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5期

心底荷花

作者:马春梅




  是谁让小溪淙淙流淌,唤起昔日枝繁叶茂的梦想?
  又是谁让大明湖畔碧荷飘香,弥漫大地枯木逢春的气象?
  蜻蜓点水,激起一串串涟漪;树林空荡,铺满阳光;一平如镜的池塘,淡淡地传递着悠悠碧荷情。
  欣赏了深圳的“锦绣中华”,却没有多少气势不凡的感叹;在忽明忽暗中看了多少时装模特,真的没觉得有多优雅,反而强烈地感觉到矫揉造作。看,那山野、路边、广场上的每一棵树站立得那么自然,那么潇洒大方,没有什么精心的梳妆打扮,却用昂扬的挺拔,醉了多少路人。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真正的美丽是终南山的菊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为什么海子去了另一个世界,而春天的时候人们无比地神往花开的大海?为什么张爱玲的声音听不到了,我们依然迷恋她真实的笔触?是的,有谁能否认真实的沉默比虚假的张扬更能产生语言的空间,更能给人以无边的震撼?
  “环佩空归月夜魂,独留青冢向黄昏”,这是怎样撕心裂肺的控诉,这是怎样一颗赤胆忠心!昭君走了,伴着驼铃叮咚,没有看到春花般的脸上滚落一颗泪珠,却分明听到她心底的呼唤。
  真实的美丽,只需要几滴甘露,一缕阳光。巴金,真实地行走在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用一句句真话把真实的阳光洒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用真话书写了自己厚重的一生。
  人们仰望真实的美丽,如同基督教徒虔诚地仰望上帝。真实的美丽是永远不沉的方舟,是直立的风景,永不倒下。
  是什么让我们如此一再地震撼,是什么如此地感动亿万华夏子孙的心灵?是尾山宏这位70多岁的老人对历史真实的追问,是他步履蹒跚对真实的追求,是那颗放射真实光芒的心。
  用我们雪亮的眼睛,捕捉真实的美丽。
  用我们宽广的胸怀,拥抱真实的风景。
  让那心底的荷花,洋溢着醉人的芬芳……
  
  编辑点评
  
  主题点评
  这是一篇考场作文,文题是“真实的美丽”。真实为什么美丽?现实生活中的人都有自己的解答.君不见,消费者因商品的伪劣假冒而怨声载道?生意人因误收了假币,受骗于假合同,假广告而大呼上当?企盼得到救助的人为何在“爱心”奉献者面前心存疑虑?因为连智商不低的大学生都曾被人拐骗。更有虚拟世界的网虫,因虚构的“真情”频频落入陷阱……
  何处觅真实?就连美丽的艺术之花也因虚假而黯然失色,假唱、假演,靠科技手段拍制的假功夫,到底能博得哪些真情的感动、永久的感动?
  在真实难觅的时代,在利益驱动下,虚假的张扬粉墨登场了,什么人造景观,人造美女,一些以虚假夸张维持生命的假情、假埋,曾一度骗取了人们的感动.人心被这种虚假的张扬调动着,浮躁着。然而,没有了成实内核的谷粒,怎能永远掩饰那无奈的干瘪?因为一切失去真实依托的伪饰之美,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失去真实,好比色彩世界失去阳光。总有一天,人们会认识到真实的美丽。文章由自然到人,揭示了一个具有审美价值的深刻主题。
  
  选材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文章的选材比较丰富。为了表现“真实的美丽”这一主题,作者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与生活积累,由对自然景物的真实之美延伸到社会人生的真实之美,从不同观察角度与生活侧面,跨越时空地展示了真实之美的丰富内涵,显示了作者思维的开阔和联想、想象的丰富。由物及人的主题开掘,使文章意境得到升华。
  
  布局点评
  开头部分,以诗化的语言赞美了大自然申真实的美丽,开启下文。中间部分,共含两个层次。首先;文章在对比描写中层示了自然景观的真实之美,具体写了深圳的人造“锦绣中华”与终南山,北京的自然景观。
  其次,文章由自然过渡到社会人生的真实之美,并列举了古今中外的名人作为例证。结尾部分,再次以诗意、的表达收束全文,并重申自己对真实之美的赞扬与企盼。
  
  语言点评
  本文的语宦生动活泼而富有感情色彩,全文贯穿了对真实的美丽的颂扬基调,恰当运用排比,反问、对比、引用、对句等修辞手法,,语句骈散结合,长短并用,使文势活泼,多姿多彩,增强了表达效果。
  
  微瑕指正
  议论性散文最易出现的缺陷与不足常常是抒情有余,而说理不足。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例证来说明问题,但在道理上的阐释不够深入,仍停留在表面认识上。
  
  写作建议
  文章的成功之处,除了语言的华美之外,最主要还是题旨的深化,作者能由物及人地展开联想,使主题的开掘得到深入,从而引导人去领悟更多的人生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