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3期

雨天的怀想

作者:张 弛




  生命中的第十七个梅雨季节如期而至。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句广为流传的诗句是关于梅雨季节的。可是,我家附近是没有蛙声的,但只要有雨我就十分快乐了。为什么我会如此喜欢雨天呢?
  对于盛夏阳光的偏爱可以追溯到年幼的记忆,但对于雨天的喜爱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记忆。我喜欢雨天,凉爽、清幽,还有一种氤氲的气息。雨落下来的时候从头到脚都有一种湿润的寒意,从裸露的皮肤上奔驰而过。天空是灰色的苍白,地上的景物也是灰蒙蒙的,一片黯淡。地上积满了水,每一根雨丝坠落到地上就有小小的细细的涟漪,在灰暗色的天空下有点灰白的反光,像是小小的人儿无精打采地直睁着眼。地上也有许许多多的水泡,一滴雨落就起一个水泡,还溅起极小的水花,轻盈地浮动在水面上,不断地消失又不断地冒出……有一种很常见的树,初夏开淡紫色的小花,色调是偏暗的。每逢下雨天,满树的玉屑落下,浸没在水中,更增添了、种诗意的美。这个时候,你若细细地观察的话,就会发现植物每一片叶子向上的那一面总是银白色的,背面是昏暗的。棕榈树叶表现得特别明显,雨水在上面冲刷而映现出亮亮的银白色,这是特别地有情调的。而每一片叶子的末梢处会不断地滴水:雨水先沿叶片边缘流动,然后汇集在末梢,慢慢膨大,最后形成一粒完美的水晶珠落下……
  望望四周,远景消失在苍茫的雨帘中,很有点“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意味。我的心在雨天会变得忧郁,“不尽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我所喜欢的雨天并非纯粹的欢乐,而是忧郁的欢乐。或许,我就爱着这种雨天的景致和此时特别容易引发的忧郁。
  雨天是特别的。我觉得这个时候特别适于遐想,最好静坐于书桌前,置一瓶素雅的栀子花,翻开一本喜欢的书,伴着窗外的雨声冥想,回忆,思索。
  这时我已经这样做了。雨天的故事,那些零零碎碎的不连续的片段犹如陈旧的电影一样重现了……雨天的三角梅,对了,那年漫步于花丛中,一地的红色落英……雨天的凉鞋——我小学时代总爱穿浅色的无扣凉鞋,无拘无束地奔跑在雨中,天上的雨和地上的水带来的舒适的凉意似乎还留在脚趾间……雨天的青衣女子一一曾与我雨中共伞,低吟过《雨巷》和《沙扬娜拉》,并不曾谈过未来,却从她温静的面容上看到什么——只是当年不知……
  雨啊,下吧,下吧,再下吧!让那夏日的绿草更青,让那拥挤着高楼的都市空间更清爽,让案头的栀子花香更冷凝,让那如水的时光停止……十七年的过往历历在目,未来又指向何处?哪一片天空下可等得相知的灵魂?何处水畔有我冀望的灵魂的自由与归宿?我崇尚朴素与勤劳,在社会生活里循规蹈矩,须知我却有一颗最自由的灵魂!灰蒙蒙的天空令我的灵魂压抑,连绵的雨水打湿了我灵魂的羽翼。
  我读着普希金的诗“再见吧,自由的元素!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滚动着蔚蓝色的波涛和闪耀着骄傲的美色……
  有什么好可怜?现在哪儿才是我毫无牵挂的路程?而在你的荒漠中只有一件东西会震惊我的心灵。”
  雨季,悠长的雨季来临了。现在我只希望在繁忙的考试过后独坐窗前,听着《雨打芭蕉》或是《雨滴奏鸣曲》,任窗外的雨寂寥地下着,“空阶滴到明”。
  今夏母亲买来的栀子花的幽香将要浸润今夏的怀想。
  
  
  主题点评
  许多文人在对于自然景物的接触中,往往激动自己敏感的艺术神经,由此而引发一些联想和遐思,诸如名山大川、阳光彩虹、清风朗月,花鸟虫鱼、四时美景……无不感于心,发乎情,而形诸文。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名作就是在各种情境中的感情释放和精神寄托。
  这篇“雨天的怀想”以细腻委婉的笔触生动描写了一个花季少年眼中梅雨天的自然景物以及隐藏于内心的独特感受,表达了充满憧憬而又压抑、落寞的复杂感情。
  应该说,人生的十七岁,好比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心灵世界应是明朗的天空。而作者偏偏对梅雨和雨中的景物情有独钟,偏偏对“无边雨丝细如愁”感受颇深。当然,这种“愁”,这种“忧郁中的快乐”是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自己不开心?是生活的压力?是学业的繁重?还是思想中的承载过重?也许都是,也许不都是,相信读者会品出个中况味。
  
