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你觉得这种贷款制实现的可能性大不大?
葛剑雄有什么不可能?不能在全国实行,在一个学校总可以实行,这有什么不对呢?比如说一个项目报出来需要5万元,学校先贷5万元给你,如果你虚报,你逃不掉,将来我要扣你工资的。现在我们的钱花下去最后的收效是什么呢?有的根本收不到成果,有的收到了效果,但跟原来已经不符合了。我采取这个办法也不影响你,你可以先立项。
熊丙奇问题是,一个学校这样试点,其他学校不这样试点,这样很可能留不住人才了。人才逃到不试点的地方去了。
葛剑雄之所以很多规范没办法实行,就是因为大家都盲目地要做大,有的院士、名教授重复聘用,有的人得罪不得,才造成现在这种局面。如果大家都这么做了,都有很好的规范,那就不至于如此。
熊丙奇但是我觉得学校很难下决心,担心一下决心人就走了,大学科研就搞不上去了。
葛剑雄有的人还与我辩论,西方的大学不也是这样的吗?我说如果是这样,他们也有很多制约条款。我们现在在其他很多国家申请项目,他们的评估机制是很严格的,要经过很多手续。另外他们的审计也是很严格的,经费使用到底是否合理,要全过程实行监督。还有他们的纳税制度也很严格,哪些不要纳税,哪些需要纳税,都有严格的规定。更主要的是,整个过程尽量做到公平公开。公开就比较好办了,比如我这个设计花了多少钱,人家的设计花了多少钱,这样的话,公平、公正就显现出来了。
原因21:学术成为赚钱的绝妙载体
(在美国)校长、院长承担的一项重大任务,是筹集办学经费。因为一个学校学院的发展,需要很多资金。
中国教授的收入究竟有多少?
有人说,富的教授可谓富得冒油,财源滚滚,基本工资、岗位津贴、课题提成、论文奖励、社会兼职以及评审费、讲座劳务费等等,各项汇总在一起,可达几百万之巨。需特别注意的是,不要小看了评审费和讲座劳务费,出场担任专家或顾问,现在的行情是5000元;有的讲座和报告,两个小时可能高达几万元。是“知识就是财富”,还是变相“行贿”,或者是相互“洗钱”,随你怎么想。有一点可以补充,一般有这样出场待遇的教授,大多是带“长”的。
有人说,穷的教授连家都养不起,除了学校给的那点工资,没有任何收入。而学校的几万元钱,在今天能派什么用场呢?为此,他们不得不到社会上谋其他的职业,连高考复习班的课也揽下,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机会和关系接到课题,也不可能有企业大方地出资邀请他们讲课,就只有卖一点苦力了。
同一个大学的教授,会有如此巨大的收入差距,这也成了中国大学的风景。其原因正在于合理制度的缺位。大学里的一些制度,正促使一些人利用学校的资源率先成为富翁教授。
对话观点:
规则要堵住漏洞,在于本身的合理性、透明性。所有的规则事先要全部公开,然后按照规则办事,就不会出大问题。(在美国)校长、院长承担的一项重大任务,是筹集办学经费。因为一个学校、学院的发展,需要很多资金。
还有很多项目我们内行人看了,说得不好听一点,都是骗人的。这么大把大把地把纳税人的钱拿到自己口袋里,于心何忍呢?
甚至有些院士、名流,一个项目就挂一个名,因为没有他就申请不到基金。项目一到手,一提成,经费的一大块就被拿走了,事情全部交给下面做,成果出来了,到时候又是他的名字。这种风气叫什么呢?这已经超过学风不正了,我认为这是腐败。
对话人:郑元芳、葛剑雄
熊丙奇在美国,当一个基金项目获批准后,国家基金会严格监控资金的使用情况吗?
郑元芳当然会,因为你在提出方案时,计划说明书上很清楚地说明了资金的使用情况,基金会有责任监督你使用这些经费。这些监督通常是通过学校来执行,偶尔也由政府派人进行审计。
熊丙奇是不是像国内一样,要求管理费、劳务费不超过多少比例,必须用多少基金买设备等等?
郑元芳不是。美国的基金经费有80%以上用于人头开支,包括研究生的工资以及教授本人的工资。
熊丙奇教授的工资要从基金里支付?
郑元芳美国大学只付教师9个月工资。其他3个月,你可以给自己开工资。但最多也就是12个月。更多的开支,是支付给研究生,以及请来的访问学者,这可以凝聚一批人来从事研究。
熊丙奇会不会出现教授给自己开很高工资的情况?或者说,教授给研究生开比较高的工资,然后叫研究生把其中一部分再交给教授?
郑元芳教授的工资是由学校确定的,他本人不可以随便给自己开很高的工资。有的教授经费很多,科研工作很忙,他可以向学校提出其他9个月的工资也由自己开,不要学校支付,同时希望学校减轻自己的教学任务,学校是允许的。至于通过研究生来“赚钱”,从理论上说,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但是,由于是用支票支付以及税收等问题,操作起来很困难。而且,这是犯法的事,突破了道德最低防线,一个有较高道德水准要求的教授,是不可能做这种事的。
|
|