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6期

难忘的高三岁月

作者:王 娟




  凡是经历了高三的人,都会对那一年刻骨铭心。高三,有着太多的眼泪和叹息,憧憬与失落,失败与成功并存,痛苦与欢乐交织……所有的感受都深入骨髓,以至多年后仍然会在黑夜里被有关高三的噩梦惊醒。
  高三那一年,许多复读生涌进我们班,使原本不大的教室更加拥挤不堪,甚至连后门口都放了一套桌凳。每个人心里都像吃了重砣,谁也无法轻松起来。我们趴在由习题摞成的书山题海之间,成了一架架做题机器。我们的痛苦与欢笑都是属于分数的,大街上的喧嚣吵闹离我们恍若隔世般遥远。
  记得那年,语文老师出了一个作文题目“落榜以后”,让我们充分展示想像力,任意发挥,类似于今天的新概念作文。然而,下一次作文课上,语文老师却很悲哀地问我们:“114位同学有一百多人写了落榜以后如何如何地痛不欲生,如何如何地感觉天崩地裂,又如何如何地说无颜见江东父老……同学们,难道你们脑子里只剩下a、b、c和x、y、z了吗?你们为什么不可以想象一下你们落榜以后成了大老板、企业家、艺术家、作家……靠自己的努力走出了一条成功的人生之路呢?”偌大的教室静极了,静得连语文老师的呼吸都能听清楚。后来,许多同学说,那是自己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课。
  班主任很早就对学生分了类:能考上重点大学的,可以考上一般大学的,能上师专的,甚至连可以考上中专的都已预料好了,剩下的时间就是针对这些人的弱项进行重点辅导,其余的就任其自生自灭了。当时我对班主任的这套“抓大放小”的做法特别反感,觉得他不仅太武断,功利目的太强,而且伤了很多同学的自尊心,打击了很多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我成绩一向居中上游,被班主任放在师专一栏里,但我的“野心”却很大,我想考重点大学。因此每当班主任找我谈心,提到哪类师专如何好时,我都有种被贬低了的受了侮辱的感觉。我告诉他我要考重点大学。他的脸上除了有些吃惊的表情,便是不屑一顾,他说想问题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好高骛远不自量力。我对他的话充耳不闻。我暗暗地制定计划,发奋努力,对自己说一定要让班主任为说过的话后悔。
  那时,每个人都在全力以赴。每天早晨我早早地来到教室,却发现教室里几乎座无虚席。一些人为了节省时间,中午饭都在教室里吃。
  晚自习后我们常常被巡夜的老师从教室里赶走。不甘心地回到宿舍,又和宿舍楼值班老师玩起猫和老鼠的游戏。熄灯后,走廊里昏暗的廊灯下挤满了黑压压的人头。可一听到值班老师的脚步声,整个楼屋便会响起乒乒乓乓的关门声。等值班老师一走,宿舍的门又悄无声息地开了。不一会儿,走廊里又挤满了黑压压的人头。
  有的同学晚上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学习,也有人在外面租了房子,一学就学到凌晨一两点。
  高考就像一场越野赛,每个人都争先恐后、想方设法、绞尽脑汁地争分夺秒。
  我并不属于太用功的学生,虽也曾试着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学习或早上4点多起床,但很快发现第二天的学习状态非常糟糕,所以就放弃了。
  我的数学基础很差,150分的试卷我能考60分就很不错了。代数老师看我实在朽木不可雕了,便对我说你也别做题了,好好背背书上的定理和例题就行了。我只能惨笑。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掏出代数几何书背公式定理,有时连语文课都偷偷地用来做数学题,晚上躺下以后还在回忆复杂的典型例题。有时脑子越想越兴奋,到了半夜还不能进入睡眠状态。我开始失眠。我听到过舍友叽里咕噜背英语、激烈地与别人争执答案的梦话,也无意中听到了邻铺的小月压抑而绝望的哭声。
  那是一个深夜,我正为自己睡不着而烦恼时,寂静的宿舍里突然传来一阵似有似无、断断续续的哭声,那哭声很压抑,很低,也很凄凉,让我听得毛骨悚然。哭声是从小月的被窝里传来的。小月是高三才来到我们宿舍的,她是复读生,很少与我们说话。她是宿舍里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一个。除此之外,我对她一无所知。不久,小月就病倒了。先是感冒,后又发烧,一连几天高烧不退。看她实在不行了,我提出陪她去校外打吊瓶。小月很是感激。在病房里,小月主动告诉我她那贫困的家和两年的复读生涯。她说这是她最后一年的机会了,如果再落榜,她真的不知会做出什么事来。小月两只空洞的大眼睛迷茫地望着我,我无言地握紧了她的手。
  高考前的一个月,我适应不了那种压抑沉闷的学习气氛,回到家中复习。这在许多人看来是很荒唐的,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在家中无人打扰,脑子特别清醒,背东西记得很快,学习累了可以听听音乐自我放松,学习效率很高。可在学校里只能像钉子一样在座位上死学,脑子昏昏沉沉,学习效率可想而知,所以我果断地选择了在家复习。轻装上阵使我取得了最后的辉煌,我高考成绩是全县文科第四,一个令班主任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分数!小月却再次落榜了。
  我实现了我的重点大学梦。
  两年后,一个很平常的午后,小月突然出现在我面前,她化着很漂亮的妆,一身名牌服装把她装扮得越发亭亭玉立。小月告诉我她是来省城游玩的,顺便看看服装市场。她说她第三次落榜了,后来跟人学做衣服,有了自己的门市以后,又做起了服装生意。看着她神采飞扬的笑脸,我笑着说,你真让我羡慕,如果岁月倒回两年,我也跟你做生意好不好?小月又笑了,她说如果岁月重回,她仍然要圆她的大学梦。小月走时买了一些自考资料书。她说,人生的路还很长,而她正年轻。
  是啊,人生的路很长,而我们都正年轻。青春的路上再多一些坎坷与荆棘又有什么呢?只要我们不放弃希望和努力,人生的精彩便不会错过。
  
