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3期

作文话题“见名利思仁义”写作素材

作者:卓厚宝 袁 玲




  材料一:巴老拒设“巴金文学奖”
  
  巴金老人一向低调,自爱而谦逊。他曾经明确表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学工作者,写作六十几年,并无多大成就,现在将我的名字和我(四川)省文学事业联系在一起,对我实在是莫大的荣誉。但是建立‘巴金文学基金’,设立‘巴金文学奖’,又使我十分惶恐。我一向不赞成以我的名字建立基金会、设立文学奖。”巴金诞生于成都正通顺街的故居已经不复存在,对四川省要求予以恢复的消息,老人坚持说“不”。1986年10月,曾连续3封信一再“申明”:“不要重建我的故居,不要花国家的钱搞我的纪念。关于我本人,我的一切都不值得宣传,表扬。”甚至认为,“关于日记我考虑了两个晚上,决定除收进《全集》外,不另行出版发行,因为这两卷书对读者无大用处。我没有理由出了又出,印了又印,浪费纸张……”20多年里,巴老把自己的稿费、积蓄源源不断地捐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慈善机构、灾区和希望工程,每次捐款时他总要对经办人员交代:不留巴金名、不宣传、不报道。
  巴老就是这样惜名如金。这是一个大师对于自己人格尊严、文学风骨最好的爱护。在文学被当作敲门砖,敲开了一扇扇名利大门的社会里,巴老始终把文学事业看作纯粹的净土,把文学之名当作一条鞭策自己的皮鞭,始终以一个平凡的普通的公民视己;在文学日益被商品化成了可以炒作廉价买卖的世界里,巴金却始终恪守着纯粹的理想,“随心所欲不逾矩”,决不把名字当作可以眩目的工具,可以逐利的筹码,决不做一个“人民币作家”。他留给后人的除了文学,只有精神。对于名利之累,他曾经说过:“人老了,来日无多,时间可贵,偏偏有人在这个时候麻烦你,干扰你,让你做买空卖空的‘名人’,我实在痛苦……我希望隐姓埋名,避开名利,不做盗名欺世的骗子。”
  
  材料二:崔永元说自己“每一分钱都是央视发的”
  
  在主持人中,崔永元绝对算得上是个另类。他头顶央视著名主持的光环,却受其所累,从《实话实说》开始,成为一个敢于向一切他看不惯的事情炮击的战士。
  在央视的一个访谈节目中,央视大牌主持悉数上场,而且个个容光焕发,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的确,主持人做到白岩松、张越这个程度,也算事业有成了,你看人家他们俩,丝毫不放过展示自己的机会,面对镜头侃侃而谈,最后像谈成了一笔大买卖一样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下舞台。对崔永元的采访有些气氛不同,他大揭主持人走穴赚钱的老底,他说自己“每一分钱都是央视发的”,言下之意自己没有捞一分钱外快。他炮轰娱乐圈怪现象,他说:“现在中国的知识分子,能做到洁身自好已经不错了,哪一次商业炒作、哪一次对公众的欺骗,后头没有学者、科学家甚至院士帮忙?这是中国文化的悲哀。”
  
  材料三:爱因斯坦认为“每一份财产都是一块绊脚石”
  
  爱因斯坦不爱钱财。对于他来说,每一份财产都是一块绊脚石,它破坏人的恬淡心境。有一则轶事说,人家请他在无线电上讲话,他拒绝了,说他不爱出风头。人家出了一千美元,请他只讲一分钟话,他也拒绝了,说他不需要钱。还有一个故事说,爱因斯坦把一张一千五百美元的支票夹在书里当书签用,结果把书弄丢了。他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看他取得了什么。”“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为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在美国这个拜金成风的国家,有这样的品格,也是使人感兴趣的。所以,他在居里夫人逝世后,发表悼念演讲时,只字不提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丰功伟绩,而是高度赞扬了居里夫人的高尚品质。而爱因斯坦自己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更被人视为科学家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