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12期

作文话题设计及导写

作者:刘国强 向彩霞 郭翠红




  话题一:风
  
  春风习习,送来绿意,秋风瑟瑟,引来肃杀,暴风呼啸,带来灾难。家风﹑民风﹑文风﹑抢购风﹑吃喝风﹑攀比风……生活中的“风”真可谓举不胜举。有人追风,有人顶风,有人观风,有人扇风……请以“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导写
  风,分有形的和无形的;自然界的风是有形的,社会风气是无形的。从有形的角度立意:可写“龙卷风”、“沙尘暴”、“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害,谈环保的重要性;从无形的角度立意:可正面写家风、民风纯正,弘扬光大传统美德,佳话频传的社会新风。反面可写追风、跟风、抢购风的盲从心理的悲哀,吃喝风、攀比风、赌博风……社会风气中的腐败现象;顶风违建、顶风偷税漏税者必遭严打,观风者见风使舵,扇风者蛊惑人心……
  构思时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自己﹑家庭﹑社会中所见所闻的小事入手,写身边的人和事,小中见大,针砭时弊,激浊扬清,谱写时代的主旋律。
  
  话题二:放弃也是一种美
  
  在一次攀登雪峰的过程中,突然刮起了十级大风,积雪漫天飞舞,能见度仅一米左右。此时登山爱好者不慎失去重心,摔落悬崖,幸好他一把抓住了安全绳子,仅存一线生机的他死死抓住绳索,暗自哭喊着:“上帝,你救救我吧!”“可以,不过你要相信我所说的一切。”上帝怜悯道。“好!好!你说吧。”他惊喜万分。上帝顿了顿说:“你放下绳索,就可得救。”好不容易抓住这根救命绳索的登山者,哪肯放下呢?第二天早晨,暴风雪停了。营救队发现了离地面仅两米的雪窝里有一具冻僵了的躯体。
  这个故事引发了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以“放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导写
  放弃是一种生存智慧。
  天地万物时时刻刻都进行着和谐的放弃:春蚕为吐丝而放弃了舒适的生存方式;母蝎以自己躯体作小蝎的食物,哺育了小蝎长大。
  放弃是一种成功。
  司马迁放弃辱刑的愤懑而著《史记》;鲁迅放弃学医而成为一代国魂;李世民放弃个人恩怨而开创贞观之治;比尔·盖茨放弃大学生活而成就电脑第一人。它们都是“成功者”。
  有一些学生高考失败后,一年补习,两年复读,三年回炉,甚至四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结果仍叩不开大学之门。干吗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放弃又有何妨!其实,成功之路就在脚下啊!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弃官归隐,很多人都认为他是自己毁灭自己,放着好好的官不做当平民。可你不想想,陶公不是弃官归隐,必得为五斗米“折腰”,他要丧失人格丢掉骨气,那么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就不复存在。
  但大多数人不能做出“放弃”,也许是受某一种观念的制约吧。做出“放弃”就必须先有自知之明,要刻意去寻找自知之明,要刻意去寻找自知,然后,形成自我意识,再做出“放弃”,就是一种成功。现代的中学生,求学心切,想一步登天,愿望虽好,但学习须循序渐进,要读好书,就得放弃自己的一些嗜好,集中精力发挥专长,以求得成功。又想考大学,又整天泡在录像厅、游戏室里,或捧着琼瑶、金庸的小说不放,最终一事无成又能怪谁呢?“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让我们果断地做出决策,放弃那些暂时不该拥有的东西,去追求前方的成功吧!
  在物欲横流和浮躁的社会中,没有放弃的心态,很难赢得心灵上的宁静和超越。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和放弃的过程。有时,放弃也是一种美。
  
