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3期

宽容异己

作者:汪




  中国有句古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彼此的思想若真能达到“类聚、群分”的境地,可不得了。文者要引为知己,武者要结为兄弟;君子结交讲志同道合,小人相处求臭味相投。不管是金兰结义,还是狼狈为奸,都证明只有知己才是最“铁”的,唯独那异己分子足谁也不能容忍的。
  知己确实令人神往:说话异口同声,办事不约而同;交流时推心置腹,相处时问甘共苦。我国古代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佳话,如伯牙摔琴谢知音,孔明出山酬圣主,至于“:土:为知己者死”,就更屡见不鲜了。
  知己难遇,而异己难容。古往今来,几多“异己”被绞杀:秦始皇焚书坑儒,为的是清除异己;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的是清除异己;“天朝上国”大兴文字狱,为的是清除异己;“黄埔校长”借中山舰之名,挤排共产党,为的是清除异己……一幕幕历史活剧无刁;表明异己是眼中钉、肉中刺,恨不能立刻除之而后快。
  可是社会上真的不该有异己吗?答曰非也!没有异己,便没有了对立,矛盾也就随之消失;失去了矛盾,社会也就无法发展了。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处理和解决矛盾,同时又不断产生新的矛盾的过程。没有矛盾,便没有一切。况且,异己在特定情况下,处理得当,也会成为知己。齐桓公重用管仲,齐国得以称霸;诸葛亮七纵孟获,干戈化为玉帛。即便不相为谋,一个群体中容留一两个异己,也不见得是坏事。因为有异己的群体必然会为强化自己、同化异己而努力,整个群体也就出现了勃勃生机——他们是在不自觉地从异己身上获得了生命力。所以,异己的存在也刁;能绝对说是有害无益。其实,那些视异己如骨鲠在喉的人,实际上并不能因为除了异己就扶摇直上;他们在排斥异己的同时,也封闭了自己。
  挪威人捕到沙丁鱼后,通常在所捕的沙丁鱼群中放一条鲇鱼。据有经验的渔民讲,有了这条“异己分子”的存在。沙丁鱼就会加速游动,增加了水里的含氧量,使沙丁鱼能活着上岸。由此我想到当今社会上的某些“渔夫”,他们为了保持自己“鱼群”的“纯度”,不惜绞尽脑汁,对异己分子大加讨伐。
  我想,倘若这些人捕到沙丁鱼后,肯定不愿意有鲇鱼混杂其中,因为他们怕异己分子打破沙丁鱼的宁静生活。然而,当他们吃着发臭的沙丁鱼时,是否感到自己的思想也如这沙丁鱼的结局一样呢?
  当然,我并非鼓吹“泛爱主义”,而只是认为,异己也有享受阳光的权利。虽然你誓与异己分子不共戴天,但“天”只有一个,要想获得一个没有异己的天地,就如同用自己的牙齿咬掉自己的眉毛一样永远办不到。况且,“千辕一辙”对“马路”的保养也是不利的呀!时间久了,这些“车”也会因陷于“车辙”之中而不能自拔。
  
  简评
  本文颇见纵横捭阖之气势。起笔由“知己”之乐求转入“异己”之难容,此本平常语。可贵的是,作者在常式思维中硬性突入,剖解“异己”存在之重要,平地起波、异峰突起,以逼人的锐气把人的认识心灵提升到“宽容’的层次。作者在语言上或叙或议、或整或散,材料上或外或中,随意调遣,丈意风生。
  (指导并置评:汪文涛)
  
