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1期

两双解放鞋

作者:吴盈军




  父亲要上山捡柴,到处找不到鞋。最后在厨房一角落找到一双我高中穿过的回力运动鞋。黑乎乎的鞋面,开裂的鞋底,右脚那只前面还有个破洞。父亲穿上脚,满脸愠色:“这像什么,干活连双像样的鞋都没有。”母亲在一边料理柴火,一边歉疚地说:“哎,没空,有空到圩上是要买几双回来。现在的鞋质量也太差,找不到以前那种帆布鞋面的解放鞋。”我一下好像想起了什么:“你们不早说,我学校寝室有好几双那种绿色的帆布鞋面的解放鞋,都是我们军训穿过扔下的。”“那你下次回家记住把它带回来,上山下地可实用呢!”母亲面露喜色,高兴地叮嘱道。我满口答应,回到房间继续看我的电视。
  今年正月,在广东东莞的二姐一家由于小孩刚满月,车又挤,所以就没回家过年。母亲可耐不住了,一过完元宵节,我开学才两天,她就一个人提着满袋的年糕、腊肉、植物油等土特产,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急匆匆地看外甥去了。我二姐乐得合不拢嘴,打电话过来说:“世上只有妈妈好。”
  母亲在东莞呆了一个礼拜就呆不住了,说家里的猪鸡狗牛父亲照看不好,二姐盛情挽留也没用。可真的要回去,麻烦出现了,东莞没有直达我家的火车,要到广州去坐。而让母亲一人去广州转车姐姐又不放心,毕竟母亲是第一次出远门。看来只能坐大巴了,一听300多元的车票,母亲摇头了:“走铁路回去,我不坐大巴了!”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姐夫想到了我这儿有一趟途经家乡小城的火车,就问我在赣州转车方不方便。我说没问题,因为这是起点站开出的车。再说我也想让操劳了半辈子的母亲看一看我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东莞到赣州,五六个小时的车程。在火车站见到母亲已是傍晚5点,而母亲要转的那趟车发车是每天下午4点。我早就想好了接母亲去学校的招待所住一夜。
  我的学校是新校区,在城郊,转了两次公交车才到。在校门口下了车,已是华灯初上。暮色笼罩之下,高大的教学楼,空旷的校园广场,整个学校沉浸在一种宁静之美中。母亲轻声叹道:“你们学校可真大啊!”
  母亲说:“先去你寝室看看吧。”我没异议。到了寝室,室友们都上自习去了。我一边给母亲倒上一杯水,一边跟她讲关于室友的一些情况。母亲没有坐,也没有应我的话,只是四处看,床底下,桌底下,阳台外,最后还拉开门看看有没有人进来。我感觉很惊讶:“妈,你丢了什么东西?”“咦,你不是说你寝室有好几双解放鞋吗,在哪儿?”母亲声音压得很低,一脸的热切。我内心不禁一震,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我没想到年前自己随便的一句承诺,她竟记得这么牢。“哦,搬了寝室,有可能都扔了吧。”看看四处没有,我搪塞道。“要不,我再到床底下看看。”母亲失望的神色,又让我决定仔细找一找。毕竟敢确定的只是自己的那双嫌它脏,把它给扔了。
  我找来一根晾衣竿,趴在地上,头几乎贴到了地面,睁大眼睛,一下一下地左右拨弄着。母亲在一旁躬着腰,双手撑在膝盖上,专注的眼神充满期待。突然,竿子好像碰到了什么。我一阵窃喜,轻轻地拖出来,果然是解放鞋。两双连在一起,落满灰尘的鞋面依然泥渍斑斑,鞋带打着死结。翻开里面,一点一点的麻点。母亲一下子忘了旅途的疲劳,笑呵呵地翻来拣去,像在挑着几条鲜鱼:“这鞋好,这鞋结实,回去洗一下,像新买的一样。两双,刚好我和你爸一人一双。”我蹲在一边,心里酸楚得像打翻了五味瓶,什么滋味也说不上来。
  母亲小心地解着死结,我找来一个干净的塑料袋,拍掉鞋面上的灰尘,裹好塞进母亲的包里。
  陪母亲吃完饭,又带母亲在校园逛了一圈,最后送她到招待所,回来已晚上9点多。进门就看见室友在大嚼母亲留下的一堆零食,我无语:“他们能体会到我此时的心情吗?”那晚,我半夜未眠。
  第二天送母亲去火车站,临上火车,她还拉开包看看,笑着对我说:“以后你们不要的鞋或衣服什么的,你把它带回去,家里可用得着呢!”我努力装出平静的样子说道:“好的。”
  这一回,相信我比什么都记得牢。
  
