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5期
给“从谏如流”上把锁
作者:山东考生
“从谏如流”常被用来形容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古语云:“古之贤君,其从谏也,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由此可见,古人对此是非常推崇的。波兰的谚语也说“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至此,我们是否可以下这样一个结论:从谏如流,多多益善,听从一切的谏议?
否也,我认为。因为塞纳克说:“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但丁也斩钉截铁地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既然这么多的古训、名人的说法都莫衷一是,所以我认为:最好给“从谏如流”上把锁。这不仅符合唯物主义的要辩证地看问题的理论,同时,业已被许许多多的事例所证明。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最终“战胜于朝廷”。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但另一方面,“从谏如流”并不等于“亦步亦趋”,我们应有所取舍,去粗存精,舍害存益,否则,必将适得其反,未受其益,先受其害。孟尝君有好士之名,府下食客三千,可谓极矣,可王安石却给他一个“鸡鸣狗盗之雄”的称号,何也?就是因为他不加取舍,逢言便听,以致自己没有了主见。“邯郸学步”的寓言虽与从谏没什么太大的关联,可它却昭示着一个道理:外来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虽然抱着一个美好的愿望,也只能收获一个苦涩的果实。
因此,我们既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不一味地“闭门造车”,也不傻乎乎地人云亦云,而解决此问题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一把锁:当需要的时候,这把锁要自动打开,敞开“从谏”的大门;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呢,它又应该及时地锁上,把外来的干扰拒之门外。
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我们应有一定的鉴别力,而那思想上的独立和兼容,才是我们作为人的根本基石。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我们应该骄傲,我们是最高级的,但我们应随时警惕走向极端——相信一切和怀疑一切。相反,我们应学会于相信中存怀疑,与怀疑中寻找信任。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那把锁。
鉴于此,不妨修正一下但丁的名句来表达我内心的想法: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来纠正我们的错误!
简评
题目就很有意思。《给“从谏如流”上把锁》,从谏如流,历来被人欣赏,现在为什么要上把锁?这是一把什么样的锁?看了题目,免不了要这样思考。于是,就想去读作者所写的文章,看作者葫芦里卖什么药。
千篇一律的考场作文看得晕头转向的时候,突然遇到这么一篇作文,阅卷老师又怎么会不产生兴趣呢?而这正是作者要达到的目的:吊起读者的阅读胃口,让读者迫不及待地读下去。想一想,接下来所写又十分扣题,阅卷教师又怎么会不喜欢呢?一般来说,有故事情节的文章,吊起读者的胃口容易,说理的文章困难些,但作者通过一个巧选的比喻,就把这困难给解决了。
这确实是一个聪明的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