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3期
了之?不了!
作者:佚 名
不了
小时候,总不明白童年为什么是金色的;大了,梦中重回故地,才发现那确是金灿灿的。一个简单的泡泡就能造一个美丽的梦!
小时候,住的是平房,睡的是竹床,却心满意足。看着风吹动着花布窗帘,就会满心欢喜,好像那花朵就真的随风摇曳了,那花香就真的溢满房间了。
小时候,最爱盛夏傍晚的天空,摆一张竹床在门口,仰望那一片湛蓝的天。看到火烧云一点一点淡掉,天空一点一点的深下去;看到繁星满天,渐入梦乡。
小时候,在堤岸边捡贝壳,逮青蛙,扑蝴蝶;听莺歌燕舞,看草长莺飞。
小时候,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顾忌,什么也不怕;活得单单纯纯,活得真真实实,活得简简单单,活得快快乐乐!
然而,时间究竟如逝,童年不再。
成长是一把锋利的锉刀,它锉得我好痛,妄想磨平我身上的棱角。
我,拒绝长大。
依然任性地我行我素,孩子般地撒娇。我不愿意舍弃曾经的容颜,不愿放弃曾经的快乐。
了之
走在外滩上,我在霓虹之外,好累。
回想着过去的一幕一幕,我不禁潸然泪下。来到江边,我看着这灰色的江水,和那灰蒙蒙的一片天空。
为什么好朋友刻意疏远我,只留下一句“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就消失在我的世界?为什么母亲的呵斥响在耳畔“你已经不是孩子了”?为什么老师的评语里赫然写着“你要学会稳重”?
泪一点一点滴进嘴里,好苦!
看着一只江鸥划过天际,我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镜头。我曾经看见一只白头翁从树上掉下,它的父母在它身边唧喳。后来发现它在学飞。还没有我拳头大的小鸟就毅然决定接受长大,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我为什么又不能接受呢?
我抬头看江水,已是波澜不惊,与明亮的天空连成一片。
我笑了。
原来,取舍只在一念之间。舍,并不意味着失去;取,也不意味着得到。然而,在取舍之中,人已得到一个提升,有了一番彻悟。
评点
形象大于思维。这篇文章成功之处在于打破了一般议论文泛泛而谈的通病,运用诗化的语言勾勒了一幅幅生活的画面进行形象说理。文章采用标题分段式。上段回放童年时代的几幅特写镜头:盛夏傍晚,睡在竹床上看风吹动着花布窗帘;仰望青天看火烧云一点点淡掉;在堤岸边捡贝壳,逮青蛙,扑蝴蝶;听莺歌燕舞,看草长莺飞;形象地写出了难以了结的童年情结。下段先叙写漫步江滩反思自己为何频遭朋友的疏远、母亲的呵斥、老师的教诲,从而暗示了“了之” 童年情结的外因;然后以小鸟学飞的镜头形象的写出了“了之”的内因;而“波澜不惊、明亮的天空”则形象的写出了心结解后的喜悦之情。最后卒章显志:辩证地道出了一念之间的取舍提升了人的思想境界的人生哲理。文章表面写取舍,实则写“了之”与“不了”的矛盾心态。至于“不了”的原因,表面看是对童年时代的眷恋,实际原因(繁重的学业负担等成长中的烦恼)作者则采用了绘画中的留白手法虚写,既使文章简捷,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整篇文章没有出现一个哲学名词,而哲理却充溢于字里行间,这就是哲理散文的优势,也是本文出彩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