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1期

故乡的芦苇

作者:曹敬辉




  大自然有许多儿女,芦苇是挺拨的一群。芦苇自然不同于苍松的傲雪参天、翠竹的高风亮节,芦苇是清瘦的,矮小的,但确也是挺拨的。在道旁,在河滩,在荒凉的沼泽里……总之在我的故乡随处可见。故乡的芦苇荡中留下了多少我儿时的欢乐和天真的记忆;飘飞的芦花带去了我幼小时的希望;中空外直的芦苇吹奏过我稚嫩的歌……
  有人说:“芦苇浑身都是宝。”这话是不错的。苇叶包粽子,那味儿呀,真美!美得像遥远的孩提时的梦。端午节一到,乡村就飘满了那沁人肺腑、令人迷醉的幽香。苇杆既可以划开来编凉席,又能熊熊地燃烧起来——劈开黑暗,给人以光明;驱散严寒,给人以温暖。芦花呢?也是农家的宝啊,朔风卷雪的冬晨,穿着用芦花絮成的大鞋踏冰踩雪,脚也不觉得冻啦!更不用说那处污泥而不染的苇根了,它不仅可以入药,而且还是一种甜脆可口的美味,咀嚼起来比甘蔗还要有味儿哩!现在想起来,依然禁不住唾液的潜溢……
  洪水滔滔的盛夏,密密匝匝的芦苇杆青叶绿,肩并肩顽强挺立着,与激流较量,与风雨抗争,勇敢地对付着来自上游的凶猛冲击,始终厮守着生育它的土地。收获的金秋季节里,芦荡里飘满了欢声笑语,人们在收获成材的芦苇,又把他们的满怀憧憬播入希望的土壤中。欢声笑语驾着飘飞的金黄的芦花,传向村子里。雪花纷飞的时节,芦荡结冰了,冰雪封住了一切,芦苇在这寂寞的境界中,承受着凄冷的熬煎,她坚信:“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她笑迎风雪,对未来对春天寄予美妙的希望。当惊蛰的雷声滚过长空,春雨丝丝落下的时候,芦苇听到了春的呼唤,于是破土而出,伸出了绿而发紫的尖脑袋,生机勃发地成长着。不些日子,紫色褪去,剑状绿叶放开,这时候,那些顽童便忙碌起来了,摘些苇叶,卷成小喇叭,吹奏出一支支绿色的童谣和生活的牧歌……
  在过去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故乡的芦苇也立下过不可磨灭的功绩——给为劳苦大众求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子弟兵们当掩体,做后盾,使他们能够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万恶的敌人常常被打得人仰马翻,晕头转向,于是便朝它大施淫威——火烧刀劈!可是它并不恐惧、屈服,而是昂首挺胸,傲视刀影火光!在烈火和硝烟之中,它获得了新生,依然永不止息地繁衍着新芦,默默地贡献着……
  离开了故乡,我常常思念它,怀念那朴实、正直、坚强不屈与挺拔的故乡的芦苇!我多么想重返那遥远岁月,重返到芦荡中去寻找我那金色的童年,寻找我的欢乐、希望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