  选材点评
  本文的主题是由情感领起的。刘勰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扬,此立文之本源也。”为了使郁结心中的情结得以抒发,表达,作者在选材上,着眼于梅雨霏霏中的所见,所感,所想。由此决定了选材的角度与方向。由于观察细微,在情感的引领中,作者捕捉到一个个令人触景生情的自然景物镜头,写“雨丝”,写“水泡”,写雨中树叶和树叶中的水珠滴落,写雨中的空气,写室内的“栀子花”,写儿时雨中的快意……为了让这种郁结于心的情感得以充分的释放与宣泄,文章又在文末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并引用名人诗句使主题升华和深化。
  
  布局点评曰臼
  这篇寓情于景的抒情散文,在布局架构上紧紧围绕梅雨中的景物描写抒发思想情感,形成贯通全文的内在文脉,结构严谨,表达灵活,形散而神聚。
  开头部分,从引用古人诗句入笔,勾勒出梅雨季节的特点,并交代自己对雨天的喜爱。为何喜欢雨天?作者先写了雨天“凉爽、清幽”、“氤氲;的气息和雨落皮肤上的触感。然后写“地上的景物”,其中有雨丝落地的“涟漪”,还有“水泡”、“水花”,雨中的落花,雨中的棕榈树叶和叶片上的“水珠”。写四周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意境。同时,抒发了由此产生的“忧郁”情感。引用古人“无边丝雨细。如愁”准确表达了这种“忧郁的快乐”。
  中间部分,由写景转向回忆童年时代雨中的乐趣。想到雨天的“三角梅”——“一地红色的落英……“雨天的凉鞋”和在雨中“无拘无束”的奔跑。“舒适的凉意”表达出作者对美好感觉的回味与怀恋,还有那“当年不知”《雨巷》等诗情的雨中邂逅……至此,作者郁结心中的感情再也抑制不住,任由思维的瀑流冲开感情的闸门自由释放与宣泄,内心呼唤着:“雨啊,下吧,下吧,再下吧!”为的让“绿草更青’,为的让都市空间更清爽”,让“栀子花香更冷凝’,“让如水时光停止”……由此,作者把思绪的触角指向未来,发出十七岁青年人的“天问”:“哪一片天空可等得相知的灵魂?”“何处水畔有我冀望的灵魂的自由与归宿?”……“须知我却有一颗最自由的灵魂!”接下来引用普希金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落寞和迷茫,使感情与主题的表达升华到极至。
  最后部分,文势陡然归于平静,以“悠长的雨季来临了”引领读者重新回到宁神静想的现实境界中,只能把希望寄托予考试过后独坐窗前,听《雨打芭蕉》或是《雨滴奏鸣曲》,任窗外的雨“空阶滴到明’。最后一句照应“怀想”,文章戛然而止,此时无声胜有声。
  
  语言点评
  文章的语言流畅、自然、优美。生动细腻的景物描写富有诗情画意,营造了梅雨天独特的情境氛围,融情入景的表现手法,增强了丈章的感染力。
  恰当引用古诗句,使文章平添许多亮色,增强了表达效果。
  层层铺叙,积累情感,卒章显志,昭示主题的表现手法是本文一大突出特点,足见作者的文笔功夫,没有一定的写作基础是难以纵横捭阖,驾驭自如的。
  
  微瑕指正
  丈章在个别词句上表达隐晦,令人费解,比如在“雨天的青衣女子”与自己“雨中共伞”情节描写中,提及“从她温静的面容上看到什么——只是当年不知……”联系上下文揣测可知谈到的是诗文创作的感悟之类,而“不曾谈到未来”是指什么?语焉不详。
  
  写作建议
  散文写作中,如何自由放飞思维,既做到开合自如,又能张弛有序?如何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如何突破肤浅,使主题深化?如何正确运用各种表达手法使文采焕发,引人入胜?许多人都认为,提升散文的品位,第一要紧的是阅读,尤其要从古今中外的散文精品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同时,要深入了解社会,关注现实,不断扩充自己的素材积累。唯其做到成竹在胸,才能在画中尽显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