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10期

郁孤台之魂

作者:佚 名




  我与辛弃疾在郁孤台上相会。
  八百年的时光衔枚疾走,郁孤台几番修修废废,辛弃疾凭栏远眺的凝重身影却在台上徘徊。
  你还在俯望着江水吗?这江当然不是八百年前的江。八百年前,金兵入侵,生灵涂炭。你叹息那清清的江水有多少行人泪。如今,废城墙外建起了一座华丽的人行桥,桥上行人不断,桥下木船相连。
  你还在倾听对岸山中的鹧鸪声吗?对岸的鹧鸪曾经为你的壮志抱屈,与你“天凉好个秋”的心曲唱和。今天,你的鹧鸪已飞入历史的深处。对岸陈列的是工厂、居民小区。鹧鸪的子孙们只在更远的山中吟哦古调。
  幼时就读过你的“郁孤台下清江水”。那时住在赣州却不知这郁孤台就在赣州的西北角。及至知道了城内叫田螺岭的高阜就是你“西北望长安”的高台,我急匆匆兴冲冲地骑着车奔向那里,想依着你的英魂去领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沉郁、苍凉以及辽邈的历史感。没想到红漆剥落的院门被一把铁锁紧扣。抬眼望去,郁孤台一派败落不堪风雨之貌,灰冷、凋敝,连板壁也不全。只有晾在台上的几件艳丽衣服才见出一分亮色。但是,在蓝色天幕的衬托下,郁孤台的飞檐高高翘起,依然孤傲、挺拔、风骨凛然……
  今天,我们终于在郁孤台上相会了!
  今天的郁孤台披红点翠,焕然一新,好一副古装的雍容华贵态。我相信,作为一个“横绝六合,扫空万里”的词人,你不会为一座郁孤台的兴衰慨叹。你的身影本不是因台的兴衰而兴衰的。
  二层的郁孤台高不过15米,但因建在高处,赣州尽收眼底。赣州不居交通要冲,除了当地文人墨客偶尔雅集,郁孤台游人不多。这更好,我可以静心同钟爱的词人一起面对这无限关山无限江天,让无限思绪扑面而来。
  我问辛弃疾,在郁孤台一千多年历史中,它接受过那样多的咏唱,苏东坡、文天祥、戴复古,李梦阳……都是文坛巨子,为什么只有你的一首《菩萨蛮》成为千古绝唱?
  辛弃疾不语。我久久凝望着他极目天外的侧影,那非常熟稔的神情渐次幻化为屈原、杜甫、白居易、陆游、龚自珍……我猛然明白了!我问题的答案是:贯穿着中华文化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在辛弃疾词中强烈地闪光。
  “可怜无数山”的襟怀,“江晚正愁予”的情愫,不就是中华文化脉搏上激越的音符。
  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在江风中猎猎作响。人去,这种精神不去;台颓,这种精神不颓。即使滔滔江水干了,这种精神也将奔流不息地传衍……
  辛弃疾依然徘徊在郁孤台上。我走下台来,久久地回望郁孤台。也许,历代人民屡屡修复它正是为了辛词中的一片丹红!
  郁孤台结着民族魂!
  
  简评
  
  这是一篇览物怀人、思接千载的情感力作。文章采用借景抒怀,并把现实中的景物与古人的精神风貌对比映衬的手法,既勾勒出景物沧桑变化的痕迹,又展现古代英雄人物的不朽精神光彩,比如,“……只有晾在台上的几件艳丽衣服才见一分亮色。但是在蓝色天幕的衬托下,郁孤台的飞檐高高翘起,依然孤傲、挺拔、风骨凛然。”文中“以天下为己任”的题旨揭示,使意境深邃高远。结尾“郁孤台结着民族魂”更是精彩的点晴之笔,启人深思。
   (欣宇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