  编辑点评
  
  主题点评
  高三,对于每个青年学生来说,都是内涵丰富的话题。有人把它比作命运的角斗场,有人把它比作升学的独木桥,有人把它比作攀登的巉岩,有的把它看成冰封的危途。但,我把它看作人生的驿站。许多从这里走过去的青年朋友,卸下了旅途的疲惫,挥别了昨日的烦恼与忧伤。当太阳重新升起的早晨,挎起行囊,以更加稳健的步履跨入人生新的旅程;又如分飞的劳燕,让经过磨炼而日渐丰满的翅膀承载起新的希冀,飞向生活的远方。
  当他们的行踪消逝在远方的天际,唯有驿站的墙上曾留下他们青春的诗句,那些闪耀着生命活力的文字,是最令人感动的华彩乐章。
  本文作者以珍念的情怀、理性的思索回顾了这段难忘的人生经历,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展示了开阔的生活视野。
  
  选材点评
  这篇叙事性散文,从主旨需要出发,集中选材于学校高三阶段紧张的学习生活,从不同角度与侧面展示了应试教育制度下,教师们苦心孤诣的教学方式,学生们不舍昼夜地努力拼搏,“我”的全力以赴向奋斗目标的冲刺。同时,还展示了高考落榜者“脚下有路”的生动画面。
  这种全方位地观察生活,既充分展现了学业成功的正确途径,又展示了“条条道路通罗马”的广阔人生道路。
  
  布局点评
  本文基本是按照对往事回顾的时间顺序布局谋篇的。
  开头部分,以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高三”学习生活“刻骨铭心”的眷顾。以抒情笔调开启下文。
  中间部分,从不同生活侧面抒写了高三阶段紧张拼搏的学习生活。其中包括:语文教师以作文为契机对学生们的心理疏导;班主任老师在应考冲刺阶段的“分类”策略;同学们在紧张复习准备应考的学习生活中的不同场景;同时,包括“我”与小月等在目标激励下奋力拼博的特写镜头。
  结尾部分,写“我”的大学梦想的实现以及小月等落榜者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的成功。结尾以充满哲理的抒情性语言激励高三生活中的朋友们,主题得到升华,意蕴更加深远。
  
  语言点评
  文章语言质朴、流畅、生动、自然。熔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情境真实感人,人物形象生动。如,开头对高三学习环境的描写:“我们趴在习题摞成的书山题海之间,成了一架架做题机器。我们的痛苦与欢乐都是属于分数的,大街上的喧嚣吵闹离我们恍若隔世般遥远。”文章结尾对落榜后走向生活的小月的形象描写也十分成功。
  
  写作建议
  本文在选材与文字表达方面都比较成功。如果没有平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认识,并把一些感悟性的东西即时记录下来,可以想象,若干年时过境迁之后,很多珍贵的人生体验都随着时间淡化了。所以,我认为本文的成功绝非偶然,很大程度得益于平时的日记与随笔性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