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1期

最是那一亮色的耀眼

作者:洪方煜




  如何让你的作文熠熠生辉,在高考中夺得高分甚至满分?笔者以为,关键为自己的作文设置一二点亮色,辉耀全篇。下面笔者结合近两年的高分作文作一归纳。
  
  亮点之一:感情真挚
  
  典型例子是2005年广东卷(话题“纪念”)优秀作文《芬香永存》,文章所选的都是生活中的琐事杂事,粗粗看来不值一提,但作者的情感很真实,语言不华丽,但朴素感人。这样的文章,就像一汪潺潺的小溪,流虽不大但清澈;像一缕淡淡的芳香,味虽不深但持久;像一缸陈年的老窑,劲虽不大但味醇……
  
  亮点之二:内蕴丰厚
  
  2004年重庆卷(话题“自我认识与他人希望”)满分作文《没有翅膀的飞翔》是一篇美丽的童话故事。文章主体部分三个片断相对独立,又俨然为一个整体;每个小故事曲折有致,读来饶有趣味。作者尽情张开想象的翅膀,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洁白纯美的童话世界。仿佛超然物外,仿佛不食人间烟火,仿佛穿透了如今这灯红酒绿的混浊尘世。
  文章是一只丑小鸭的出世宣言。作为飞蛾、鸡、天鹅的“我”,也许普通,也许孱弱,也许残疾,而面对“朋友”、“妈妈”、“爸爸”的期望,审视自我,认识清醒,绝不自卑,绝不泄气。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长辈万分殷切的目光,我们的学子能够有如此坦然的心境,如此清醒的认识吗?本文作者的回答是多么感人而又伟大呀!“没有翅膀的飞翔”这一标题,让人耳目一新;“一些飞翔是不要翅膀的,有一些美丽是不需要书写的”这一主题宣告,让人肃然起敬。内蕴的丰厚,是文章取得满分的主要原因。
  
  亮点之三:见解大胆
  
  2004年江苏卷(话题“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优秀作文《<孔雀东南飞>新传》的考生极为大胆,大胆得有点离经叛道。不是吗?刘兰芝作为一个勤劳、贤惠的妇女,居然为了丈夫的工作而出入于各种场合,焦仲卿很早就与秦罗敷有一手,他们两人的分离竟是因为秦罗敷这第三者插足……但我们又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大胆与离经叛道,因为这是“现代版”,是故事新编,而且《孔雀东南飞》原文中也为作者的这些创新提供了一些文句,作者的创新并非一味胡编。更主要的是,作为故事,这篇文章现在有它深刻的针砭时弊的价值,并赋予了刘兰芝以新的时代风貌,人物形象也因此有了新的意义。
  
  亮点之四:观点辩证
  
  2005年福建卷(看图作文圆与星)有一篇满分作文《星星发光,张扬个性》。该文最大的特点是观点的辩证。作者从“无规矩不成方圆”切入,引出个性的话题。有关个性,作者首先区分了个性与“肤浅的作秀”的不同特性,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个性不同“一味盲目地去模仿别人”,因为“有了宝钗的端庄,黛玉的优雅,湘云的开朗,妙玉的清高,熙凤的泼辣,还有那晴雯的俏丽,紫鹃的聪慧,平儿的细致,大观园才得以流光,《红楼梦》才得以溢彩”。这是第一层。
  文章的第二层,作者进一步认为,个性的张扬又必须受“圆”这个道德与法律的制约。作者同时又认为,“圆”的制约还应当合情合理,赋予“人性”;有关“圆”的规定还应根据时代的改变,周围环境的改变而做出调整,只有这样,个性的张扬才得以理解,得以支持。这样,作者将个性与“圆”的关系表述得周密而全面,令人信服。
  
  亮点之五:思想深刻
  
  2005年浙江卷(话题“一枝一叶一世界”)中有一篇题为《祭艺术》优秀之作,该文被不少阅卷老师评为是最深刻的一篇文章。文章作者站在人类文明史的高度俯仰古今,感叹艺术的不再,追寻艺术远去的踪迹,祭祀艺术之死,行文从容而大气,立意高远,使人读后手不释卷,留下深深的思索。如下面一段话:
  世间已没有文学——有的只是武侠、言情、玄幻和偶像。
  世间已没有美术——有的只是海报、招聘、动漫和涂鸦。
  世间已没有音乐——有的只是节奏、金属、说唱和煽情。
  没有新艺术,即使有,也在大众的眼光之外。
  ……
  叙评之中,作者时时将自己的真情灌注于字里行间,文章虽不见作者痛哭流涕,但作者那种对艺术之死的情感用悲摧心肝之词来形容也不为过:我自艺术的失落中看到了人类精神文明的衰败,五千年输给了三百年。哲人被敬而远之,富翁则成了被追捧的对象。当然,文中的作者并不是一味悲观,其对艺术的捍卫之情亦溢于字里行间,且看:我坚信,对物质的信仰必不持久,这必将得到改变,精神上成熟的人类才能主宰宇宙,我愿意为它牺牲一切……这种深刻,在年仅十八九岁的高中毕业生的文章中出现,确实难得。
  
