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爱是最好的生长素



  就我们夫妻的文化水平而言,她初中只读了二年,我高中只读了一年,二十六个字母都认不全;从遗传因素来看,我们祖辈农民,记忆中没有一个前辈在“文化”方面令我们骄傲。我们不占优势。但生命像一棵小树,从地底积聚力量,他还是蓬勃地长起来了。

  孩子的母亲性格内向,像和风细雨滋润着孩子。作为父亲的我则总是热心于保持与孩子的交互作用,把自己与孩子焊接起来。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把他当成一个大孩子,和他聊天,陪他说话,满月后,一次又一次抱着他走向户外,一望无际的原野,还有老农、老牛,以及天空中偶尔掠过的燕子……在无比的惬意中,儿子开始耳濡目染。

  整整一个夏天的知了聒噪,吵得大人们烦躁不堪,但对孩子来说,却是那样新奇。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声有色,夏天渐渐远去,玉簪香气飘来,夜间忽然有了清亮的鸣叫,那是蟋蟀!秋天又来了。我知道孩子喜欢自然环境中蟋蟀的歌声,那是天籁之音,充满了悠扬和喜悦。从他的眼神里,看得出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对大自然的情有独钟。

  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自我的开端,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据现代心理科学研究,从外部世界进入大脑的信息,大约有85%来自眼睛。寒风料峭之后,大地铺上了银装。冬天来了,感受了一年四季草木盛衰,孩子也一天天地长大。

  和孩子相处是一种愉快的精神体验。俗话说:“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农村是根深蒂固的。奶奶的感情很外露,王京的降生改变了她的生活,她对王京“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那份爱惜跟许多农村老太太并无两样。每次见到孩子就爱不释手,紧紧地抱在怀里,在脸上轻轻地咬上一口。

  记得我小时候,每年冬天,母亲怕我挨冻,给我做的棉袄太厚,以至于就像穿了一身宇航服,走路都迈不开腿,跑着玩着时反而因为出汗而导致感冒。但我还是喜欢母亲这样的爱。这种爱体现在王京身上,也像当年给我做棉袄一样,她给小王京做的棉袄可以几年后再穿---太大了。

  母爱是博大的、深沉的,母爱使我们整个家庭和谐、幸福,充满快乐。母亲虽然和父亲一样没读过几天书,但我看得出母亲的眼睛透着睿智。感谢母亲养育了我,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也感谢母亲用她那双粗糙的手,教会孙子叠飞机、纸鹤等等,也把她最拿手的剪窗花的手艺传给了小王京。

  远离喧嚣,小村的夜空显得那么静谧。庆幸自己生在农村,庆幸自己是个农民。没有固定的工作日,没有无奈的应酬,但有春忙冬闲,让生命有了起伏的节奏。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虽不奢华富贵,却自有它的微妙之处。在这种环境里培养孩子,不需要城市幼儿园的各种设施,也不需要任何时髦的玩具,虽然生活苦一点,但是孩子的乐趣很多:母亲劳作回来,顺便带一只青蛙、蚱蜢、蜜蜂,还有一些叫不上名的昆虫,或是一束不知名的花草。自家的小院内外,也随处可以看到蚂蚁、蚯蚓和蝴蝶。

  经过一年漫长的等待,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小王京蹒跚在我们的周围,和许多孩子一样,在咿呀学语中吐出了最简单的单词:“爸、爸、爸、爸……”

  他终于可以表达了!在那稚气的童音中,我感觉到巨大的幸福。

  也是在那个时候,孩子成了我的尾巴,我的影子。在以后的岁月里,即使到了临上初中的时候,他还要爸爸的手脚、肌肤挨着他,他才能入眠。而且晚上翻身都是朝爸爸睡觉的方向甩腿,这种习惯在学校可害苦了和他并铺的一个同学,直到初中毕业这位同学说了一句话,让我哭笑不得:“王京让我两年没睡好觉”。

  人的幼年时期可塑性多么强啊!在这一阶段抓紧行为习惯培养可以说事半功倍,反之,如果错过了这一最佳阶段,就为时已晚,就要花费更多的力气。

  有一个印度狼孩的故事:一个印度幼儿被狼叼走并养大。当他十几岁被找到返回人类社会时,已养成了狼的习惯。后来尽管教育专家千方百计地调教他,但还是因积习太深,以致狼孩终身未能学会一句人话和一个合乎标准的人的动作。可见,行为习惯教育一定要从幼年和少年抓起,从这种意义上说,早期家庭教育是人生一辈子的基石。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做海产品生意需要东奔西走,但每次出门都要带上儿子的照片,如果没有照片的陪伴我会很难受的。每次小王京感冒发烧,我都能读懂孩子的感觉。每次生意外出,超过一个星期,他就生病,打针吃药都不见效,只有我回到他身边,有我的爱抚,有爸爸呼唤儿子的声音,他的病才会好。这不是天方夜谭,也许是情到深处的魅力吧。

  在我们这个平凡的家庭,孩子一天天成长着,没有耀眼的光环,也没有奢华的物质生活,但他的快乐一点不比别的孩子少,他的智力也一点不比别的孩子差,我还相信,他的前途也和别的孩子一样光明。因为我们的爱是那样浓烈,我们不仅给了他生命,还给了他成长的力量,让他像一棵小树,从地底聚集生力,勇敢快乐地生长。爱就是成长最好的生长素。

  王京父亲的爱,不仅是纯本能的、随意的,其中还闪烁着理性的光芒。现在有些家长,该爱的时候不爱,不该爱的时候乱爱,搞得孩子无所适从。说到底,那些家长还是脑袋里少根弦,胸脯里少个心眼,不知道儿女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莫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