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3期

文章:感人心者总是情

作者:石修银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情,乃为艺术之花的血液与浆汁,情之丰富与真挚,文章方有撼人的张力,厚重的质感。虚情假意之作,只是令人见出情感的苍白与人格的庸俗,为我们作文教学所摒弃。如之何,使文章具有撼人的情感力度?
  
  一、再现真切体验: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一些同学写母爱,就写妈妈深夜给自己织毛衣,就写半夜给自己煮蛋汤。这样大路货的题材,显然不是真切的情感演绎,也就没有情感的张力。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在复杂的社会中,其情感的体验亦各不相同。再现情感的独特体验,情方见真挚而浓郁。一记者问诺贝尔获奖者扬振宁为何晚年要回到清华园,他说:“我喜欢清华,因为这每一棵老树,我小时都爬过。”一句朴实的话,表达出对清华大学独特而真挚的情感。请看,一女儿写给爸爸的信:
  爸爸,您还记得吗?小时候,您带我去医院打吊针,我看到别的孩子都是妈妈抱的,我也哭着跟您要妈妈。当时,您把我抱得紧紧的,眼泪在您的眼眶里打转。我吓坏了,从那以后到现在,我再也没有在您面前提到“妈妈”这个词。为了不让我委屈,您到现在还没有成家。爸爸,原谅女儿不孝,惹您生气。
  没有华丽的语言,而只是朴素的叙述,而正因作者外现生命独特而真切的情感体验,文章有着撼人的情感张力。如一同学写《父亲,我会给你买烟》写自己中考失利,父亲听说一老乡在县城有点来头,可让“我”进一中借读,父亲东拼西凑凑了一二百元和“我”来到县城。花了一百四十多元买了一条七匹狼,又买一包放入口袋。见到那人,送上了烟,又拆了口袋里的一包,恭敬地递上一根。事后,父子俩来到车站,因人多,父亲口袋里的烟被挤了出来,掉在地上,一根烟滚落出来。父亲见了,迅疾拨开他人踩上的腿,拣了起来,用气吹吹,点燃烟,坐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吸着,嘴里不停地说着:“好烟,好烟。”人见了,有的微微一笑,有的露出鄙夷的脸色。文章写道:
  看到此时此景,我心酸酸的,我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好好努力,一定要有出息,让我父亲过上好日子,天天抽上这样的好烟。
  此之“发誓”,是那样的天真,甚至有点可笑,可又是那么的真实感人。读罢谁不为之动容?这就是情感的真切而独特的体验,这是真挚情感的直接流泻。唯其朴实自然,故能予人深深地震撼。
  
  二、坦露丰富内心: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一些同学一写老师对学生的爱,就写老师爱的“无私”,就写老师从不虑及自身与家人,似是一写“私心”就有损形象的高大。其实,这是错误的。“真实乃文章的生命”,人的情感丰富而复杂,有喜有忧,亦有喜忧参半,有爱有恨,亦有爱恨交加。展示出人的情感的立体层面,便为表现情感的丰富与真挚,便是展示情感的真实,生命的真实。
  歌曲《说句心里话》: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说句实在话,我也有爱,常思念梦中的她。既然来当兵,就知责任大。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保卫妈妈谁来保卫她。这歌曲之所以动人,之所以历久不衰,就因其展示了情感的丰富与真实。它并未慷慨表达“崇高无私”的追求,而是坦露心声,让真实与朴实的情感直截流泻,令人见出一个可亲可敬可信的崇高形象,故有着亲和力与情感张力。
  又如一警察写的《最心惊肉跳的瞬间》,文写自己总算有时间带女儿散步。经过一小花园时,女儿看见一小树,她的眼睛骤然一亮,像发现了什么宝贝似地大喊:“爸爸,小树的叶子是绿的。”文章接着写道:
  对别人来说,这是一句普通的话,但是对我来说,犹如一颗冰冷的子弹射入胸膛,我的心狂跳不止。
  我抓了很多扒手,结了不少怨,得罪了好多坏人,家里也常受到威胁,万不得己,只好把6岁的小女孩经常关在家里,以防不测。这孩子由于被关得太久,缺乏锻炼与交流,变得孤独起来,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知道的东西很少,树叶是绿的,这是一个多么基础的常识,可是在她眼里,却是一个新的发现!
  有人问:你当警察,最心惊肉跳的瞬间是什么?我说:不是与扒手短兵相接生死搏斗之时,也不是夜伏森林毒蛇爬身之际;而是那天听到女儿的这一句话。作为父亲,这句话使我心灵震颤,我不是一个好父亲,我欠孩子的太多太多。
  我热爱警察这个职业,因为这是神圣的职业,可每当夜深人静,每当看到他人手牵孩子倘徉河边,我心里总有几丝愧疚,有时暗暗流泪。
  这是情感的立体与真实。文章不掩饰内心情感的矛盾与复杂,展示其人间至真至纯的舐犊之情,激发读者丰富的情感体验,“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此丰富而复杂的情感流泻,亦令人见其情感的丰富、人格的伟岸与精神的崇高,一个丰满的形象跃然而出。
  
  三、描摹生动细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词人柳永伤情浓郁无以言表的折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那一低头的温柔,是诗人徐志摩的心灵深处永恒的定格。诗人捕捉刻骨铭心的细节,解读出此中蕴蓄的浓郁情感,使文章濡染浓浓情愫。细节捕捉愈是具体细微,愈见真实生动,愈见情感的浓郁,愈见震撼心灵的张力。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一文,写到孔繁森第二次受命进藏,临行前依依告别年近九旬的老母:
  要走了,孔繁森默默地站在母亲面前,用手轻轻梳理着母亲的头发,然后贴在老人的耳朵旁,声音颤抖地说:“娘,儿又要出远门了到很远的地方,要翻好几座山,过好几条河。”
  “不去不行吗?”年迈的母亲抚摸着他的头,轻轻地问。
  “不行啊,咱是公家的人。”孔繁森的声音哽咽了。
  “那就去吧,公家的事误了不行,多带些衣服、干粮,路上可别喝冷水……”
  想到也许这是同年迈多病的老母亲的最后的一面,孔繁森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情感,“扑通跪在母亲面前:“娘,您要多保重!”说完,流着泪给母亲深深磕了一个头。
  文章抓住感人的细节:孔繁森“用手轻轻梳理着母亲的头发”,“‘扑通’跪在母亲面前”,“流着泪给母亲深深磕了一个头”;年迈的母亲“抚摸着他的头”。细节的描摹,给我们展示一幅人间至真至爱的情感画卷,阅止,无不为之潸然泪下。也正是这细节的刻画,使人们体味出孔繁森情感之丰富与精神之崇高。
  又如一学生写的《抓鸡》,写又要开学了,父亲出去了两个晚上,走了几十户人家,学费还没凑齐。父亲准备将家中仅有的一只正下蛋的母鸡捉到集上去卖。文章写道:
  父亲多次将伸进笼里的手缩了回来,似乎在调整位置,最后,他鼓足了力气,双手努力向笼里伸去,伸去,好像他的手跟鸡隔着一段无法接近的距离……看到他那恼怒涨红的脸,听到他那气喘吁吁的声音,我的鼻子有点酸。
  小作者审视与品读父亲抓鸡的动作与表情:缩手,调整,鼓气,努力向笼里伸去。他体悟出此中演绎的人间情愫,解读出父亲深藏于胸的情感内核:对儿子的期盼,对儿子永恒执著的挚爱,对生命责任的坚定负载。此细节的体味与再现,使文章洋溢着浓郁的人间真情,令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