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3期

最宽广的孤独

作者:山东考生




  都说海是最宽广的,最孤独的。它是上帝为人类流的泪水。
  
  
  海
  带着蔚蓝的心情,在蔚蓝的海里,感受无限的包容。纳百川的海将它们揉和,无论在陆上曾经多么澎湃的江河,海都以平和的心接受,接受江河激情的力量,拥起海浪。但海不允许一丝浮躁和不羁。海就是这样——人们给予的,不全要,它留下该留的,成就了伟大的孤独。
  没有什么可以让海失去理智,海总是静谧的,波澜不惊。珍珠闪烁的沙滩上跳跃着的几块黑礁石,是海思考时跳动的眉毛。
  
  
  海螺
  海螺的壳总是盘旋着尖尖地指向天空。即便圆润也不会柔和。
  在布满沙粒和礁石的海底,海螺缓慢地移动着,每当遇到海流时,它都把自己封在厚实又沉重的壳里,哪怕海流带给它的是幸福。它害怕受伤害,所以它拒绝了一切。它不知道,它拒绝的一切里,只有1%是伤害,而99%是幸福。
  这盲目的自闭使螺在海里卑微。
  螺不可能像海那样永生,它终会死去。它死去,但壳依然存在,里面留不住海浪,能留住-的只有海浪声。
  
  海岸线
  海岸线既被海选择,又被海拒绝。
  沙子是一颗一颗的,它们没有办法成为一体。海岸线或平直,或曲折,都是海水的塑造。
  海岸线沉默着,接受水的切割,任意改变自己。诗人们的叹息留在海岸上,印证着海岸线的怯懦。
  迷人的海岸线最可悲的是:它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下一秒钟的样子。
  海的宽广,螺的自闭,海岸线的怯懦,无法同时赢得上帝的眷顾。自信而睿智的海成了世人敬仰和赞叹的对象。封闭自己的螺只能生活在别人的脚下,而怯懦盲从的海岸线,终究只能当做人们可怜和叹息的对象了。
  
  简评
  这是一篇充满哲理的优秀作文。作者能紧紧围绕“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个意见”这个主题进行构思,把海、海螺和海岸线整合在一篇文章里,通过对比的手法,用“螺的自闲”、“海岸线的怯懦”映衬出海的“宽广”。特别是结尾处的议论更是深化了文章的题旨,显示出作者对话题的深刻理解和理性的思考。试想,若没有平日丰厚的文学素养和善于思考的能力,考生能在短短的几个分钟里写出这样的文章来吗?
  文章想象丰富,构思精巧,语言流畅优美,掩卷之余给人一种意蕴悠长之感。
  (龙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