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牧野洋洋第14节 《东方红》和《肉蒲团》



  在学术训练上,美国大学可以严格到以中间分数拉及格线——等于用鞭子抽着学生跑——毫不手软,全无恻隐之心!但是在学术风气上,却又极端自由化。教授可以自行选择教材,学生可以胡说八道。美国学校的校园是没有围墙的。我看这象征着学术体系的开放性。我们做父母的,青少年时代脑子里被灌进了太多“正统”的东西,看问题往往过于死板。

  人高马大、满头鬈发的洋教授教中国文化,会怎么个讲法?晶晶的老师让我开了眼界。

  本来对祖国文化就兴味浓厚的晶晶,一进康奈尔大学,就选修了中国文化课。

  几堂课下来,问晶晶:“上这课的学生多吗?”

  “多着呢!几十人的教室,坐的满满的。”晶晶的回答早在预料之中:比起建国才区区两百年的美国,中国文化的底蕴深厚许多,更有嚼头。

  既是开的中国文化课,想必会提起四大名著吧?不禁好奇地问晶晶:“教授讲的是《红楼》还是《水浒》?”

  “妈,什么的什么呀!——上星期让看《东方红》,这星期讨论,然后写报告。”

  看来这卷毛教授还真不可小觑哩!五千年的文化居然倒起来讲,先今后古,厚今薄古。别说,一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还真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要在国内,怕是小学教员都想不出用歌舞剧给小孩上课的招数呢!

  跟先生谈起,先生说,想必那卷毛教授六十年代是个“新左派”,崇拜毛泽东,所以对《东方红》耳熟能详。从先生那儿,我得知,美国很多大学,还开马列课。有位教授,更发明了“阶级斗争”游戏机,教人怎么耗子抓猫,跟资本家缠斗。而且这游戏机竟然还在国家专利局取得了专利权!真个是匪夷所思……

  又过了几个星期,跟晶晶在电话里聊:“《东方红》看完,那教授又讲什么啦?”

  “《肉蒲团》!”

  我的天!我头顶像哐啷炸开了一个大雷!半天回不过气儿来。——这《肉蒲团》,可不是淫亵小说吗!这教授也实在太离谱!难道中国小说史,用一部《肉蒲团》就交待了?中国典籍,浩如烟海。哪本书不好挑,干吗单挑这本做代表?

  “看了没有?”我急急问。

  “还没呢。……大家都不愿意掏钱买课本,所以从图书馆借来几本轮流看。”

  “哦……”我缓过一口气,开始谈一些别的话题。

  先生一回家,我就如实将卷毛教授的安排咬牙切齿告诉他。

  “唔。”想不到先生反应平和。

  “喂!你听见没有?”我对着无动于衷的先生喊,“那卷毛教授要学生看《肉蒲团》呢!”

  “不就《肉蒲团》吗,又怎么啦?”

  “有这么教育孩子的吗?”

  “唉,我说孩子她妈,这是在美国耶!”

  “美国就能将淫书当课本?”我理直气壮。

  “我的太太呀,”先生把我没办法,“你看过《肉蒲团》吗?咱书架上有一本,委曲你看看如何?”

  “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走路!”

  “我看你是听过猪哼哼吧!”先生笑话我,然后转入正经。

  他告诉我,《肉蒲团》号称“天下第一风流小说”,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论及。其作者,都说是清初的著名文人李渔,其实不一定。这本书,应该说,是各类“淫书”中写得出色的一本,窒淫的主题明确,人物描画生动,语言上也很见功力。正因为内容不干净而收笔干净,所以在崇尚写作的中国,能屡禁屡兴,霪霪不绝。

  “文笔好一条,总不能作为选它做教材的理由吧?

  再说,译成英文之后,还有什么好文笔?要欣赏也欣赏不来呀。”我坚持己见。

  “那卷毛教授,我想,自然不是从文笔角度选课本的。”先生想想后说。

  “那就更没理由了!”

  “有哩,他是从文化角度选的。”

  “要是从文化角度,《肉蒲团》更没代表性啊!难道中国文化就是淫秽文化吗?”

  先生于是给我解释,文化有正统的经典文化与非正统的次文化之分。通俗文化就是一种次文化,它与经典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差异。次文化跟经典文化相比,理想色彩较淡漠,人物头上没有神圣光环,更贴近人情率性,所以也就更贴近民族的历史真实。

  “那宣淫总不是真正的民族历史吧?中国可是礼教立国!”我嘲笑先生。

  “此言差矣!”先生劲头来了,“你瞧瞧中国历朝禁制,汉人闳放,只禁谶图;唐人宽宏,只禁妖术。何曾禁过‘淫书’?五胡乱华之后,宋人孱弱,明人虚伪,清人死板,把个生气活泼的中国搞得死气沉沉。教条越来越多,书也越禁越多。人的勃勃生气,只能在次文化里求得发泄。——你说的那卷毛教授,大概就是着眼于贴近文化真实来挑选通俗书籍的吧。”

  “——那……”我接着争。

  最后,我反驳不了先生。先生也说服不了我。

  又过了两个星期,女儿给了我们裁判结果:那卷毛教授果然告诉学生们,他认为《肉蒲团》代表一种对正统儒教文化的反叛,就像《十日谈》和《坎特伯雷故事集》是对中世纪宗教文化的反叛一样。

  这个卷毛教授,一下《东方红》,一下《肉蒲团》,硬搞得人扑朔迷离的!也不知晶晶怎么受得了!

  “挺好呀。”晶晶告诉我,“上他的课很有趣的!”

  【快人快语】这个故事,表现了美国校园文化跟中国的差异。在学术训练上,美国大学可以严格到以中间分数拉及格线——等于用鞭子抽着学生跑——毫不手软,全无恻隐之心!但是在学术风气上,却又极端自由化。教授可以自行选择教材,学生可以胡说八道。美国学校的校园是没有围墙的。我看这象征着学术体系的开放性。我们做父母的,青少年时代脑子里被灌进了太多“正统”的东西,看问题往往过于死板。所以,要教育孩子,父母看来还得先改造自己,学会开明、开朗、开通,做到宽容、宽厚、宽松,让自己能适应新鲜事物,而不是像我那样,一味抗拒。须知这个地球是不会因为你的抗拒而停止转动的。孩子,也不会因为你的抗拒而停止吸收你不愿他吸收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