  
  主题点评
  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人们就因为志趣、见解、主张,追求的不同而存在着种种不能回避的差异,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便是个真实写照。
  如何认识这种差异,正确对待这种差异?同样是因人而异的。有仁爱之心者,豁达大度者,必不因异己的存在而寝食难安。正所谓“君子无党,小人无朋”。这种与异己者共存的局面曾带来春秋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使周朝绵延八个世纪。其原因就在于周朝对各诸侯国的大度与宽容。再看近代美国的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汇集在那里的世界各族精英的共同贡献,其中占很大比重的是华人。为何人才云集那里?就是因为那里有一种不排斥异己的兼容精神。 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甚至不同利益的社会群体,都可以在那里求同存异,共谋发展。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在短短十几年间己使我们初步尝到宽容异己带来的甜头。我们从异己那里学到了原来想学而学不到的东西,很快缩短了被人家拉大的距离。相反,对于那些心胸狭窄的专制独裁者来说,是绝对容不得异己存在的。所以在历朝历代的封建制度下都不断上演着排斥异己、大动杀伐的丑剧,到头来只能是社会的停滞,历史的倒退。
  文章的作者从人生际遇到社会历史,直到生物世界,以超越时空的眼光,纵横捭阖的气势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解剖、分析了异己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以及异己存在的积极作用,从而引发“宽容异己”的正确见解与主张。见解独到,论辩有力,是一篇思想水平较高的佳作。
  
  选材点评
  作者为了论证“宽容异己”这一中心论点,在选择论据方面,主要取之于旁征博引的历史资料。比如:先从常规思维入笔,论述了“知己”之乐,列举了大量史实资料,表明了“知已”的令人神往。在论述“异己难容”论点时,也是以大量历史资料来阐明论证的。这些确凿有力的史实资料,都以不可辩驳的事实根据,证明了“异己难容”的社会历史现象的长期存在和不易改变。
  文章在推出“宽容异己’的独特见解之后,采取说理与史实材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说理论证。最后,援引渔民从鱼类的“宽容异己”中获益的实例,进一步延伸到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人类,表明人类应引以为鉴,宽容异己的道理。
  总的看来,文章的选材能紧紧围绕如何服务于说理论证的需要而进行的,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如果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积累,没有深入思考与探索的眼光,是难以从浩繁的历史卷帙中搜寻材料,为已所用的。
  
  布局点评
  文章的布局谋篇,是采取先抑后扬,突破常规思维从反面引出论点的,与驳论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处。
  开头一段首先写知己之乐和异己难容。这一段的三个层次,分别写了人的“类聚”和知己的令人神往,并以伯乐摔琴、孔明出山说明这种“知音”和知己的弥足珍贵。接着引用从秦始皇焚书坑儒直到中山舰事件的大量史实,论证了从古到今异己难容现象的长期存在。
  中间部分,作者以设问句领起,以说理的方式层层推进,并以齐桓公重用管仲,诸葛亮七纵孟获的史实为佐证,深入剖析了宽容异己的利害与得失关系。同时援引动物界因增加了异己分子而增强了活力的道理,阐发了要“宽容异己”的中心论点。
  文章的结尾又从“异己”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角度进一步阐述观点,使中心突出。
  总的来看,文章的气势起伏不平,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语言点评
  文章的语言简炼,有概括力。恰当引用成语、名言,增强了说理作用。对比、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有较强的感染力。比如写“异己难容”一段文字,给人一种咄咄逼人不可辩驳的气势。
  
  微瑕指正
  文章在写反面见解“异己难容”方面,引经据典,说服力较强,使人信服。但在阐明“宽容异己”观点时,显得道理强牵,同时事寒论据明显不足,说服力较之前者相形见绌。引用沙丁鱼与鲇鱼的关系,用以说明人类的“宽容异己’的道理也显得强牵。总的看,正面立论方面稍显论据不足,论证不充分,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实际上“异己难容”的恶性后果,已经可以反证“宽容异己’的必要了,而文章没有充分运用这些史实引出正面结论,比如焚书坑儒导致秦朝覆亡……。
  
  写作建议
  写好此类文章还要在收集素材方面多下功夫。本刊在最近几期的许多文章中都尽可能满足学生在素材方面的需求。只要大家用心留意,肯定会从中汲取一些有用的知识营养,帮助你闯过高考作文这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