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1期

给司马迁的一封信

作者:裴晓康




  司马迁老先生:
  近来无恙乎?我早就拜读过您的大作《史记》,为您华美的文辞和渊博的知识所折服。但是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您,您老的《史记》在广为流传了两千年之后,已经面临卖不出去的窘境。要问为什么,您老还是睁开眼睛看看现在的世界吧!商品经济的时代,哪样东西不讲究包装?像您这样因循守旧,不懂包装的老土作家,恐怕早因稿费断绝挂笔,另谋他职去了。像您老写的这样一本土得掉渣的《史记》,卖得出去才怪呢!您该怎样包装您的《史记》,让我绐您一一道来。
  一曰“易名”。像“史记”这样的名字,太平淡了。而您开始起的书名“太史公书”,那更是毫无新意,根本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您看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多有诗意!您再看韩寒的《像少年啦飞驰》,知道啥意思么?不知道,这就叫“新颖”!像您这部《史记》,可以改成《中华历史巨典》,用份量吓人;或是《一个身心俱残之人的记述》,用感情动人;或是《历史啦飞逝》,用古老压人。模仿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
  二曰“增版”。一本书只一个出版社出版,这太不值了。您看余秋雨的散文集,多少个出版社出版过!您完全可以与多家出版社同时签约,只需稍微更改一下书名包装就可以了,如这些书名:《太史公自评史记》,《太史公说史》……这样一来,坐在家里拿数份稿费,岂不快哉?
  三曰“拆分”。像您老人家写的这部《史记》,乖乖,七十二列传、三十世家、十二本纪、十表、八书,厚厚一本大砖头,拿在手上都嫌重,谁爱买爱看呢?您应该出单行本,一篇或几篇为一本,用大号字体印刷。再请人画一些插图,就像郭敬明的《岛》一样,每页都是画,画旁几行字,这才叫“美观大方”。这样一来。书的定价还肯定不菲,您老的口袋不就鼓起来了?
  四曰“装帧”。好的装帧是好书的一半。您的《史记》的封面最好用表现时空感的现代抽象画,用硬书皮精装,外面再加一个漂亮的盒子。另外,现在一些超强人气作家写的煽情的书随书还赠送一方手帕。我看您老完全可以效仿,在书盒子中放入有您签名的竹简。看,多有历史份量,这样的书才会被作为礼物很快热销,价格往上增长几倍也是抢手货。
  另外还有许多包装的方法,在此不絮谈。望您老慎重考虑后与我联系,我们会为《史记》提供最好的包装。
  谨再拜
   一位具有市场眼光的书商
  年月日
  
  简评
  司马迁、《史记》,稍有文学常识的人对此都心怀敬意。作者另辟蹊径,以“一位具有市场眼光的书商”的口吻对“恐因稿费断绝挂笔”的司马迁进行指教,对“土得掉渣”的《史记》重新包装发表看法。从“易名”“增版”“拆分”“装帧”四个方面谈包装的作用,痛快淋漓地揭露了当今文化出版界以至读者的伪饰和浅薄,让人在产生共鸣的同时发出会心的甚至是放声的一笑。
  (荐评 陈茂兰)
  
  编辑点评
  
  主题点评
  这是一篇题材新颖的以反讽手法写就的杂文。在当今的文化市场上,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当然主要是源于利益的驱动,许多出版商遗弃了道德良知,采取种种令人炫目的包装手法,挂羊头卖狗肉,巧诈广大读者的钱财,使原本平实低廉的知识载体——书籍变得愈来愈让人扑朔迷离,经过精心包装后的书的价格也一路飚升,让许多求知者望而却步,同时也涨鼓了一些书商的腰包,坑害了广大消费者。
  小作者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现实生活中这种见怪不怪的现象,并以反讽手法揭示了一些出版商的惯用包装手法,表面是教给古人以时尚的聪明,实则抨击那些唯利是图者的卑劣行径。同时对一些盲目追求时尚的浅薄读者也是一种委婉的嘲讽。一个青年学生能突破普通人的肤浅认识,看到社会一些丑恶现象的本质,并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予以揭露和鞭挞,文章的主题具有深远的认识价值。
  
  选材点评
  文章选材于出版界的不良现象。之所以能信笔写来,游刃有余,主要在于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深入调查了解,这是写好此文的第一手素材。比如,关于出版商借助的几种包装手法,不仅能道出名目,而且能列举详例,使文章言之有物,内容充实,令读者在茅塞顿开的同时也领悟出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布局点评
  这篇议论杂文构思巧妙,假借与古人通信的口吻列数了出版界包装的四种主要方法。按书信体例,共分开头、正文、结尾三个层次。
  开头部分,在稍致问候之后,很快转入话题,指出此次去信的宗旨,在于指出司马迁《史记》在包装方面的落伍,为开启下文张本。
  中间部分,是书信的正文,也是全文的核心。作者分别从“易名”、“增版”、“拆分”、“装帧”等四个方面介绍当今时代出版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采取的种种包装手法。文中,又不乏对古人的点悟之语,似在教导古人聪明一些,实则讽刺今不如昔的人格厚道。
  结尾部分,总括全文,表达对司马迁的关照之情,仍然意在言外。
  
  语言点评
  全文运用反讽手法,明褒暗贬,语言诙谐、幽默。作者假借一个出版商的身份,采用与古人通信的方式和推心置腹的交谈口吻,增强了文章的感情色彩,使人真切感受到现实生活中一些出版商为追求利益而挖空心思的内心世界与伪饰的伎俩。
  
  微瑕指正
  个别读者的认识浅薄、追求浮华与盲从时尚也是一些出版商得以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文中只在开头一笔带过,似乎份量不够。同时,造成这种局面的深层次原因——道德良知的缺失也没有认识到。
  
  写作建议
  本文之所以对生活中的个别现象了如指掌,并能遣入笔端,使内容充实,主要还在于平时对生活的深入了解。许多同学写不下去的原因,很大成分是自己对所写题目涉及的生活领域不了解,不熟悉,或者只知皮毛,不明就里。说千道万,社会、生活与现实是写作取之不竭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