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3期

话题“孙志刚事件”演练示例

作者:周建成




  
  [针刺文示例]
  
  思考角度之一:追问细节;辨明是非
  
  [针刺文之一]
  瞧!这一张张通往地狱的车票
  练洪祥
  
  [引言]
   写作首先是一种关怀,其次才是表达。适逢改革开放、民族振兴的时代,中学生应当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人类,以青春的热:隋和蓬勃的朝气去谱写壮丽的人生篇章。关怀不是空洞的,而是对近距离或远距离的具体人情世态的思考。当下,就有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生命——孙志刚。
  孙志刚,男,湖北黄冈人,武汉科技学院设计专业毕业,2003年(27岁)先后在深圳几家公司工作,后受聘于广州一家服装公司。刚到广州打工20多天的孙志刚,2003年3月1.7日晚10时因没有暂住证被带到黄村街派出所,其朋友前往保释,遭到警方无端拒绝。3月18日孙志刚被送往收容遣送中转站,同一天被送往收容救治站,3月20日孙志刚的朋友被告知孙志刚已经死亡!法医的尸检表明,孙志刚是“大面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其整个背部“差不多全都是出血区”,双肩、膝盖都有被火烫得发黑的印记。到现在为止,除了尸检得出“事主死前72小时曾遭毒打”的结论外,没有任何部门、人员对此做出说明,更没有人对他的死亡负责。“南方都市报》2003.4.25)
  孙志刚一案,震动了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惊动了中央,甚至牵动了一个由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同情和愤怒固不可少,但思考和行动更为重要。那么,一个事件到底能够从多少个角度进行思考,思考凭借的是哪些思想资源,写作成文又有哪些诀窍?
  5月20日新华网独家披露了孙志刚的最后档案,任何情智正常的人看了都会心绪难宁,块垒郁胸。
  第一张是孙在广州某服装公司的,“聘请草约”。这是一份从2003年2月24日到2003年3月23日为期一个月的试用合同,合同工资是2000元。可以想像,孙志刚到广州后找到这份工作时的心情和他的家人对于幸福的期待。第二份是令人感到蹊跷的派出所询问笔录。警察问他:“你在广州的生活来源靠什么?”孙竟回答:“无。”在“你有何伤病”一栏里,回答同样是一个宇——“无”。令人想不通,孙志刚作为大学毕业生,不会理解不了警察问话的意思吧;两个“无”字的内在联系明眼人一望而知。
  第三份是一张收容呈批表。在这张表中的“收容原因”一栏,有一行歪歪斜斜的字——“无固定住所、无生活来源、无有效证件’。而令人惊奇的是,就在这一栏的右上方,一个名为“收容时主要携带的物品”的栏内明明写着“身份证一张”!身份证算不算“有效证件”?就这样一张自相矛盾的呈批表,下面竟签满了几级负责人“同意”的字样!而且,所有审批日期均为3月17日,要知道孙在街头被抓是3月17日22时许,也就是说在短短的2小时内,警察不但完成了询问笔录,还完成了几级呈批手续。第四份是收容中转站查询保人领表。也就是说,曾经有孙的同事填过这张表,要把孙保领出去,可惜末果。其他人可以保领,为何惟独孙不可?第五份是病员情况通知:“被收容人员孙志刚,编号2032350。因患心动过速待查病,请送康复医院。医务科医生X X 2003年3月18日。”这时距被收容还不到一天时间!其间的残暴,天地不容;其状之惨,山河落泪。第六份是离站征询意见表,有两栏分别是“在站有无被打”、“在站有无被抢财物”。在这张表中,孙写了三个词:“满意!感谢!感谢!”落款日期是3月19日。3月18日孙已因“心动过速”被送到医院救治,19日孙自己还会写下“满意”、“感谢”之词,令人生疑。第七份是收容护理记录。记录显示,“因被收容期间感到恐惧,伴随失眠、心慌、恶心、呕吐”,经过“对症处理”,直至3月20日上午7时,一直是“本班睡眠X个小时”。但在3月20日上午10时25分,就突然来个“死亡小结”。第八份是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法医鉴定书,其中有“沿背中心切开腰背部见皮下组织厚度为3.5cm的广泛出血,范围为60X 50cm的出血区”。范围为60X 50cm是个什么概念?几乎整个背部都有厚达3.,5em的出血!枪毙也不过是瞬间的痛苦,背部被打烂是一种什么样的折磨与痛楚!
  骇人听闻,人神共愤!这一份份记录,记录了一位风华正茂的青年死亡的脚步,也记录了有关方面,有关人员无法无天、草菅人命的罪恶!孙去了,但如果他的离去能给更多人带来福祉,也许他会暝目的。
  (《杂文报》2003.6.3,略有删缩)
  
  [针刺评述]
  细节是事件的细胞,事实是立论的根基。有时,充分的细节展示可以节省思想铺述的篇幅。练洪祥先生列举档案材料,看似琐碎,实有巧意存焉。
  
  思考角度之二:“讲理”之花植于正义的社会土壤
  
  [针刺文之二]
  认“死理”的代价
  黄 波
  年仅27岁的大学毕业生孙志刚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
  他究竟因何而死,目前众说纷纭,而事后从湖北黄冈贫困的家乡赶来的死者家人则提出了一个极其独特的观点,他们后悔不该供孙志刚读大学,“如果没有读过书,不认死理,也许他就不会死……”
  乡下人看问题就是这么单纯,但如果认真阅读了媒体关于孙志刚之死的详细报道,你就会承认,这种单纯的看问题的方式是颇具穿透力的。孙志刚认的是什么死理呢?死者已矣,因为笔者也是个认死理的人,便试着以认死理的人通用的僵硬思维方式揣摩一下吧:首先,我是中国公民,公民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走走的权利都没有吗?其次,《广东省收容遣送管理规定》明确规定,“有合法证件、正常居所、正当生活来源,但未随身携带证件的,经本人说明,如情况属实,收容部门不得收容。”我在广州有工作单位;不能说是“无正当生活来源”,住在当地朋友家中,不能说是“无正常居所”,有合法证件(身份证)不过是未随身携带,你们凭什么收容我?再次,你们毫无道理地把我弄到了收容站,我“顶顶嘴’又怎么啦?第四,我广州的朋友已经带着钱和身份证来保释了, 为什么不放我?……孙志刚在生命就要走到尽头的时候,看来对自己的认死理还是有所悔悟的,报道中说,在离开收容站前往医院时,孙志刚在《离站征询意见表》中写了6个字:“满意!感谢!感谢!”他满意什么?感谢谁?这真是6个让人心酸让人愤怒用血写的大字啊!
  一个人就应该为他“认死理”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吗?我们必须执拗地追问下去,直到找出正确答案为止!
  (hnp://wwW.hebe-idaUy.conl.cn)
  
  [针刺评述]
  “讲理”本是自我保护合理合法的方式,可孙志刚“认死理”却惨遭毒手。其家人后悔不该让他读大学,认为是其死于书读多了,这种逻辑似乎荒唐,可对照现实又“颇具穿透力”。作者以己度人,假想孙志刚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