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6期

错过的时光

作者:陈友翠




  谨以此文送给正在挥霍青春或痛苦挣扎的学弟学妹们。
   ——题记
  跨进高三的门槛,蓦然回首,高一、高二的点点滴滴,犹如树上的叶子,泛着碧绿的色彩,历历在目。
  高一,十六岁的花季,沉迷在绚烂的光华和浓郁的香气里。
  初来乍到一中宝地,就在茫茫人海中遇上了几个活泼开朗的知音——卡通迷、网迷和小说迷。我们臭味相投,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每周有玩不厌的网络游戏,以致于扰乱了年级的正常秩序;每天有看不完的言情小说,以致于无数次地抹杀了“优秀班级”的称号;每晚有谈不完的经典情节,以致于惊扰了室友们的香甜美梦……我们这群嘻嘻哈哈、不知天高地厚的狐朋狗友,成了年级的垃圾堆、班上的老鼠屎、室友们的眼中钉,众人都希望出掉我们而后快。
  可是,我们是一丛相依相拥、盘根错节的野草,无论暴风雨再强大也倒不了,无论烈日再酷热也烤不蔫。我们顽强地抗争,越挫越勇,可谓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们仍然屁颠屁颠地享受着十六岁的斑斓的花季,我们仍然屁颠屁颠地摇头晃脑地大声朗诵:
  “分不在高,及格则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翻得快,卡通传得勤。谈笑下三滥,往来游戏厅。可以谈恋爱,发短信。有音乐之盈耳,无作业之劳形。老师无奈何,家长徒操心。众人云:混个文凭!”
  这话多精辟,多带劲!
  白驹过隙,明艳的花朵忽然被雨点打落。
  高二,十七岁的雨季,迷失在蒙蒙的忧伤里。
  当昔日的知心好友放弃了学业,闯世界去了,只剩下孤单的自己时,不免黯然神伤。
  当自己从迷茫中醒过来,独自在书山上跋涉,在题海中沉浮,弄得精疲力尽时,不免潸然泪下。
  当发现自己在学业上已经负债累累,付出的太多而收获的太少时,不免揪心地疼痛。
  ……
  面对那突如其来的压力,自卑打败了自信,沉默寡言击退了活泼开朗。
  多少次嬉笑时,面对老师无奈的叹息而低下了头;多少次娱乐中,面对母亲火辣辣的唠叨而涨红了脸;多少次考试后,面对父亲扭曲的脸而浑身颤抖……
  十七岁的雨季啊,雾失楼台,云蔽晴空,点点都是愁人泪!
  带着泪痕,带着疲惫和沉重,踉踉跄跄地跨进了高三的门槛,弥漫周围的却又是纷纷扬扬的雪花,好冷。虽然眼前时刻闪现出那座美丽的象牙塔,但又是那么地力不从心,觉得根本无法触及。常常站在暮色里送夕阳西下,常常站在小河边叹“逝者如斯”,常常面对家乡的方向流两行愧疚的泪水,常常朝着人流如潮的南国萌生弃学的念头,常常在睡梦里变成一只被浇满汽油点着了的狗,狂吠乱窜,垂死挣扎……我苟活在令人窒息的空气里,我窒息在活生生的世界中!走吧,走进那无边无际的黑夜里,让黑暗淹没自己,不再回来,不再回到那个让人死活不能的教室里……
  老师找了五天才把我拽回来,瞪着充满血丝的眼睛,“啪”地一掌重重地击在办公桌上,说:“成不了高山就做一棵大树,成不了大树就做一株小草,成不了小草就做一粒铺路的沙尘……逃避现实就是逃避父母,逃避父母就是背叛良心,背叛良心就是走向禽兽!”
  老师的话字字千钧,掷地铮铮,极大地震撼了我,我再一次流下了愧疚的泪水。是的,过去了的已经无法挽回,惟有把握好现在和未来,才能不致于错过了太阳又错过月亮,错过了月亮又错过星星,错过了星星又错过萤火虫。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咬紧牙关,朝着人走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
   (指导教师 沈友林)
  
  编辑点评
  
  主题点评
  青春,是一个人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光。为此,有人把它比作生命的春天。不是么?花香中的鸟语,风雨后的彩虹……人生中一切美好的希望都从这里开始。然而,青春又是短暂的、稍纵即逝的,唯有把握这生命的分分秒秒,唯有在这黄金时刻不懈地努力和付出,才能铺就通向理想的光明大道,才有可能创造未来的辉煌。
  道理虽然看似简单,但对于尚未涉过青春之河的少年朋友,永远是一道严肃的人生考题。因为青春同时又意味着稚嫩和天真。世上太多的诱惑处处牵动着那些尚未成熟的心。于是,许多美好的时光被随意挥霍,许多良苦的劝诫充耳不闻……直至噩梦中醒来方知失去的是什么。当迷途中的羔羊终于找到回家的路,已然是韶华逝去,“等闲白了少年头”的光景。
  本文作者以错过黄金时光的亲历者深深忏悔的口吻,回顾了高一到高三这段快乐而痛苦的经历,主题深邃,发人深省。
  
  选材点评
  这篇叙事性散文,主要取材于校园生活的学生经历。作者以一个学业上的落伍者的身份,具体描述了在高一到高三阶段任意挥霍黄金时光的迷惘心态和蹉跎岁月后的无尽忧伤。作文充满真挚而忏悔的情感基调,形象而生动的情境展示,给人以感同身受的体验。许多情节的撷取具有生活的典型性,具有较强的情感震撼力。总之,文章的选材能紧紧围绕中心、突出主题。
  
  布局点评
  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与情感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布局谋篇的。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开头部分,以题记形式点明题旨,引出对高中学习生活的回忆。
  中间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具体写自己走过的高中三个年段的学习生活及情感经历:首先,详写高一阶段(“十六岁的花季”)由于迷恋卡通、网络和言情小说而荒废学业的过程。其次,略写了高二阶段(“十七岁的雨季”),由于学习落后,而中途废学的学友及自己因学业上“负债累累”之后的伤痛。最后,写了高三阶段,因学业上无望而内心世界的苦苦挣扎。
  结尾部分,写在老师的教育下,重树起学习信心和生活的勇气。
  
  语言点评
  文章的语言自然、流畅,贴近学生思想与生活,富有校园生活气息。
  叙事中恰当融入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作文活泼、生动,富于情感变化的色彩。同时,恰当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有助于渲染氛围,创设情境,比如,开头写“我”在高一年级迷恋游乐、荒废学业的一段文字,充分展示了“我”的放荡不羁的思想与行为。
  结尾部分,老师的教导,以喻说理,字字千钧,都可见文章的语言来自熟悉的生活。
  
  写作建议
  本文是“我手写我心”的作文成功范例。“我手写我心”,不单要求作文具备一定生活的真实性,更重要的是要重视主题积极意义的开拓。要能从一般简单的生活现象中发现那些昭示人生哲理,指导人正确思索从而认知社会的东西,换句话说,这也是对主题思想深度提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