  亮点之六:文心曲折
  
  2005年浙江卷(话题“一枝一叶一世界”)在阅卷时有一篇一评二评终评都被评为满分的文章,其文题为《红绣鞋白布里》,该文最大的特点是文心曲折。文章的开头,作者以工笔细描的手法,一开始就将我们引入了如诗如画般的情境,接着顺承一笔,引出了红绣鞋的回忆。这一段,作者的功底可窥一斑。但读者也仅仅认为这是一篇纯粹的写亲情的温馨的文章而已。往下部分,我们才知道这仅是一个引子。作者实际上是借“红绣鞋”这一枝一叶来思考中国女子的命运。他们美丽,能干,但在生活的冲涮中,在陈腐的习俗中,这一切很快烟消云散,融入平淡。文章的语言絮絮道来,但不经意间,却包含了极深极浓的感情,文章也因此具有了一种穿透时空的力量,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值得仔细品味。
  
  亮点之七:结构精巧
  
  2005年福建卷(看图作文圆与星)满分文章中有一篇奇作,其文题叫《八?十八?二十八》。作者巧妙地撷取了一个人前半生中的三个阶段——八岁上小学时,十八岁上中学时,二十八岁工作了几年时——作为叙事的切入点,写了面对事件的不同处理方法,写了一个人由“不规则的多边形”逐渐向“圆”演变的过程,切中了社会中根深蒂固的痼疾,令人深思。更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的是文章的结尾:“我”的女儿又在重复着“我”的人生轨迹,不知我们的社会何时能跳出这样的怪圈?圆合而精巧的结构,突出了文章深刻的主旨,引人深思。
  
  亮点之八:语言优美
  
  2004年全国卷Ⅱ(话题“遭遇挫折与放大困难”)有一篇满分之作在网上流传甚广,其文题是《握住别人垂下的藤索》。文章最吸引人的是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描写功夫:“一席倾听让心灵插上翅膀飞越了茫然,于是心灵便有了空灵与清爽”,“湿润的空气竟在一夜之间将我流浪的绳子斑驳上悠悠绿意,像是走进氤氲的梦境,无奈最终棉絮收容了温存的泪水”,“被风雨肆虐了一季的操场如玻璃纸般迷眼”“所有的颠簸都在脚底打茧,所有的风云都在胸中郁积,所有的汗水都在肤上打皱”,“可那水底潜走的鱼儿再也无力捞起那些纷繁的记忆,于是萧索的芦苇在水中点出圈圈涟漪,水的流光已非昨日那般溢彩”,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不禁为其内在的张力、酣畅的文气和精譬的比喻所吸引。
  如诗如歌的标题,如诗如歌的文字,如诗如歌的画面,如诗如歌的感情,如诗如歌的哲理,首尾圆合的结构,行云流水般的行文,这样的文章,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之击节赞赏?
  
  亮点之九:才气逼人
  
  2005年浙江卷(话题“一枝一叶一世界”)满分之作《风起风落间》被公认是该省最有才气的文章。作者将逼人的才气直贯于字里行间,挥毫之间,打通历史时空,信手写来,皆是古今宗匠,材料多而不乱,段落繁而不杂,显示了作者很好的组织安排能力。主旨上,作者紧扣“一枝一叶一世界”,类比博喻,气韵酣畅。
  
  亮点之十:体式新颖
  
  2005年广西卷(话题“位置与价值”)有一篇优秀奇文,文题叫《请扳起掣动闸》,作者借用中央台大腕级节目主持人主持的有名栏目“实话实说”这个载体,别开生面地运用了现场谈话的形式,道出了不同人眼中的鸟的价值,暗蕴了作者的观点,既增加了文章的当前性与现场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又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在人物的选择上,作者安排了生物学教授、退休工人与现场观众,很有代表性。在谈话过程中,作者还增加了适当的说明性语言,很好地渲染了节目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