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8期

你不会讲国语吗?

作者:宇 秀




  
  一些新移民朋友跟我说,在加拿大日常的生活里,如果讲不好英文也不用怕和“老外”讲话,他们绝不会因为你的英文不好而看不起你,他们会尽力地听你讲,设法明白你的意思。同时也用较慢的语速和简单的话让你可以听明白。而且他们总是鼓励和赞扬你,令你有信心讲下去。但如果碰到讲英文的华裔,心里反倒紧张。对方的表情好像在说:你的英文怎么这么烂!对此我也是有体会的。
  一年多前生baby,我在BC妇产科医院住过一个星期。医院的服务和护士的照料是普通人(如果没职没权也没背景和关系又不够有钱的话)在国内的医院不可能得到的。至今还常想起来那金发碧眼的漂亮护土为手术后的我清洁身体。这样的事情在国内一定是家属来做,或自己花钱请护工。不过在住院期间,因为语言的障碍也出现过很让我感到尴尬和伤害的情形,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在和西人的沟通中,反倒是面对自己的同胞。那天夜晚,baby不停地哭闹,完全没有经验的我不知所措,只好叫来护士。那晚当班的护士也和我一样是黄皮肤黑头发,且有把年纪了,心里便多了份安慰,心想可以用母语多些沟通了。但对方一开口却是英文,我心想完了,又是一个“黄香蕉”!无奈我只好结结巴巴用英文应付。不料,对方却突然很不耐烦地用中文冲我道:“你不会讲国语吗?”那神情和语气是很让人难堪的,那种因为英文不好而在异国它乡遭到同胞鄙夷的感觉是异常悲哀的。
  而另一个夜晚,我按铃叫来的护士是位绝对比我年轻的洋小姐。她看我一时说不清楚,便转身出去拿来一串纸牌,纸牌一面写着英文,另一面则是中文翻译。我翻了翻,选出了其中的一张。她翻过来看了看另一面的英文就明白了我的意思,随即送来了我所需要的物品。还一直笑着安慰我“Don'tworry!”
  为什么那个会讲国语的华人却不能对自己的同胞拿出一点友善的态度呢?如果她能够温和一点地跟我说“你可以跟我讲国语”,那时的我一定如沐春风。其实很多时候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感觉并不一定全赖于金钱等物质的条件,仅仅来自别人的一个问候一个微笑,就可能令人身心愉悦,充满对生活的信心。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同胞却常常很吝啬给予别人一个好的态度,好的话语;反而很容易很经常很随便就给人制造点不愉快。一句话一个表情就让别人难过很多天,自己是不是从中就获得了很大的快感呢?
  报纸上看到一条新闻,说是在北约克市政中心举行的“三级选举华裔候选人与华裔选民见面会”一如既往的冷清。之前主办者已经到处打电话,希望拉到多些人参加,甚至像卖保险一样,按照电话本一个一个打过去,还发出很多传真和电邮,大多石沉大海。报道中分析了许多华人尤其新移民对政治冷淡的原因,诸如,政党在新移民中的宣传不够,缺少中文资料,新移民大多为技术移民,原本对政治就不感兴趣,再加上为生计奔波,无暇顾及参政等等。但我觉得除了这些原因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华人本身对华人就很失望,没有语言上的障碍,却有人性上的屏障。这比语言的障碍要可怕百倍。本来很多人在海外遇到同胞自然多一些亲切感,毕竟话能讲得通嘛。但实际上我们从和自己讲同一种语言的华人身上未必能得到所希望的帮助和安慰,甚至是得到相反的东西。就像我在医院遇到的那个会讲国语的护士,远不及那个给我纸牌的护士令我温暖。难怪当我鼓动身边的朋友积极投票支持华裔候选人时,有人就很不情愿。
  中国人从自己的同胞身上得到了太多的负面感受。这些弥漫在华裔之间的负面感觉和经验形成了一条心理冰河。如果华人从政将会遭遇怎样的滑铁卢,莫过于这条人心的冰河。
  (摘自《海上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