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10期

人格铸就诗魂

作者:周春玲




  诗是人的性格、气质、抱负、能力等内质的无意识外现,也就是说诗是诗人人格的体现。有什么样的人格就会有什么样的诗篇,光辉的人格方能铸就不朽的诗篇。
  屈原博闻强记,通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辞令,且为人刚正,不向恶势力低头。正是这种非凡的能力和刚正不屈的性格,才铸成了“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离骚》)、“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九章·涉江》)的不朽名句,光辉的人格给予了诗句不朽的生命力。
  无独有偶,晚唐诗人刘禹锡也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而又刚正不屈之人。他被贬官十年,回京后写了“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戏赠看花诸君子》)来讽刺当时朝廷新贵都不过是自己被排挤出朝廷以后被提拔起来的罢了。此诗一出,刘禹锡立即受到打击报复,再度被贬,而且一贬就是十四年。十四年以后他被召回京城任职,他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尽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中有意重提旧事,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这两首诗因为他这种刚正不屈的精神而闪烁出耀眼的人格光辉。
  刘禹锡不仅是一个刚正不屈之人,他还是一个乐观豁达之人。被贬二十四年,连朋友白居易都觉得,二十四年的不幸未免太过分了。可刘禹锡却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因为,沉舟側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这两句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又如激励人心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酬乐天咏老见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都表现了刘禹锡乐观豁达的胸怀。
  别林斯基曾经说过:“任何一个诗人都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代表。”
  诗圣杜甫的伟大与其诗歌的不朽恰恰在于他一生忧国忧民,在于他所写的决不仅仅是个人的些许悲欢。正是这种胸怀国家、心系人民的胸襟和抱负,才使他吟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名句。
  宋代李纲也是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他写了一首《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这首诗表面写病牛,实则写自己,抒发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与抱负。尤其最后两句与上述杜甫的忧国忧民的精神极为相似,这首诗也因此而名垂史册。
  文如其人,诗如其人。历史已逝,斯人已去,但他们的人格、他们的精神却因诗句而留存千古。孟子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陆游又云:“功夫在诗外。”可见,学生要学作文,写好文,咏吟出脍炙人口的诗章,首先应在做人上下功夫。只有这样,那种浩然之气才能洋溢在诗中、充塞于天地之间。(武汉市汉南一中周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