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4期

脉络清晰 文意流畅

作者:蔡雄辉




  模拟试题
  
  我们读文言文有过这样的经历,初读不甚明白,再读明朗起来,三读了然于心。我们对生活的阅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读山、读水、读人、渎事……在反复的阅读中,我们由无知走向了有知,由愚笨走向了聪慧,由幼稚走向了成熟……
  在山、水、人、事这几者中,你最喜欢阅读什么呢,请你以“阅读”为活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人度读人
  周佩君
  
  社会是一本厚厚的书,值得我们一读再读。我特别喜欢读人,这个世界各种人都有,值得我们好好阅读。(开篇语言太平淡,不能摄住人心。)
  有的人,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一走了之,你不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则套近乎;在你有权有势的日子里,围着你团团转,而当你离职后,却躲得远远的;在向你倾诉深情时,他的话语像一条明朗、奇美的大河,可在河底下却隐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耕耘时袖手旁观,而在收获季节,他会毫无愧色地分享果实……对这些人,你不必埋怨,你也不必悲哀,也不必痛恨。这个世界形形色色的人大有人在,这点自私又算什么。你这样一想,说不定还会主动分一些食物给他们呢?他不愿与人分担忧愁,不愿与人共享困难,你又何必强求。以前你有权,他利用你;现在你没势了,你没有利用价值了,他选择走开、远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这种人他们好可怜,他们活得好累,带着面纱的日子也很难受。他们的内心却空虚无聊。你应该町怜他们,对他们淡淡一笑,你会超然物外。(这一段是本文的重心所在,作者将几种不同的人放在一个段落中阐述,有堆砌之感,显得杂乱无章。最好是对几种不同人的阅读分开阐述。)
  读人,也要读月亮背后的阴影,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丑恶,读美丽背后的龌龃,读人性深处的亮点和弱点……(“也要”一句前缺少呼应句。)读人,其实就是读自己;读人,其实就是读怎样做人。(应紧扣文题作结,升华文意。)
  
  升格指导
  
  本文中心明确,主题积极,最大的缺点就是文章结构没把握好。而主要的问题就出现在第二段,作者在第二段中用了四个“有的人”试图从四个方面对四种人作一个深层次的阅读,想法很好。然而在内容的处理和安提排上不很恰当,作者对一段一个中心的认识不够,一个段落,内容太多,文意芜杂,脉络不分明。文中“有的人的做法”与“我们该怎样阅读”的阐述没有照应好,似一团乱麻,牵扯不清。
  如何修改本文?首段,要巧妙引入,再现一份亮丽与精彩。第二段,这是修改的重点。把这乱麻似的文段整理得有序其实也不难,把这一段文字分解成四五个段落,以“有的人如何——你读出了什么——你又怎样去做”为每个段落的内容安排,以排比段的形式行文。这样就能做到条理分明,脉络清晰,文意流畅。当然,在表达中最好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让情感来得自然真挚,真实地突出你的“大度”。第三段,“也要”一句前来一个“不仅……”句与之呼应。结尾补充一段,紧扣文题作结,使文章文题呼应,首尾照应,浑然一体。
  
  大度读人
  周佩君
  
  活着真叫累,有人这样感叹:活着真叫苦,有人这样喟叹;活着真是烦,有人这样宣泄。你觉得累觉得苦觉得烦的时候,往往是因为不懂得读人,每个人都是一本无字的书,其精深博大无可及者,如果你要读懂它,你得细细品味,慢慢咀嚼……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门子里,愿意将伞借给你:而在下雨时,他却选择打着伞静悄悄地走开。
  对这种人,你不必埋怨,伞是他的,不是你的,他有权选择怎样去做。既然他不愿与人分担忧愁,不愿与人共度难关,你又何必强求。那么,请你常备一把伞吧,不管是阴雨霏霏,还是艳阳高照!
  ——有的人,在你有权有势的日子里,围着你团团转,而当你离职后,却躲得远远的。
  其实,对这种人,你也不必悲哀。虽然你曾经对他有思,但现在你没有利用价值了,远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只要你能冷静地思考一下,你会发现,原来的“热烈”是多么可笑,淡淡一笑之后,你会超然物外。
  ——有的人,在你倾诉深情时,他的话语像一条明朗、奇美的大河,可在河底下却隐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
  你也刁;必痛恨这种人,因为他们自己也活得很尴尬,很无聊,带着面具的日子有时生不如死。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耕耘时袖手旁观,而在收获季节,他会毫无愧色地分享果实。
  对这种人,你应总是持欢迎态度。你为他提供了方便,满足了他的欲望,说不定他会心存感激,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你还有机会等待灵魂的省悟和升华。
  ——有的人,外表端庄深沉,内心却空虚无聊。
  这种人对他人并没有什么歹意和恶念,他们其实很可怜,我们应努力走进他们的心灵,也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的人……
  读人,不仅要读真,读善,读美,也要读月亮背后的阴影,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丑恶,读美丽背后的龌龃,读人性深处的亮点和弱点……
  读人,其实就是读自己;读人,其实就是读怎样做人。只要我们有宽容的心,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我们可以接受一切,干戈会化玉帛,水火亦可相容。
  
  点评
  这是一篇构思精巧、感情真挚的议论性散文。
  写作角度的切入,往往决定了文章的成败。就本文而言,作者化大为小,由话题“阅读”落笔于“人”的阅读,又着眼于“大度”二字,开口小,再由读人写到读自己,读自己怎样做人,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运思,构思精巧。
  作者从形形色色的人中选取四种具有代表性的“人”加以阅读,多角度的分析,把人的思想引入到更深更广的层次思考,同时,形象的语言所传达出的大度与坦然,又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既然他不愿与人分担忧愁,不愿与人共度难关,你又何必强求。那么,请你常备一把伞吧,不管是阴雨霏霏,还是艳阳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