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2期

清凉一秋

作者:杨 爽




  一支画笔,涂去了胜火江花,滴淌起紫寥渔歌!
  一杆桅帆,降下了青草黄梅,飘逸出枫叶荻花!
  轻轻挥去的,是狂热与躁动;汩汩流来的是一秋的清凉。山空水灵,月白风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公舍旁,簇簇菊花淡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摩诘画里,王孙随意闲适。清凉一秋中,物也淡淡人也闲闲情也悠悠。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秋婉约成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下笔轻轻,却情谊浓浓,空灵简远,却又词约意丰。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大气磅礴,景象开阔,往往能唤醒人们奋发图强,力争向上的力量。鹰击长空,鹤排云上,万木争荣冲破秋天的肃杀氛围,让人精神抖擞。
  秋又是成熟的。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人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然,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尖利的山风收了劲道,幻成袅袅金风徐徐送爽;湍急的河流停了喧闹,汇成平静湖泊悠悠酝情。似乎一切冲天的豪气都发了酵,酿成了醉人的美酒,让人品尝,让人体味,又让人思索感喟。
  秋风乍起,满地的金黄飘舞,那是繁华落尽后的纯真,是笑傲寒霜的气质,是绚烂之极后归于平淡的自然。这个众芳摇落的季节恰恰象征了人的不假于外物的高洁品格,象征了超然于物外的洒脱淡泊。自然的清朗,天地的明彻让人忘却喧闹、忘却烦恼,去除一切尘间的俗念,心境空明有如山间泉水般清澈亮净。秋的清凉让人冷峻思索。东坡居士遍览仕途坎坷,缅情怀古于黄州赤壁;释迦牟尼悟透生老病死,会心一笑于菩提树下。
  这就是大朴不雕、大音息声、大象无形的真谛所在。“人法天,天法地,地法自然”,来源于自然,又归于自然,才是真正的和谐与静谧。
  然而,秋更深邃的内涵还不仅仅在于斯。
  秋,面对寒冬的压境,它却结出灿灿的闪烁出金子般品质的果实,以此来奉献于马上就要一片萧瑟肃杀空空如也的大地,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啊!表面冷峻平静,内在却一片火热,为了自己,更贡献于那寒冬。这种含蓄境界,仿佛更高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的直白。
  清凉一秋,无限神韵,需细细欣赏,用心体味,
  简评
  形散神聚,是这篇散文最大的特点。
  小作者先从秋的外形着笔描摹:秋色、秋声、秋物、秋情中透出的是“山空水灵,月白风清”这一秋的总体特点。然后一步步探究秋的内涵:由“闲适”到“丰富”的“振奋人心”到“成熟厚重”,再到“超然物外,归于平淡”,最后归结到“奉献”的实质上来,可以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揭示了“秋韵”的所在。
  秋天,“收获”,“淡泊”是常见的主题,本文却于平凡中见神奇,从万象归于平淡、自然中又提练出新的内涵,升华为“奉献寒冬”的精髓,可谓见解独到。
  文章用语大气而又不失典雅,气概豪壮而又不失细腻,文笔清新舒缓,不疾不徐,娓娓道来,颇有大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