴素,一刻不停地忙碌。
  我不想当老师,如同不愿做一只劳累的工蜂。只为哺育幼小的一代,就可以倾注无尽的关怀,即使有时也心存无奈,但耕耘的时钟,不会因此而停摆,哪怕看不到生命绽放的一丝光彩。
  我不想当老师,因为我不能像慈母般对调皮的孩子们谆谆教导,不能为迷途的孩子们指点迷津,不能帮助灰心丧气的孩子找到成功的道路,更不能用无尽的热情感化一颗颗冰冻的心。因为我没有老师那崇高的品质——真诚。
  [学生习作《我不想当老师》片段]
  文章不正面写及老师“只为营造他人无尽的的幸福,就可将生命屏弃不顾”,不写老师先像“一只劳累的工蜂”,不写老师“像慈母般对调皮的孩子们谆谆教导”;而是写“自己”做不到老师那样的“无私”,不具备老师那么“真诚”的品质。侧面落笔,文章也就有了韵味与情趣,予人清新俊爽的审美愉悦。
  ●文例:林老师的女儿倩倩,很急似地要李爷爷打铃,李爷爷故意问:“打铃干什呀?”“一打铃,妈妈就下课了。”她说着向远处的一个教室瞟了一眼,“一下课,妈妈就来带我玩去了。”李爷爷觉得有点奇怪,又问道:“你妈妈到哪儿去了?”“在那儿!”倩倩的两只小手托起李爷爷的一只手,指向远处靠近校园墙的一间教室。教室的门半掩着,门口放着几辆自行车。李爷爷明白了——林老师又在给学生补英语课。“倩倩,到那儿去喊你妈妈回来不就行了?”倩倩又摇头又摆手。他说:“那是大哥哥、大姐姐学习的地方,妈妈不许我去。妈妈说,我要是去了,她就不疼我了。”李爷爷轻轻地抚摸着倩倩乌黑的头发,沉默良久。倩倩看了看那边的教室,失望地坐在小凳子上,出神地盯着铁铃。过了一会儿,小脸上笼罩着怨艾和期待神情的倩倩,像是说给李爷爷听,又像是自言自语:“妈妈告诉我,铃一响,她就带我去玩。妈妈最不骗人喽,妈妈还和我拉了勾……”李爷爷的心一颤,眼眶有点发潮……倏地,他弯腰抱起了倩倩,举着铃锤,有力地击向铁铃。
  [学生习作《打铃》梗概]
  文章不是正面写及林老师对学生的满怀热情,对工作的执著无私,而是写女儿怨艾和期待的神情,从其侧面映衬母亲崇高的形象,令人动容,令人玩味。
  ●文例:当教师的父母,最近关系越来紧张,家里火药味愈来愈浓厚。今天中午,不知家里线路哪儿有问题,电猝然停了,妈妈要“我”告诉爸爸早点回家,可爸爸七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妈妈随后回来,见家里的蜡烛跳动火焰,便心生闷气。“你有课题,我就没事,我还当了班主任呢?”妈妈坐在沙发上,抄起一张报纸,“我也不接电。”“你,还不快做饭,”爸爸急了,“人家说家庭是温馨的港湾,我怎么一点体会也没有?你忙,我更忙,你看我的课……。”“你有课题,我也有学生,”妈妈打断他的话,拿起包,“我上学校去。”“你走,我也走。”爸爸也拿起资料袋,“我也上学校去。”我一看,不妙,连忙堵住门口:“那我呢?”
  [作者习作《争吵》梗概]
  如此选取父母不谐的一个镜头,展示出父母丰富的精神世界,文章从一个侧面表现出父母崇高的敬业精神。其独特的切入角度,使材料显见新颖,显具活力。
  
  三、视角转换法: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不以常规的视角审视现实,而换以幼稚或虚拟的视角审视,文章也就新鲜而富有情趣。
  ●文例:一怪,坐班坐累了,脸上漾这笑。下班回到休息室,捶捶腰,跺跺脚,一身的疲惫,可还不忘在众多老师面前叹一声:这班学生真没法,问得我口干舌燥,腰酸背痛。那自豪,那满足写满脸。真是怪哉。
  二怪,半夜接电话,心里乐开怀。一老师说:昨晚12点,一学生打来电话,他说不好意思打扰,想和老师讲几句话。这个老师常说最烦半夜机叫,可一个学生电话,他心里却又喜乐陶陶,其他老师见了还有几分羡慕。真又是怪。
  三怪,善待他人子,殷殷胜亲情。别人的孩子,自己的学生,一个问题不解,总耐心启发之,讲完了,还问一句:还有问题吗?那期盼,那慈爱,真是自己的父母也难以表现,而对自己的孩子,讲了一遍不懂,他就烦,就骂,甚至抡起大巴掌。爱子之心,人皆有之,老师怎么就这么另类,真是奇怪。
  [作者习作《老师是个大怪物》片段]
  以学生“现实”的视角,审视老师的“另类”,文章便见趣味,表现出超凡脱俗的老师形象,迸发艺术张力。
  ●文例:黑板的话:庄老师,真是个怪人,开学第一天他就询问同学们各自的生日,刚开始我还纳闷呢,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每到某一天这同学生日,他就用红粉笔在我身上写几句祝贺他的话,昨天张小敏生日,他就在我身上写:“祝张小敏生日快乐,学习进步。”乐得张小敏整整笑了一天。庄老师还从第一队开始,要求每人每天在我身上抄一句名言警句——嘿,你别说,这样一来,别说同学们。就连我自己都收获不少呢?
  [张翼《与众不同的老师》片段]
  作者不以常见的学生视角,而以目睹及感受老师施教的墙、黑板和讲义夹的视角,审视老师,文章也就生动有趣,足见写作的灵趣与机智,文章也就有了清新的美感。
  
  底蕴揭示
  诗人黄庭坚道:“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写作是构思的艺术,是创造性的心智活动。故而,在写作中也就要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以自己独特的体验,以自己丰富的想象,表现复杂丰富的生活,表达对生活的品读与思考。如是,文章方有独特与丰富的审美价值,方有清新怡人的艺术美感,令人见出生命个性与活力的张扬,写作的睿智与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