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6期

田园听夜

作者:王 伟




  
  听虫、听雨、听曲的诸多况味,实难为外人道也。
  每当远远近近的灯光渐次隐于夜色,喧嚣声陆续退去时,便有蛐蛐之类的鸣声响起,清脆而隐约,杂乱而有序。尽管你辨不出声音的方向,辨不出它们是老幼雌雄,却依稀辨得出它们的不同心境:有的在呼朋引伴,有的在争论不休,有的在互诉衷肠,有的在欢歌笑语,有的在伤心悲泣。我想,那原也是一个世界,一个复杂而多变的社会。我纳闷:怎么虫儿们也选择了这夜阑人静的时候表达心声;是不是弱小的生命不怕黑夜?想来想去,发现自己和它们亦无几多分别:白天在充满阳光的时间和空间里,夹着尾巴狗似的忍气吞声,而回到自家灯下倒禁不住凭这薄纸秃笔来宣泄满腹感喟——尽管声音微弱,尽管人们早已熟睡根本无人理会。夜鸣的虫似可怜实不可怜,可怜的该是你我。哦,静夜听虫,竟分不出虫与我来!
  雨夜无虫可听,便听雨。常想倘若世间无雨,便没有了生命;倘若夜里没有雨,夜便少了些温存,少了些韵味。除去炎热夏季夜雨的暴烈,其余季节的夜雨都是轻轻地自远处的林野走来,走进我的耳朵里,我的感觉里,温情地倾诉。当我疲倦地完成一天中愿做或者不愿做的事情,当我拂去或者拂不去白昼的那些惆怅与烦恼,夜雨就这样叩开孤独的窗棂与我做灵魂的交流。温柔厚道的细雨在窗前,在远远近近的夜空中飘洒着。其实,夜雨是清瘦的母亲,她在你寂寞的时候以亲切的呼吸告诉你生命的季候:室外有春要好好珍惜,室外有秋要添加衣裳;夜雨更是理想中的情人,她在你孤独的时候,姗姗走来,与你娓娓而谈。没有虫听的夜听雨,听出黑夜的心思,听出人间的情爱。这样,哪怕你是块贫瘠的土地,明朝也能萌生怀想的新芽,开出感激的鲜花。
  夜间听曲也别有一番滋味。白昼听曲,往往杂以尘世的喧嚣,难以听出生命的真实律动,又难免亵渎了灵魂的脉动。让凡俗隔在夜的那边,腾出纯静的空间读高山流水,以及让瞎子阿炳们,带着自然与人生、灵魂与命运的神圣话题走近我们。于是在多次的音乐沐浴中我深悟出了音乐的神奇:欣喜要唱,卑微也要唱。于是进一步悟到:生命的全部皆由各种音符构成;人生,则是高低错落的音阶和复杂多变的音调,由命运的弦做深情演奏。夜曲,这雨夜的星,荒野的灯,真是比白日的太阳还耀眼。
  听虫使人理智,听雨使人温柔,听曲使人感奋。想当年欧阳修沉醉茅亭,陶潜独乐南山,刘禹锡自娱陋室,其趣其乐想也难比我田园听夜的况味吧。
   (指导教师:刘振哲)
  
  主题点评
  
  身居闹市中的人们,很难在声浪的包围中寻找一份宁静。超市、商场轰鸣着流行音乐的旋律,马路上传来汽车喇叭的怪叫,不堪入耳的是警车、救护车、消防车的噪音,会时时扣击你的心扉……于是,人们渴望回归到和谐、幽静的自然,向往那天籁与心曲共鸣的愉悦。
  本文作者从远离“尘世喧嚣”的静谧的田园之夜里,捕捉到那些来自大千世界的天籁之声,从而感受到那些源于自然的生命律动。并以一种善感之心,从听虫、听雨、听曲中,体悟到由这些田园夜声激起的自己内心世界的情感共鸣。含蓄、曲折地表达了对人生美好精神境界的渴望与追求。
  
  选材点评
  
  这篇散文,以“听”字立骨,统摄全篇。为了表达蕴藉、深邃的思想情感,集中从田园静夜中选材,并融情入景地展开描写和联想,把外物之声与自己心声交织着写,使情感与思想在对自然之声的感悟中自然流露,既浑然贴切,又启人深思。比如,把虫们在夜阑人静时的“表达心声”与自己在灯下渲泄感喟交叉对比着写,把夜雨的温情与花的感激交融着写,把听曲的“滋味”与自己对命运之弦的感悟错落地写,把心中倾慕的古代圣哲与自己听夜的“况味”联系起来写,从不同侧面和角度表达了作者心中的主题。
  
  布局点评
  
  这篇散文,以“听”字贯穿全文,以心中对田园听夜的感悟为内在文脉,使“听夜”与感悟浑然一体,自然融洽,形神兼备,所以才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效果。
  开头部分,提纲挈领地点出田园听夜的况味“实难为外人道也”。以含蓄幽默的半文言吊起读者胃口,引人入胜。接着,具体描写听虫的情状和自己的独特感悟:“那原也是一个世界,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并由虫及己,联系自身的现实生活,“白天夹着尾巴,狗似地忍气吞声”,晚上在自家灯下以“薄纸秃笔来渲泄满腹感喟”。分明在释放源于周围环境的内心压抑。
  中间部分,写听雨的况味与感悟。文中写了夏夜里细雨的“温情倾诉”,写雨会“拂去或者拂不去白昼那些惆怅与烦恼”,“与我作灵魂交流”,并把夜雨比作“清瘦的母亲”,“告诉你生命的季候……”。在听雨中,作者听到“黑夜的心思,听出人间的情爱”。表达了对母爱及自然博大的感恩之心。
  结尾部分,写听曲的特殊“滋味”。这种隔绝白昼“尘世喧嚣”的田园夜曲,使作者读出了“纯静空间高山流水”的妙境,“深悟出了音乐的神奇”,“体悟到生命的全部皆由各种音符构成”的,人生则由“命运的弦做深情演奏”这一深奥人生哲理。最后,作者由田园听夜的“感奋”浮想联翩,终于从古代那些淡泊名利、看破红尘的先贤圣哲中找到自己内心的知音,从而进一步揭示了文章的底蕴,表达了作者高雅的精神寄托,使主题充分彰显。
  
  语言点评
  
  文章的语言优美、凝炼,显示出较强的文字功底,适于表达含蓄、曲折的主题思想。文中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比如开头部分的描写,使“听虫”展示了生物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平添许多情趣。
  
  微瑕指正
  
  文中听雨一段的联想与情感抒发有些牵强。没有那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贴切自然。
  
  写作建议
  
  丰富、善感的思想触角,敏锐、细致的观察体悟,自由驰骋的发散性思维,勤奋不辍的笔耕砺炼,这一切,都是走向写作成功的不可或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