  编辑点评
  
  主题点评
  身处繁华世界的青年人,多数在不经意间迷失了曾经走过的坎坷之路。有的甚至在灯红酒绿和花花世界的濡染中悄然丢失了做人的本色。
  本来,一个出身贫寒,来自僻远乡村的学子对自己的家境是清楚的。为了满足其到那繁华都市求学的奢望,望子成龙的父母每日脸朝黄土背朝天,用血汗换来的钱供自己读书,甚至节衣缩食,连买一双鞋穿都要精打细算。而此时,已跻身于都市学府的学子却不知从何时起,变得出手大方如同那些富家子弟一样,随便把一双好端端的鞋子扔到垃圾箱里。直到有一天,他从母亲弃满期待的眼神里读懂了什么,才唤起他良知的苏醒。
  两双解放鞋,看似寻常之物,却从中分明折射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母子二人迥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与价值取向,也反映出部分青年学生中流行的奢靡之风。作者以深度自省的文笔再现了这段令人深思的往事,从而揭示了成长中的青年学生应密切关注的主题:我们还不富裕,即使手有中钱,也应体恤父母的艰苦付出,更应领悟“成由节俭败由奢”的道理。
  
  选材点评
  文章取材于几乎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小事。这类小事在一般人眼里已经没什么奇怪的。诸如此类的比如,高级饭店里随便弃掷的大鱼大肉,学生食堂丢在泔水缸里的雪白的馒头、大米饭……。这些司空见惯的小事并不会引起谁的特别关注,久而久之,人们已对其冷漠和麻木。然而,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他以超乎常人的眼光,发现了这类平凡小事的不平凡内涵。如果说作者能透过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一点儿也不夸张。
  因为作者比普通人多了一个善于思索的头脑,也就拥有了一双关注生活并从中发现主题的慧眼。可见选材与主题就是从生活的矿藏里采掘提炼出的精品。
  
  布局点评
  这篇叙事散文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构思谋篇的。层次清晰、中心突出、结构严谨。
  开头部分,交代事件的起因:父亲下田劳动,没有鞋穿,“我”想起学校里同学丢弃的解放鞋,答应将来带回家,母亲为此而高兴的期盼。为事件发展设下伏笔。接下来,写母亲外出串门,中途转车而到学校取鞋的间接原因。
  中间部分,是文章的主体。文章通过细致入微的记叙与描写,勾画了母亲在学生寝室里热切期待“我”为她寻找那些丢弃的解放鞋的过程。
  结尾部分,写母亲带鞋回家一路上的兴奋心情。文中以母亲叮嘱的形式进一步表现了被弃掷的衣物在一个劳动者母亲心中的份量。文末,“相信这一回我比什么都记得牢”使主题充分彰显,文章格调由低迷升华到高昂。
  
  语言点评
  文章的语言朴实、自然并蕴蓄着真情实感。笔墨集中而又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充分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写母亲到学生寝室一段文字。因急于找鞋,母亲说:“先到你寝室看看吧。”到屋之后,她既不喝水,又“没有坐,也没有应我的话,只是四处看……”当得知鞋已扔掉时,她是一脸失望的神色。当“我”找来晾衣竿在床下寻找时,“母亲在旁躬着腰,双手撑在膝盖上,专注的眼神充满期待”,当接到鞋时,她“笑呵呵地翻来拣去,像在挑着几条鲜鱼”,又“小心地解着死结”。通过对母亲内心世界的充分展示,揭示了被人忽略的主题,表现了一个纯朴劳动者对生活的珍视,对劳动成果的怜惜。从而反衬出“我”的思想与行为方面的不足。
  
  微瑕指正
  文中写母亲去二姐家串门一段太啰嗦,可略写,以突出中心。
  
  写作建议
  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同时,作者在笔墨分配上能做到重点突出,使人物品格精神与主题内涵充分彰显。这一切,都是同学们应细致揣摩并学习借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