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11期

智者之思

作者:郑周明




  “一切从零开始”。人们不断地从这句话当中汲取了信心与斗志。对零来说,我们中华已是个庞大的数字。零,在中华历史不堪一提,在中华大地上出现文明至今,已逾5000余年,我们一直沉迷于此,醉心于此,我们对没有历史的国家是不屑的,对只有一点点历史,甚至对我们来说几乎为零的国家,我们一直抱以轻视的态度。
  清醒一些!有一个国家将零赋予了王者风范,傲视那些拥有庞大数字历史的国家,那就是美国。区区300年的历史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朝代的兴衰而已,是那么微不足道,近乎于零。在世界文明史上,美国还是个零。然而,一个零让他们从此站了起来。零,意味着没有浩瀚的文化,没有光辉的历史,没有深厚的底蕴。可那又怎么样?美国人深知他们在历史上是一个新的国家,是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他们深知,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一个光辉的国家,才能让世界重视它。这期间,其他国家做了什么呢?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正在被英法联军侵略着,腐朽的清王朝在血腥风雨中岌岌可危,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美国明白战争的破坏性,它不仅没有参与其中,反而靠贩卖军火大发横财,就在世界各国饱受重创之时美国却净赚三千多亿美金。其经济建设更是以惊人的速度继续增长。它又大批引渡战争国家的科学家,使得各国精英都汇集于此,美国因而迅速崛起。
  时至今日,大批中国人仍处于麻木状态,甚至有人只看到美国的经济、环境一流,因而以赴美生活为荣。清醒一些!中国人以5000年的文明史为傲,凡事都要“墨守”岂能有所长进?因此中国自17世纪以来,在任何领域都毫无大的建树。与历史上的诸如“四大发明”、“百家争鸣”之类的现象产生了极大的反差。究其原因,国人只知道中华文明,而不知文明中的精髓,无法让那种创造了历史的精神生存下来。而美国已形成了一套先进的健全的“美国精神”,其人文素质之高,让我们这些经常把“优良传统”挂在嘴边,身为一个美德国家的子孙不得不汗颜。
  陶醉于人口众多、地大物博、文化悠久,反而会成为国家前进的绊脚石。盲目的夜郎自大有时会让国人沉醉其中,而不知世界发展的规律。国人的旧思想已根深蒂固,很难除去,一味去模仿美国文化也是肤浅的,只有找到它的智慧之处,才能变为己用。我们要重新审视零,为什么别人能将它闪出智慧之光,我们却不能,深深体会,才能真正毫无羁绊,勇往直前。
  (指导老师 沈瑞红)
  
  评 点
  这是一篇论述犀利的议论文,作者通篇用事实说话,以文明进程对比两国发展,句式短促简洁,掷地有声,反问与设问并举,穿插而入的引用和数据恰好为气势强劲的语句增加了真实性。文意步步深入,症结所在一笔点出,令人慨然动容。
  文末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案正是对文章开端处理论的印证,对照来读,更觉“智者”所思之深。
  
  编辑点评
  
  主题点评
  这是一篇以关注社会文明进步为话题的议论性散文。文章以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中国与仅有300年历史的美国对比着写。试图从现代文明与文化进步的角度探究造成两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相差悬殊的原因。
  本来,这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命题。仅凭千把字的学生作文无论如何也难以承担这个命题的沉重。然而,小作者能以一个中学生的眼光发现这一命题深远的时代意义,并能举重若轻,切中肯綮地理清思想脉络,发掘问题的本源,其探索性求异思维的触角大胆伸向社会生活的深层领域。虽然对有些问题的看法尚显肤浅,但其思维的活跃,视野的开阔,心胸的广大,已使我们高兴地感受到新一代青年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主人翁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文章的主题即在于所思之深,所见之远,超出一般学生的狭小生活天地。
  
  选材点评
  这篇文章在选材方面的突出特点,就是紧紧把握文章的主题即议论中心,有针对性、目的性地选取材料。比如,把两个文化底蕴相差悬殊的国家对比着写,说明中华文化的历史悠久。同时,把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中国的现实状况对比着写,用以说明在现代文明进步上两国之间的巨大差异,从而把思维的触角引向深入,最后得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布局点评
  本文按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思路构思谋篇的。
  开头部分,从“零”的话题,引出中华民族动辄以5000年文明历史骄傲自大的心理。文章以“清醒一些”过渡到下文,提出迥然不同的见解。
  中间部分,具体分析文明历史相差悬殊的中国与美国,在近代社会文明进步中发生的巨大反差。总结出,造成中国落后于美国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文精神与道德素质的落后。
  结尾部分,呼吁国人反思历史,学人所长,继往开来,让中华文明重新展现智慧之光。
  
  语言点评
  本文的语言简洁明快,锋芒犀利。文中通篇以事实作论据,层层深入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同时恰到好处地以列举数据等方式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论辩力量。比如中间一段列举美国在近百年历史中突飞猛进地发展的史实,并深入揭示其“迅速崛起”的几个根本原因。
  文中多处运用反问、设问的句式,增强了说理力度和情感份量,表明了作者胸怀强国之志的鲜明情感色彩。
  
  微瑕指正
  由于篇幅所限,对有些问题的分析还停留在表面,未能触及问题的根本,因而使文章的认识水平和论证水平受到局限。
  
  写作建议
  2005年的全国高考作文,占很大比重的作文话题涉及对社会、对人生、对人文精神的关注。这是通过作文形式引导学生提高思想水平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指导学生不断成长、成熟,在作文的过程中学会做人,从而担负起未来国家命运和历史责任的远见之举。建议指导老师充分关注和指导学生对此类话题的思考与写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