  话题三:桌上的三只杯
  
  桌子上放着三只杯子。一只倒扣着;一只口朝上,但杯底破裂,漏水;还有一只装着脏水。如果以杯喻人,你是哪一只杯子呢?
  这三只杯子引发了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以“人生的杯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导写
  这是一个比喻型话题作文题,构思时须先弄清三只杯子的比喻义。倒扣着的杯子代表自我封闭型,口朝上但漏水的杯子代表表面接受实则拒绝或受损型,装着脏水的杯子代表已被污染型。
  对于“自我封闭型”,首先是端正态度的问题。自我封闭者或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或盲目骄傲,夜郎自大,不愿与外界交流;其结果是坐井观天,孤陋寡闻,在盲目骄傲中走向落后,最终被动挨打或被时代所淘汰(如我国清朝末年)。但如能端正态度,打碎自我封闭的“心锁”,跳出“井口”,走出“大山”,闯开国门,开启心门,主动与外界交流,取长补短,自立自强,与时俱进,你就可以开拓一片新天地,提升自我,打入强手之列,跻入世界民族之林。
  对于“表面接受实则拒绝或受损”型,可作多角度分析。如从为人处世的角度看,其态度是“左耳进右耳出”,阳奉阴违,表面接受实则拒绝,其结果是自欺欺人,“机关算尽太聪明,反害了卿卿性命”;如从学习知识和技术的角度看,其态度是表面上什么都学,实则什么都没学进去,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如从“受损”的角度看,其态度是“破罐子破摔”,甘于堕落,不思自拔。这种人首先要修补好自己的身心创伤,走出历史的阴影,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才有光明的前途。
  对于“已被污染型”首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自己思想已被污染,然后下决心彻底清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充满诱惑和陷阱,要想“出淤泥而不染”,既要象孙悟空那样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识别;又要身正行端,浩然正气在胸,才能抵挡住“香风”和“糖弹”的诱惑,在鱼龙混杂的大潮中,激浊扬清,拒腐蚀,永不沾;在“打开门窗引进新鲜空气”的对外开放中,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构思时,可联系三个“杯子”,综合立意;也可就其中一个“杯子”立意成文。
  
  话题四:晒根
  
  双休日,城里人带着一家人开车到郊外的田野去散心,让儿子认识一下庄稼,长长见识。突然,儿子扯着农民的衣襟喊了起来:“伯伯,您看您好不小心,把高梁的根锄断了!你是不是没有戴眼镜看不清呀?”农民直起腰,扶着锄把笑了,他对小男孩说:“我不是看不清,是故意锄断的。”转身问城里人:“你也不懂吧,这叫晒根,说起来就是折磨它,把它两边的根锄断,晒在日头下。过些时候来培上土,高梁就开始疯长,拼命地朝下扎根。俺这儿是丘陵山区,一到夏天风大雨大,高梁没有结实的根,根本站不住。”
  看城里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农民又说:“不光是高梁,小葱秧也要摆在地上晒几天,晒得蔫蔫的再栽,一沾水土,立马就活了过来,越发精神。”
  人也是这样的,学着吃吃苦。风雨人生路,适当“晒晒根”,很有必要。
  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以“折磨与成长”为话题,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
  导写
  这是一道充满思辩色彩的文题。从常规思维的角度看,植物的根是不能随便动的,如果输送水分和养料的根受到破坏,整株植物就会枯萎而死;可这个农民偏要故意锄断高梁的侧根,晒在日头下,从而促使它拼命的朝下扎根,以便日后经得起风吹雨打。这种看似反常的举动实际上是符合常理的:穷则思变,物极必反;久在水土中的根易生惰性,而晒蔫的断根,一沾水土,就会爆发生命的潜能,这是求生的本能使然。人也是这样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来纨绔无伟男;青年人多接受一些苦难教育﹑生存体验活动,学着吃吃苦,是大有好处的。据《楚天都市报》讯:日前,中国地大材化学院开展了一场“生存体验活动”,4人一个团队,只发给50元资金,要求在武汉生存10天。结果,第一个开始体验的团队,才过3天就只剩下6元钱了……不由得大为感叹:生存不易啊!风雨人生路,适当“晒晒根”,的确很有必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