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5期

诗样年华著妙文

作者:李绍全




  
  捧读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灵魂的膜拜》,真是让人回肠荡气,五脏六腑熨帖。作者的成功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考场上的生花妙笔来自深邃的思想底蕴。
  请看作者对拜伦和王国维诗性人生的解读:“希腊使我生,我为希腊死!”拜伦为诗性的文化而战!“五十之年,唯欠一死,终此事变,义无再辱!”国学大师王国维用个人诗性的生命去殉了诗性的文化!“我只知道,一个沉溺在无穷诗性当中的人,他必定会追逐最寒冷最孤独的空间,他们的眼睛,总是注视着星月以上的境界”,“诗性的人,他们透明美丽的灵魂巨大地在人类的土地上站立,但却卑微而渺小地膜拜在他们所钟爱的文化面前,千百年虔诚如故!”如果没有对历史、文化以及文化哲学的深切热爱,怎么会有如此深切的领悟!
  这不能不让我们去想,平时,一个与诗性文化隔绝,捧起文化课本就头痛的青年学生,怎么能够要求他到考场上写出《灵魂的膜拜》这样的佳作!《灵魂的膜拜》,不光是让我们看到了拜伦、王国维对诗性文化的膜拜,更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诗性文化的膜拜!作者只有平时对诗性文化深切的关注,并用心积累、研究,才会有考场上瞬间的挥洒自如。
  
  附
  灵魂的膜拜
  
  希腊在土耳其十万大军的眼中也许不过是一片断柱残垣的废墟,但在拜伦眼中却引燃炽烈的火焰横渡地中海来保卫它的圣洁。
  拜伦在英国歌颂希腊的月亮,而土耳其的铁骑却划破了希腊的天空,诗人震怒了,他挥舞着战刀第一个冲进了土耳其人弥漫在整个希腊半岛的战阵中。希腊使我生,我为希腊死!
  拜伦终于把他的财富与生命一同为他终生挚爱的希腊文化燃烧殆尽,36岁的拜伦,在雅典的病床上呼出了他的最后一口气,外面土耳其人攻城的呐喊声震天裂地。
  一切浮泛在无尽诗性当中的人都会对时间、空间、声音、色彩、地域等构成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的那些最基本的要素感到无法遏止的好奇与热望,他们热爱此对应的一切人类文化,比如历史、宇宙物理学、音乐、绘画、地理。为了使他的灵魂感受到强烈悸动的某种文化,他们可以付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东西,甚至生命。他们把自己的灵魂裸露并蜷缩在这种文化的面前,就像婴儿裸露并蜷缩在他母亲的怀里一样。这就是他们的生命最后回归的地方,是他们的灵魂终生朝拜的圣地,绝对不容侵犯。
  国学大师王国维1927年在北京颐和园投水自尽,遗书言曰:“五十之年,唯欠一死,终此事变,义无再辱!”举世哄传他是殉清而死,但与他相知最深的陈寅恪却明白,王先生殉的不是清王朝,而是清文化,当他终生膜拜的故清文化的最后象征被连根拔起时,王先生老泪纵横,义无再辱,唯有一死!
  拜伦哀希腊,王国维悲大清,最后他们都在太过炽烈的感情中过早地泯灭,我不知道这究竟是诗性对他们生命的伤害,还是对他们生命的完成。
  我只知道,一个沉溺在无穷诗性当中的人,他必定会追逐最寒冷最孤独的空间,他们的眼睛,总是注视着星月以上的境界,然后眸子里盛满致命的悲哀。鲍鹏山在《永恒的乡愁》里说过:“这种形而上的悲哀是致命的毒药,并无人间的良药可解。”
  诗性的人,他们透明美丽的灵魂巨大地在人类的土地上站立,但却卑微而渺小地膜拜在他们所钟爱的文化面前,千百年虔诚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